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06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动力与电气工程
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的矩阵式变换器的仿真
吴捷 石章海 杨俊华 陈渊睿
2006, 34(4): 47-50,55.
摘要
(
290
)
PDF
(333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并且减小对电网的污染,提出了一种将矩阵式变换器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的组合控制篆略.该策略先将矩阵式变换器等效成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组合,然后在逆变侧进行直接转矩控制,在整流侧进行电流空间矢量调制,最后将两侧的策略进行综合,并转化成矩阵式变换器9个开关的控制信号.按这种策略进行控制的矩阵式变换器,既可实现对异步电机进行动态性能优良的直接转矩控制,又可获得良好的输入电流波形以及可调的功率因数.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策略不仅可行,而且系统性能优良.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仿真
杨向宇 朱卫华 姚佳
2006, 34(4): 51-55.
摘要
(
260
)
PDF
(313KB) (
1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存在较大转矩脉动的缺点,提出用模糊控制器取代滞环比较器的控制策略.基于Simulink FIS工具箱对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转矩误差、定子磁链误差的模糊分级,结合转子位置得到适舍的电压控制矢量,能减小转矩脉动和磁链脉动;模糊直接转矩控制转速和转矩响应优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
自主均流型Buck变换器并联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丘东元 张波 韦聪颖
2006, 34(4): 56-60,69.
摘要
(
281
)
PDF
(319KB) (
1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小信号模型理论,建立了Buck变换器并联电路的小信号模型,然后根据自主均流技术原理,分析了均流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电压环、均流环的设计,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均流技术设计步骤.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制作了一台由两个Buck变换器并联组成的样机,通过比较未采用均流控制和采用自主均流控制的两组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所提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一种可变步长LMS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杨金明 王伟强
2006, 34(4): 61-64.
摘要
(
238
)
PDF
(250KB)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可变步长最小方差算法(ANVSS),以解决基本最小方差算法LMS中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该算法利用当前和过去共m(滤波器阶数)个误差信息,并通过引入修正系数ρ和遗忘因子λ(i),来确定下一步的迭代步长.文中对这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仿真验算.对比一般的变步长算法,ANVSS算法对于平稳过程中的滤波器能获得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跟踪跃变系统的能力.
市场参与者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的效益分析
高志华 任震 黄雯莹
2006, 34(4): 65-69.
摘要
(
217
)
PDF
(337KB)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为背景,定量分析了在电力供应失去弹性时政府对售电电价进行管制所引起的效率损失,指出了售电电价未能有效反映电力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是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期反而面临经营危机的根源.同时评估了电网购用小型发电公司电力对全社会电价水平的影响,并对购用高价电能前后的社会综合效益进行对比,认为引入社会剩余定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效益均衡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定价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电力市场中可中断电价的设计
任震 邝新武 黄雯莹
2006, 34(4): 70-74.
摘要
(
269
)
PDF
(330KB)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中断负荷措施是缓解目前电力紧缺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核心问题是设计一个合理的可中断电价.文中基于可靠性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可中断电价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可避免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靠性收费、提前通知时间等因素,使得可中断电价的模型更合理、完善.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电价模型对于减轻电网公司的成本负担有一定的作用,并有利于提高电网公司参与可中断负荷措施的积极性.
非定常水斗表面自由水膜的流动机理
肖业祥 韩凤琴 久保田乔
2006, 34(4): 75-79,90.
摘要
(
375
)
PDF
(393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冲击式水轮机水斗内非定常自由水膜的流动非常复杂,至今还没有足够精确的数值方法来模拟这种流动.文中分析了非定常水膜流的流动机理,根据N-S方程推导出了水斗表面流体粒子在转动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控制微分方程,依据控制微分方程编写出了数值解析软件并对水斗内的水膜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地得到了某模型水轮机水斗内部流动的速度场、能量场.对比一系列水膜流态分布,数值解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基本相吻合,最优工况下的水力效率与模型试验数据的误差为0.33% .
热泵型空调机组室外机速度场的实验研究
刘金平 叶灿滔 问楠臻
2006, 34(4): 80-84.
摘要
(
171
)
PDF
(335KB) (
1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热泵型空调室外机组空气入口侧的空:气流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室外机的风速分布是不均匀的,风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约4倍.风速不均匀造成了室外机换热效率的降低.计算表明2排管型空调室外机组的性能优于3排管型的,室外机的风量增多23.1% ,制冷工况运行时,冷凝温度降低10.1℃ ,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升高26.7% ;供热工况运行时,蒸发温度升高5.4℃,供热系数升高15.1% ,且减小了结霜的可能。
基于分形关联维的汽轮机转子的振动故障诊断
梁平 龙新峰 樊福梅
2006, 34(4): 85-90.
摘要
(
200
)
PDF
(312KB) (
8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Bently实验台模拟不同转速下碰摩、松动、不对中、不平衡几种常见汽轮机转子振动故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相空间重构理论,对满足随机分形统计自相似性的振动信号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计算其分形关联维数,从而再现动力学特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碰摩故障时的分形关联维数最大,松动和不对中时的分形关联维数次之,不平衡时计算所得的分形关联维数最小;不同故障类型下的分形关联维数增量不同.因此,分形关联维数可以作为一种振动故障征兆加以提取.
