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06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化学化工、能源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张正国 王学泽 方晓明
2006, 34(3): 1-5.
摘要
(
2167
)
PDF
(734KB) (
5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 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 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 (质量分数, 下同) , 60% , 70% 和80% 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 SEM )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 )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 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 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含80% 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 7%, 放热时间减少80. 2%.
低温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吴会军 朱冬生 王盛卫 王春华
2006, 34(3): 6-9.
摘要
(
313
)
PDF
(506KB) (
1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液相浸泡法, 将吸湿性无机盐CaCl
2
与硅胶复合, 制备出低温复合储能材料. 对硅胶和复合储能材料的吸湿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 并利用吸附储能实验装置测试了它们的储能性能, 研究了影响复合储能材料性能的因素. 结果表明: 较为合适的浸泡时间为4h; 提高CaCl
2
含量和浸泡温度有利于复合储能材料吸湿量和质量热力学能(储能密度)的提高; 随着吸湿能力的增强, 复合储能材料的质量热力学能增大, 可达1050 J/g; 同时, 该复合储能材料可在90℃温度下有效再生, 适用于太阳能、工业废热等低温热的储存和利用.
PBO纤维表面等离子改性及界面性能
刘丹丹 王宜 胡健 周雪松 宁平 张英东
2006, 34(3): 10-14.
摘要
(
312
)
PDF
(923KB) (
1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氩气等离子体结合偶联剂技术对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 PBO )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用SEM, XPS和液滴形状法对改性前后纤维表面的形态结构、组成和与水的接触角进行表征, 通过单丝拔出试验检测改性前后PBO 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 PBO 纤维经改性后, 其表面亲水性和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偶联剂含量为2% (质量分数) , 氩气等离子处理条件为2min, 30W 和50Pa时,PBO 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从原丝的大于90°下降到54. 5°; 相应的界面剪切强度比PBO 原丝提高了78%, 高达10. 44MPa, 而且改性后PBO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的衰减效应不明显, 与水的浸润性也基本不随时间退化.
氧化钨pH传感器制备及其在F
-
和胶体溶液中的应用
陈东初 付朝阳 郑家燊 李文芳
2006, 34(3): 15-19.
摘要
(
259
)
PDF
(244KB) (
1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钨pH电极,在阳极氧化后的Ag丝表面涂敷掺杂了KCl的改性聚乙烯醇和Nafion膜,制备了固态Ag/AgCl参比电极,再由氧化钨pH电极与固态Ag/AgCl参比电极制备成氧化钨pH传感器,该传感器不需要参比溶液与陶瓷隔膜.测试结果表明:在pH值为2~11的范围内,该传感器有良好的电位(V ) 2pH响应线性关系,响应灵敏度为52. 6mV (以pH值变化为1来量度) ,测量精度可达0. 1个pH值;氧化钨pH电极具有耐HF腐蚀的能力,在5%~20% (质量分数)的HF溶液中的响应电位具有重现性,可用于HF溶液的浓度测量;氧化钨pH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胶体的测量,其响应时间小于1min.
线路板废渣的真空热解动力学
甘舸 陈烈强 蔡明招 彭绍洪
2006, 34(3): 20-22,33.
摘要
(
297
)
PDF
(307KB) (
10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真空热解技术对真空下线路板废渣进行了热解动力学研究,以期为真空热解批量回收处理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线路板废渣的热失重微分(DTG)曲线,讨论了其在三个失重反应阶段的情况,计算得到反应级数为3,活化能为68. 001 kJ /mol,指前因子为4. 67 ×10
7
min
- 1
. 与氮气下线路板的热解相比,真空下的热解反应活化能降低了100 kJ /mol左右. 同时,根据计算所得动力学参数模拟的真空热解DTG曲线与实验所得的DTG曲线相一致.
换热设备的超声防垢机理
丘泰球 向英 陆海勤 谢彩锋
2006, 34(3): 23-28.
摘要
(
271
)
PDF
(784KB)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探讨成垢晶体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和超声波对形成的CaCO
3
晶体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揭示了超声波防除积垢的机理. 研究表明, 超声处理可以缩短溶液中晶体的成核诱导期, 提高晶核的生成速度, 在溶液中迅速生成大量的微晶悬浮于溶液主体, 晶粒长大速度减慢, 成垢晶体不易沉积在管壁上, 从而减少了积垢的形成. 同时, 超声的空化与机械作用增大了积垢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破坏了已形成的积垢, 使其松软脱落.超声波还能改变生成的CaCO
3
晶体的形状及大小, 改变形成的积垢的堆积形状, 从而起到防垢的目的. 工厂试验也表明, 超声波防除积垢装置不但可以防止积垢的形成, 而且可以有效地除去已形成的积垢, 提高了蒸发系统的传热系数与蒸发强度, 平均防垢率达76. 4%.
