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08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3-25
    化学化工
    李晶 雷筱娱 康忠贤 夏启斌 李忠
    2008, 36(3):  1-5. 
    摘要 ( 640 )   PDF (329KB) ( 9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脂(PMMA-BMA)吸油烟树脂,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附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BMA质量比为0.8:1,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0.3%和0.35%时,所合成的树脂有较高的吸油烟率,60℃时吸油烟率达0.191;在此工艺条件下,与常规的水浴加热合成方法相比,微波辐射合成树脂不仅可将反应时间由6h缩短至2h,而且其吸油烟率也高于常规法树脂、普通活性炭和商品化G-1651型高吸油树脂.
    赵祯霞 李忠 夏启斌 徐金方
    2008, 36(3):  6-11. 
    摘要 ( 723 )   PDF (468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热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探讨了产物的结构及其对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热敏水凝胶在溶胀和干燥状态下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及其溶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水浴法制备的水凝胶相比,微波辐射法所得到的水凝胶具有更为丰富且较大的孔隙结构.这种多孔的结构使得微波辐射法合成的水凝胶在低临界溶解温度(tc)下具有更高的溶胀率,而在tc上具有更低的溶胀率,同时也使得水凝胶具有更快的溶胀和退溶胀速度.
    胡孝勇 郭祀远 陈焕钦
    2008, 36(3):  12-15. 
    摘要 ( 671 )   PDF (236KB) ( 1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采用高真空两级薄膜蒸发分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羟甲基丙烷(TMP)聚氨酯固化剂中游离TDI的实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进料流量、分离温度两个重要参数对分离的影响,确定中试进料流量为25kg/h,一级分离柱温度为130℃,二级分离柱温度为180℃,一级分离压力为5000Pa,二级分离压力为80Pa.在此条件下分离的聚氨酯固化剂再用溶剂稀释后,其游离TDI含量低于0.5%,固体含量大于75%,NCO含量大于11.8%,达到了分离TDI的目的.
    洪蒙纳 邓先和 黄阔 李志武
    2008, 36(3):  16-19,25. 
    摘要 ( 673 )   PDF (253KB) ( 10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较好的传热性能,提出一种在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对以4种不同间隔插入旋流片的缩放管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并与普通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三种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3400〈Re〈20000),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强化传热效果增强;缩放管内插入长68mm、旋转角为180°的旋流片,当旋流片间隔为700mm时,其强化传热性能最佳,传热综合因子分别比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提高了21%、15%和16%,说明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具有良好的复合强化传热效果.
    熊永强 李亚军 华贲
    2008, 36(3):  20-25. 
    摘要 ( 698 )   PDF (321KB) ( 1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空气分离、低温粉碎和低温冷库等工艺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的炯损和节能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空气分离等工艺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集成优化利用LNG的冷量.研究结果表明:将空气分离、低温粉碎和低温冷库进行集成,各装置利用LNG冷量的[火用]损比单独使用时降低了55.7%以上;利用1.0t LNG的冷量最多可以节省用电约349.0kW·h,是单独用于空气分离装置节能量的1.56倍,说明集成工艺可大大提高LNG冷量的利用效率.
    杨东杰 邱学青 庞煜霞 楼宏铭
    2008, 36(3):  26-31. 
    摘要 ( 679 )   PDF (480KB) ( 8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低及抗渗性能差的问题,采用造纸废液主要成分——木质素磺酸钙为主要原料制备木质素系砂浆外加剂GCL1-M.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GCL1-M的砂浆减水率达到了30%,与未掺外加剂的砂浆相比,掺0.30%GCL1-M的硬化砂浆的28天抗压强度提高了20%,渗透压力提高了230%.氮吸附测试和电子扫描显微观测等结果表明,GCL1-M可减慢水泥的水化反应放热速度,降低砂浆的孔径,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吸附性能及环境扫描电镜等测试结果表明,GCL1-M在水泥颗粒表面可形成网状结构吸附,同时可增加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位能,从而增强了对水泥砂浆的分散和保水作用,有利于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和抗压强度.