生物质与煤共燃发电CDM项目案例分析
马晓茜 何军飞 赵增立 李海滨 陈勇
2006, 34(4): 91-95,110.
摘要
(
346
)
PDF
(370KB) (
8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广东省生物质与煤共燃发电技术应用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案例,基于三个基准线,应用增量成本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燃料比例时,生物质与煤共燃发电的单位碳减排成本,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DM项目的单位碳减排成本在76~111美元/吨之间,且在共燃中年处理生物质9.1~36.4万吨时,实现CO
2
年减排量34092~146698吨.
基于HGA-ANN配风方式的锅炉飞灰含碳量优化
刘定平 陈敏生 马晓茜
2006, 34(4): 96-100.
摘要
(
220
)
PDF
(325KB) (
1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并分析二次风配风方式对飞灰含碳量的敏感性影响,同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HGA与复合形法对运行工况寻优,获得各种工况下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方式.应用某台300MW 机纽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运行人员进行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降低飞灰含碳量,同时也解决了锅炉变工况下运行参数基准值的确定问题.
基于遗传算法的火电机组运行优化
蔡杰进 马晓茜
2006, 34(4): 101-105.
摘要
(
272
)
PDF
(312KB)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正成为火电厂运行工作和技术攻关的重要方面.文中结合某300MW 燃煤机组运行实例,对其主要性能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性能参数偏差对煤耗率的影响规律,其中,飞灰含碳量、炉膛出1:7烟气含氧量、排烟温度、凝汽器真空度、给水温度、主蒸汽压力6个参数的每工程单位偏差对煤耗率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煤耗率最低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求解.最后,开发了火电机组运行优化软件,并在其上进行机组运行优化计算,得到了一个参数最优化的运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供电标准煤耗率比原来降低了约1.41 g/(kW ·h).
交通运输工程
基于字符角点信息的车牌定位方法
秦钟 徐建闽 史胜利 黄海英
2006, 34(4): 19-23.
摘要
(
299
)
PDF
(300KB) (
1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牌定位是车牌识别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准确快速的车牌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级阈值,由粗到细,首先剔除大量非角点像素,提高角点的定位速度,用大阈值突出显示车牌区域的角点,再根据车牌纹理的角点特性,利用滑动窗粗选车牌区域,然后对粗选车牌区域用小阈值,对车牌区域进行精确定位.试验证实该方法的车牌定位准确率达到98%,平均耗时约20ms.
汽车ABS制动过程的道路识别
李熙亚 吴诰珪 廖俊 周全
2006, 34(4): 24-27.
摘要
(
277
)
PDF
(231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汽车ABS控制的效果与道路识别有着重要关系,在制动过程中实时对各轮胎所附着道路的附着系数进行识别,可及时地调整制动力,提高道路的附着利用率和制动效能.使汽车ABS控制更加合理.文中通过试验获得了ABS制动过程轮缸的可等效压力函数,由储气缸压力和轮缸压力控制阀开关信号的时间历程,推导出各轮的滑移率,进而得出附着系数,实现了道路识别.道路试验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全局优化控制
胡红斐 黄向东 罗玉涛 赵克刚
2006, 34(4): 28-32,37.
摘要
(
284
)
PDF
(316KB) (
5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种充电保持型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整车及动力总成相关数学模型建立了以整个行驶工况消耗的总燃油量最小为目标的系统目标泛函,以及相关的机械特性、蓄电池电量保持等约束条件方程.然后采用Lagrange乘子法将有约束的极小值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极小值问题进行求解,得到PHEV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在几种不同的循环工况中对获得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与采用瞬时优化控制策略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全局优化控制策略切实可行,所获得的整车燃油经济性与采用瞬时优化得到的相比有所改善.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
姬芬竹 高峰
2006, 34(4): 33-37.
摘要
(
415
)
PDF
(292KB) (
40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挡位数确定原则,指出电动机额定功率或转矩、转速必须与传动系统参数合理匹配.并以某型号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了五挡手动变速器中两个挡位,即二挡和三挡的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提出了去掉笨重的机械齿轮变速器而代之以固定速比减速器的单挡驱动传动方案,理论上可以减轻整车质量,增加续驶里程.应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anced Vehicle Simulator(ADVISOR)对整车动力性和续驶里程进行了仿真,初步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动系统参数确定原则和方法的正确性.
沥青胶结料的测力延度试验研究
陈佩林 周进川 张肖宁 何演
2006, 34(4): 38-42.
摘要
(
382
)
PDF
(301KB) (
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较为复杂,简单的常规试验方法不能很好地测出其特性.文中通过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APA0和SBR改性沥青胶结料进行大量测力延度试验,分析了基质沥青、改性沥青的拉伸特性,证明了测力延度试验是评价改性沥青胶结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快捷判定沥青胶结料种类的方法,并有助于选择出性能优良的沥青胶结料.