超声辐射制备Fe
3+
/ γ-A l
2
O
3
催化剂催化降解含酚废水
李忠 赵祯霞 徐科峰 奚红霞
2006, 34(3): 29-33.
摘要
(
237
)
PDF
(751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
3+
/ γ-A l
2
O
3
催化剂, 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 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并用XRD 和XPS技术对Fe
3+
/ γ-A l
2
O
3
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辐射法制备的Fe
3+
/ γ-A l
2
O
3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大约为浸渍法的两倍; XRD测定结果表明, 催化剂催化降解活性的高低与Fe
3 +
在γ-A l
2
O
3
表面上的分散状态有关; XPS分析结果表明, 超声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其Fe
3
O
4
的衍射峰略低且弥散, 半峰宽也较宽, 这表明此时Fe
3
O
4
在载体上主要以小颗粒高分散状态存在, 或是以非晶态的不定形状态存在, 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CoMgA lO催化剂对烟道气中SO
2
和NO的吸附性能
余谟鑫 徐建昌 李雪辉 王乐夫
2006, 34(3): 34-38.
摘要
(
275
)
PDF
(758KB)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CoMgA lO催化剂, 并于常压下氧化吸附烟道气中的SO
2
和NO.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烟道气中的SO
2
和NO 均具有良好的氧化吸附效果, 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优于浸渍法. 文中同时探讨了焙烧温度、活性组分添加量和吸附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当焙烧温度为550℃ 、Co含量为10% (质量分数)、吸附温度为120℃时, 由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对SO
2
和NO 的吸附量最大, 1g催化剂能同时吸附1. 36mmo lSO
2
和0. 223mmol NO.
玉米秸秆木素的化学结构及热解特性
王少光 武书彬 郭秀强 郭伊丽
2006, 34(3): 39-42. doi:
wangshg2725@126. com
摘要
(
253
)
PDF
(215KB) (
15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木聚糖酶处理与缓和酸水解相结合的分离方法从玉米秸秆皮质部和玉米全秆中分离出木素, 所得木素称为EAL木素. 用定量核磁共振磷谱(
31
P2NMR)分析了EAL木素的化学结构, 并用热重分析法初步评价了分离木素的热解特性. 结果表明: 玉米全秆EAL木素主要由愈疮木基单元(G-unit)和对羟苯基单元(H-unit)两种结构单元组成; 玉米秸秆皮质部EAL木素主要由对羟苯基单元组成; 皮质部EAL木素和全秆EAL木素的失重曲线基本相同; 在800. 00℃时, 全秆木素未被分解的部分占12. 38% , 而皮质部的占21. 06%.
微晶纤维素硫酸钠溶液的构象
李琳 熊文雯 王兆梅
2006, 34(3): 43-48.
摘要
(
154
)
PDF
(329KB)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梅叶芳香精油的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
钟瑞敏 张振明 王羽梅 肖仔君 曾庆孝 彭华贵
2006, 34(3): 49-53,81.
摘要
(
258
)
PDF
(167KB) (
1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 I
K
)对比法分析鉴定了乌杨梅(Myrica rubra Var. astropurea Tsen. )鲜叶芳香精油的成分,同时运用1, 1-二苯基222苦基苯肼(DPPH)清除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乌杨梅叶精油成分以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占总相对含量的97. 45% ) ,其中β-石竹烯( 17. 67% ) 、( E) -橙花叔醇( 16. 68%) 、52羟基去氢白菖烯(7. 13% ) 、β-蛇麻烯(6. 63%) 、异石竹烯(6. 46% )和α-杜松烯(5. 81% )是其特征组分;乌杨梅叶精油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优异的脂质抗氧化活性,抗脂质氧化能力相当于强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60%~85%. 乌杨梅叶精油的强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含有较多的5-羟基去氢白菖烯有关.
超临界CO
2
萃取益智油及益智油的抗氧化活性
刘红 郭祀远 肖凯军 蔡妙颜 韩长日
2006, 34(3): 54-57.