    邹华生 陈江凡 陈文标
    2008, 36(3):  32-36. 
    摘要 ( 1918 )   PDF (273KB) ( 6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吴跃焕 刘述梅 赵建青
    2008, 36(3):  37-40. 
    摘要 ( 723 )   PDF (255KB) ( 1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乳化剂含量为1.5%、聚合物含量为50%、粒径为35.6nm、多分散性指标为0.133的丙烯酸酯微乳液.重点考察了种子乳液制备过程中单体、乳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加料方式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全滴加法制备种子乳液形成的胶束数目多,成核率高,乳液粒径小;底料中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增大,乳液粒径减小.
    张腾云 钟理 范洪波 Chuang Karl
    2008, 36(3):  41-44,49. 
    摘要 ( 412 )   PDF (271KB) ( 10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管式填料反应器在丙酮溶剂中进行乙醛液相氧化合成无水过氧乙酸,用所制备的过氧乙酸对加氢柴油进行均相氧化脱硫,并考察了氧化脱硫的温度、时间以及萃取剂乙酸溶液(含5%的水)和过氧乙酸产品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过氧乙酸产品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倍、脱硫氧化反应温度为50℃、脱硫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萃取剂用量为氧化柴油的2倍时,氧化脱硫后加氢柴油的硫含量可从295.8mg/kg降到13.4mg/kg,脱硫效率达95.5%,柴油收率达93.8%.用过氧乙酸对加氢柴油进行均相氧化脱硫,可使柴油的硫含量小于15mg/kg的最新国际指标.
    罗发兴 黄强 张乐兴 李琳
    2008, 36(3):  45-49. 
    摘要 ( 644 )   PDF (266KB) ( 1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旋转黏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黏度性质,以及耐酸性和耐盐性等.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经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后,淀粉糊的起糊温度由64.7℃升至67.3℃,峰值黏度从919BU下降为652BU,相对破裂强度从76.4%降至27.6%;糊的黏度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凝沉性都得到改善.此外,经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改性后的淀粉糊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李浩 宋慧宇 廖世军
    2008, 36(3):  50-54. 
    摘要 ( 516 )   PDF (371KB) ( 1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酸钠为还原剂、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采用有机溶胶法制得了粒径为2nm的单分散钴纳米粒子.考查了柠檬酸钠的添加对钴纳米粒子的收率、晶型、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钠/氯化钴摩尔比从0增至6时,钴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从200nm降至2nm;同时,柠檬酸钠对钴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不加柠檬酸钠时所得钴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很广,从几十纳米到三四百纳米,而添加一定量柠檬酸钠后,所得钴纳米粒子粒径在(2±0.25)nm范围内.实验还发现使用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会降低纳米粒子的收率.
    李海龙 陈嘉川 詹怀宇 付时雨 杨桂花 刘梦茹
    2008, 36(3):  55-59. 
    摘要 ( 783 )   PDF (2435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木聚糖酶对麦草浆进行处理,研究了木聚糖酶处理对麦草浆表面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影响.发现酶处理可以改变麦草浆的表面形态及化学组成,酶处理后的麦草浆变得柔软,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出现明显的裂隙和沟槽.ESCA、SEM分析结果表明:经木聚糖酶处理后,麦草浆表面木素含量提高;且随着木聚糖酶用量的增加,处理后的麦草浆表面木素的含量也随之增加.
    何道航 马颖绮 胡艾希 夏林 欧晓明
    2008, 36(3):  60-63. 
    摘要 ( 494 )   PDF (191KB) ( 7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α-溴芳基酮与硫脲反应环合得4-芳基-2-氨基噻唑,4-芳基-2-氨基噻唑与水杨醛反应制备了9种4-芳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类化合物.新化合物结构经1 HNMR确证.初步的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mg/L的试验浓度下,化合物(E)-4-(3-三氟甲基苯)-2-(2-羟苄亚氨基)噻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60.0%,化合物(E)-4-(2-氯-4-(4-氯苄基)苯)-2-(2-羟苄亚氨基)噻唑和(E)-4-(3-氯苯)-2-(2-羟苄亚氨基)-5-甲基噻唑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5.4%和56.1%.