超薄罩面层SMA-5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吴旷怀 张肖宁
2006, 34(4): 43-46.
摘要
(
376
)
PDF
(228KB) (
9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采用体积填充法进行碎石混合料SMA-5的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提出了主骨料空隙体积填充法设计SMA沥青混合料的修正公式,并对SMA.5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MA-5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表面功能,可作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超薄罩面层.SMA-5沥青混合料层较薄,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造价.
机械工程
具有大开孔接管结构的椭圆封头边界效应
郭崇志 陈文昕 纪昌盛
2006, 34(4): 106-110.
摘要
(
213
)
PDF
(328KB) (
6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椭圆封头大开孔结构的一般情况,即两个相互干涉的边界对封头结构性能的影响问题.发现当开孔率达到90%(即r/=0.9)时,尽管两个干涉的边界相距很近,但开孔边界的应力集中问题仍然可以按接管边界单独存在的情况进行处理.这一发现表明,开孔率较大的情况下,边界效应的相互干涉和影响应当加以考虑的传统观点需要加以修改,从而为提供更简洁的工程设计方法打下了基础.
离心泵伞三维流场的大涡数值模拟
黄思 吴玉林
2006, 34(4): 111-114.
摘要
(
288
)
PDF
(252KB) (
8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使用FLUENT软件的大涡模拟模型及多重参考坐标系,计算单级蜗壳式离心泵包括导入管、叶轮及泵壳在内的全三维湍流场.发现泵叶轮内各通道的流量、流速及压力等分布有显著差别,流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泵内流动旋涡一般出现在叶轮叶片工作面上.文中还将泵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作了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不锈钢衬里与碳钢壳体复合成形的新方法
陈海辉 胡小芳
2006, 34(4): 115-118.
摘要
(
209
)
PDF
(227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釜不锈钢衬里的胀合方法.该方法试:试将衬里的胀合处理与水压试验结合在一起完成,使衬里产生塑性流动,达到全部或部分消除衬里与壳体之间的初始间隙的目的.通过试验测量其壳体应力、层间间隙、衬里环向应变采评价复合效果,结果表明:尽管层间的初始间隙分布不均匀,有的部位高达14~16mml,但经液压胀合后残余间隙仅在0.6~0.9mm之间;在内压大于3.1 MPa时衬里与壳体变形基本一致,壳体应力与内压力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99.
力学
CFL增强RC梁疲劳寿命的试验推定
牛鹏志 黄培彦 杨怡 林荣伟
2006, 34(4): 1-4.
摘要
(
330
)
PDF
(221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5组23根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粱(1 850mm×100mm×200 mm)进行常幅弯曲疲劳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强梁的跨中挠度、载荷循环次数、载荷等级以及疲劳寿命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组相应的线性关系式.据此提出了一种预测CFL增强RC梁疲劳寿命的新方法:在指定的疲劳载荷水平下,只需对CFL增强RC梁实施一些非破坏性的少量循环载荷试验(载荷循环次数推荐值为10~1000),就能够较好地预测该载荷条件下CFL增强RC梁的疲劳寿命.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梁桥体外索参数有限元分析
单成林
2006, 34(4): 5-8,18.
摘要
(
242
)
PDF
(308KB) (
9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混合单元建立波形钢腹板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简支箱梁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该种结构在体外索参数,如张拉力、锚固点位置及转向点位置改变时,各截面的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转向点之间中段各截面的正应力只与张拉力有关;锚固点至转向点之间边段各截面的正应力才与各参数有关.文中结果为该种桥梁的体外配索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橡胶类材料大应变硬化的本构关系
刘锋 朱艳峰 李丽娟 黄小清
2006, 34(4): 9-12.
摘要
(
265
)
PDF
(205KB) (
1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拉伸能力,为典型的超弹性材料.其在大应变时常呈现出应力一应变的增强或软化效应,本构关系较复杂.目前,有关橡胶材料大应变硬化的本构关系实验研究尚属匮乏.文中对橡胶类材料大应变时的硬化现象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变能函数来描述橡胶材料的本构关系,测定了橡胶材料硬化时的本构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应变能函数可较好地描述橡胶材料在大应变时的硬化现象,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材料硬化的本构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CFS/GFS层问混杂加固纤维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
郭永昌 黄培彦 李丽娟 朱江 刘锋
2006, 34(4): 13-18.
摘要
(
274
)
PDF
(349KB) (
8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采用杜拉纤维和钢纤维混杂改性的混凝土梁外贴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CFS/GFS)进行混杂加固抗弯试验,对构件的开裂及发展情况以及构件加固后刚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杜拉纤维和钢纤维,可以延缓混凝土构件微裂缝的出现,控制裂纹扩展,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这种混杂纤维混凝土梁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比单一纤维混凝土梁更为优良的材料性能.采用不同形式的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得到的加固效果有较大的不同,按试验方案采用CFS/GFS层间混杂加固纤维混凝土梁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在保证提高承载力的前提下,既提高了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又可降低加固成本.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