摘要
(
296
)
PDF
(758KB) (
8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超临界CO
2
分离技术萃取益智仁中的抗氧化性物质, 以,l 1-二苯基-2-苦基苯肼( DPPH )清除率和过氧化值为检验指标,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临界CO
2
萃取的益智油的化学成分. 分析结果表明, 在40℃, 15MPa下分离萃取的益智油中含有诺卡酮、益智酮A 和益智酮B. 不同条件萃取的益智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顺序为:40℃ , 15MPa下的萃取油>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BHT ) > 35℃ , 25MPa下的萃取油>50 ℃ , 12MPa下的萃取油> 35 ℃ , 25MPa(乙醇夹带)下的萃取油. 超临界CO
2
萃取所得的益智油对DPPH 的清除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萃取油, 其中, 40 ℃和15MPa下所得的萃取油对DPPH 的清除率最高; 高温萃取油对DPPH 的清除率有所降低.
不同脱乙酰度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的抑菌性能
吴小勇 曾庆孝 莫少芳 阮征
2006, 34(3): 58-62.
摘要
(
280
)
PDF
(302KB) (
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壳聚糖的抑茵实验和几种壳聚糖最低抑茵浓度的测定,比较了相同脱乙酰度不同分子质量以及分子质量相近但脱乙酰度不同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抑茵性能.结果表明:脱乙酰度相同、分子质量为400~800ku的壳聚糖,其抑茵能力随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强;而分子质量相近(均在430ku左右)、脱乙酰度不同(分别为68.4% ,75.3% ,83.6%和93.7%)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抑茵能力差别不大;在pH值为5.5~6.0左右的条件下,壳聚糖具有最强的抑茵能力;实验条件下的壳聚糖对4种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总体看来,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实验条件下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普遍比苯甲酸钠强.
K
2
CO
3
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
张会平 肖新颜 杨立春
2006, 34(3): 63-66.
摘要
(
270
)
PDF
(630KB) (
1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K
2
CO
3
活化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备椰壳活性炭,探讨了K
2
CO
3
活化实验中K
2
CO
3
与炭化料质量比、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得率、活性炭亚甲蓝吸附值和苯酚吸附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
2
CO
3
与炭化料质量比和活化温度是K
2
CO
3
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活性炭的得率和活性炭吸附性能受活化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探讨了K
2
CO
3
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的最优操作参数,得到了实验范围内的最佳5-.艺条件为K
2
CO
3
与炭化料的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为800 ℃左右,活化时间为120min.
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中气液传质实验研究
潘朝群 张亚君 邓先和 黄阔
2006, 34(3): 67-71.
摘要
(
295
)
PDF
(360KB) (
1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采用化学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体积传质系数,并根据双膜理论建立了旋转床中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气液两相间的体积传质系数随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文中还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了液滴内的传质系数方程,指出丝网层的雾化使液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进入雾化区,由于液滴内循环非常剧烈,从而使多级雾化旋转床的液滴内传质系数较高.
核壳型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胶粒的粒径及分布
张静 涂伟萍 胡剑青
2006, 34(3): 72-76.
摘要
(
237
)
PDF
(340KB) (
1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TEM和流变仪测定了乳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加大乳化剂或交联剂用量,乳胶粒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变宽,乳化剂或交联剂用量分别为3%(质量分数,下同)~4%和1%~3% 时,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预乳化单体滴加速度增加,乳胶粒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适宜滴加速度为20~30mE/h;壳层加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乳胶粒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初期变窄,但随着MAA用量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MAA用量以3%~4%为佳.
纤维素醚稳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结构与性能
秦少雄 林劲冬 王娟 张心亚 陈焕钦
2006, 34(3): 77-81.
摘要
(
317
)
PDF
(388KB) (
1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羟乙基纤维素为主要稳定剂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TEM观察乳液乳胶粒的形态,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探讨了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以及乳胶膜的吸水和力学性能,并与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相应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羟乙基纤维素为主要稳定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空间稳定结构,其电解质稳定性大大优于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乳胶膜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也分别由14.6MPa和462.3%提高到17.1 MPa和524.6% .
食品科学与技术
小麦湿面筋蛋白的流变学性质
刘国琴 李琳 李冰 陆启玉 郭祀远 万娟
2006, 34(3): 86-89.
摘要
(
331
)
PDF
(179KB) (
9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HAAKE(RS600)流变仪,分别用动态(应力和频率扫描)和稳态(蠕变一恢复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湿面筋含量和品质的三种小麦面粉湿面筋蛋白(湿面筋蛋白Ⅰ,Ⅱ和m)的临界应用、弹性模量等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应力扫描时,湿面筋蛋白Ⅰ,Ⅱ,Ⅲ的临界应力分别为49.59,24.88和12.48 Pa;频率扫描时,当频率为1.117 rad/s时它们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194,789和583 Pa;蠕变一恢复实验时,当时间为5.11 min时它们的形变分别为7.09%,9.43% 和14.29%.这表明湿面筋含量越高,面筋品质越好,其临界应力越大;弹性模量越大;形变率越小,面筋蛋白形变恢复时间越短.