    王海燕 崔春 赵谋明 沈光林 饶国华
    2008, 36(3):  64-68. 
    摘要 ( 724 )   PDF (305KB) ( 1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烟草多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级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MS)对烟草多酚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了微波功率、甲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烟草多酚得率的影响.经响应面优化确定烟草多酚的微波提取条件为:53%甲醇,料液比为1:11,微波功率为560W,提取时间为70s,在此条件下总多酚得率为22.38mg/g(干重).HPLC-PDA-MS测定表明,烟草多酚的主要组分为绿原酸和芸香苷.
    万小芳 汪晓军
    2008, 36(3):  69-72,94. 
    摘要 ( 626 )   PDF (287KB) ( 1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锰酸钾/硫酸引发羧甲基瓜尔胶(CMGG)和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两性瓜尔胶(AC-GG),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CMGG浓度及取代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操作条件下的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92.9%,797%和84.7%.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296~323K下共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28kJ/mol,表明高锰酸钾是高效引发剂.13C-NMR证实发生了接枝反应.
    环境科学与技术
    周少奇 张鸿郭
    2008, 36(3):  73-76. 
    摘要 ( 536 )   PDF (230KB) ( 1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有效容积为4.5L的UASB生物反应器,对广东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配水进行厌氧氨氧化及反硝化.结果表明:在有机环境下,UASB反应器中可以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作用;在厌氧氨氧化活性稳定阶段(120天开始),氨氮和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94.79%和98.17%;试验过程中,CODcr最高去除率可达51.68%,平均去除率为23.51%,相应的平均容积去除负荷为84.53mg/(L·d).
    肖俊霞 韦朝海 胡记杰 任源 吴超飞
    2008, 36(3):  77-82. 
    摘要 ( 375 )   PDF (324KB) ( 1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TiO2/UV体系中,以10种不同结构的染料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溶液的浓度、总有机碳(TOC)、pH值及NO2-、NO3,SO42-  Cl-的浓度变化,探讨染料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染料的降解与矿化程度基本一致,仅吸附性强的阳离子蓝FGL降解率最大但矿化率最小;反应过程中多数染料溶液的pH值均先降后升,而降解最慢的活性艳蓝X-BR溶液的pH值一直降低;反应后转化为NO2-和NO3-、的N不足5%,有15%~60%的--SO3Na与--Cl分别转化为SO42- -及Cl-萘环及均三嗪结构均比苯环稳定,连接一个偶氮键的萘环比连接两个对称偶氮键的萘环稳定,与偶氮键直接相连的苯环比远离偶氮键的苯环稳定.
    吴海珍 何勤聪 韦朝海 王菊芳 梁世中
    2008, 36(3):  83-88. 
    摘要 ( 638 )   PDF (369KB) ( 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邻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站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细菌OCNB-1,经微生物自动测定仪WSVTK-R07.02和16S rDNA扩增测序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在培养基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为120r/min的条件下,考察了该菌株降解邻氯硝基苯的能力,发现菌株42h内将起始浓度为1.07mmol/L的该化合物降解了约80%;经质粒检测,在OCNB-1菌株中发现一条质粒条带,选用7种内切酶对质粒pOCNB-1进行单酶切,得出质粒大小约为32kbp;抗生素抗性实验表明菌株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钠的抗性与质粒无关,对利福平、氯霉素的抗性与质粒有关;通过细菌接合,质粒转移到无降解邻氯硝基苯能力的Pseudomonas.stutzeri受体菌中,接合子Pseudomonas.stutzeri能利用邻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证明质粒为降解质粒.
    李维国 马放 魏利 张大伟 柳锋 王光玉 苏俊峰
    2008, 36(3):  89-94. 