超声波处理下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
李坚斌 李琳 陈玲 李冰 傅晓琴
2006, 34(3): 90-94.
摘要
(
292
)
PDF
(314KB) (
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马铃薯淀粉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利用超声波处理马铃薯淀粉,采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下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下的马铃薯淀粉样品均呈假塑性流体特征,符合幂定律;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马铃薯淀粉糊的表观粘度越低,触变性相应减弱;超声波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糊的剪切稀化程度随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增大而加深.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草鱼蛋白酶解工艺
任娇艳 赵谋明 崔春 曾晓房 游丽君
2006, 34(3): 95-100.
摘要
(
344
)
PDF
(399KB) (
8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草鱼蛋白两段酶解的条件分别进行优化,第一段酶解复合使用胰酶/风味蛋白酶(质量比为4:1),以蛋白质利用率为响应值;第二段酶解用木瓜蛋白酶,以肽得率为响应值.最终确定第一段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E)与底物(S)的质量比为0.3:100,温度为53℃ ,时间为5.90 h;第二段酶解的最优条件为:E与s的质量比为0.12:100,温度为60℃ ,时间为5.60h.利用凝胶色谱测得最优条件下制备酶解液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介于714~8790之间,酶解液中肽含量超过50%(质量分数),与响应面模型所预测的肽得率(52.55%)相吻合.
生物工程
空气/水界面上大豆11 S球蛋白吸附膜的膨胀特性
周春霞 温其标 杨晓泉
2006, 34(3): 101-105.
摘要
(
403
)
PDF
(315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检测了不同体相蛋白含量和pH值条件下,空气/水界面上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的表面膨胀特征参数随吸附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膜的表面膨胀模量增大,相角减小;膨胀弹性明显高于膨胀粘性,因此,从流变学的角度分析,空气/水界面上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的粘弹性实际上是弹性的;表面膨胀模量随体相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受pH值的影响更为明显.
UV-B辐射对极地雪藻Chlamyclomonas nivalis的生物学效应
耿予欢 李国基 李琳 魏东
2006, 34(3): 106-110.
摘要
(
268
)
PDF
(334KB) (
1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同剂量的UV-B辐射极地雪藻,测定了致死率、色素含量、蛋白质和总脂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对极地雪藻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UV-B辐射后雪藻细胞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虾青素含量也显著提高.UV-B辐射后,极地雪藻基本生化成分的含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蛋白质含量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总脂含量则逐步增加.经uV—B辐射培养以后,极地雪藻在有机溶剂系统中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所提高.
康氏木霉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
陆登俊 肖凯军 郭祀远 郑必胜 蔡妙颜
2006, 34(3): 111-116.
摘要
(
286
)
PDF
(360KB) (
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25凝胶色谱脱盐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从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发酵液中分离出木聚糖酶,纯化后的木聚糖酶经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5208.所得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 ℃,pH值为6.0.该酶稳定性较好,在30~60℃下放置2 h能保持83%以上的酶活;在3.0~10.0的pH值范围内能保持85%以上的酶活.研究表明:金属离子Ba
2+
,Pb
2+
,Fe
2+
,Fe
3+
,Al
3+
¨和高浓度(12 mmoL/L)的Cu
2+
对木聚糖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Ca
2+
,Zn
2+
和4mmol/L的Cu
2+
对该酶反应有促进作用.该木聚糖酶作用于Birchwood木聚糖的米氏常数为5.37 g/L,最大反应速率为0.94μmol/min.
Alcalase酶解鸡肉蛋白及产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周雪松 赵谋明 林伟锋 刘通讯
2006, 34(3): 117-122.
摘要
(
290
)
PDF
(370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Alcalase酶解鸡肉蛋白过程中氨基酸、肽的释放规律,并通过邻二氮菲-Fe
2+
氧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析产物的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在酶解过程中逐渐增加;酶解产物中肽的总量在前16h不断增加,随后下降;不溶性蛋白的溶出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肽段的降解在酶解初始4h内基本结束;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l0000间的肽占总肽的量值在酶解初始4 h内显著增加,4~8 h内明显下降,随后变化不大(P>0.1);相对分子质量在3000~5000间的肽占总肽的量值在整个酶解过程中变化不明显(P>0.I);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0的肽在水解初始8 h内占总肽的量值显著增加,随后也无明显变化(P>0.1).鸡肉未酶解样、不同酶解时间产物均具有显著的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但前者活性更强,这与鸡肉酶解产物中肽和氨基酸的组成有关,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