    摘要 ( 671 )   PDF (340KB) ( 1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为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h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6%,经216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98%,表明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将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可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来强化高盐制革废水的处理。
    侯轶 李友明 郑振山
    2008, 36(3):  95-98. 
    摘要 ( 742 )   PDF (2340KB) ( 1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常规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废水成分非常复杂,悬浮物浓度很高,水样偏酸性,但可生化性较好,易腐化变质;有机污染物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解产物为主,还含有低分子和不挥发性有机酸、烟碱、焦油、酚类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给废水带来较深的颜色,其完全生物降解将是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废水达标处理的关键.
    土木建筑工程
    张玉 孟庆林 陈渊睿
    2008, 36(3):  99-103. 
    摘要 ( 649 )   PDF (325KB) ( 1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制风速、温度、湿度、热辐射参数的小时间步长周期性控制的模拟实验环境,是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复性实验、研究多孔建筑材料在自然气候要素下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重要手段.文中研制了一种热湿气候动态风洞实验台.该实验台除具有可调低速风外,还通过设置红外灯、加热与制冷、加湿与除湿装置,初步实现了对室外自然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风速及温湿度环境的模拟控制.热湿气候风洞环境测控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采集、反馈和控制指令输出,实现了风洞中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保存等.经专业机构校正,风洞内辐射照度、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精度分别为±10W/m2、±0.2m/s、±0.5℃和±5%.
    苏成 徐瑞 范学明
    2008, 36(3):  104-107,120. 
    摘要 ( 533 )   PDF (208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用于二维随机场离散的任意八节点曲边单元,并给出基于该单元随机场局部平均的二阶统计特性的计算方法,其中通过坐标变换和高斯数值积分,直接建立了局部平均协方差矩阵与高斯积分点处随机变量协方差矩阵之间关系的显式矩阵表达式.所提出的八节点曲边随机场单元尤其适用于带曲边域随机场的离散,随机场在单元上的局部平均的统计特性计算概念清晰,操作简单。文中还分别以薄板弯曲问题、平面应力及平面应变问题为例,采用所提出的随机场离散方法,结合Monte-Carlo法分析了随机场相关结构和相关长度对位移标准差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高斯积分点数的选取问题.
    潘健 陈红兵
    2008, 36(3):  108-113. 
    摘要 ( 657 )   PDF (383KB) ( 7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基坑开挖工程中,常规的数值模拟一般没有结合经验分析和场地观测数据来计算开挖变形.工程模拟自学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可以综合有限元与人工智能的反分析技术.基坑开挖模拟过程分三步进行:(1)获取场地测量数据;(2)计算土体应力和测量土体变形;(3)利用获取的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预测下一开挖阶段的变形情况.这样,它能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学习、联想、容错及抗干扰能力,揭示出历史资料分析和场地测量数据中所蕴含的非线性关系.文中经模拟场地和三个历史场地数据计算分析,证明了工程模拟自学法模拟基坑开挖的可行性.
    季静 吴爱明 王燕珺 韩小雷
    2008, 36(3):  114-120. 
    摘要 ( 575 )   PDF (476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取消环梁仅带环筋的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型式,该类节点外形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类似,且能很好地满足建筑及装饰设计要求.文中首先通过对中节点与边节点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板放射筋和环筋具有较理想的控制裂缝的能力以及螺纹套筒连接主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性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并分析了该节点型式的变形、应变、裂缝开展、破坏形态及最终承载能力.然后基于试验结果,应用有限元程序对试件进行非线性模拟,进一步分析了此节点的受力机理.
    侯家健 韩小雷 谢壮宁
    2008, 36(3):  121-127. 
    摘要 ( 731 )   PDF (372KB) ( 1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具复杂截面的连体双塔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并进行了单塔试验比较.将风压沿截面进行积分求出沿坐标轴方向的合力,然后反算为沿坐标轴方向的整体体型系数.结果表明:风压沿高度变化不大,整体体型系数沿高度递减;单塔最大体型系数对应的风向角偏离坐标轴15°;就双塔连线方向(x向)体型系数而言,上游塔略小于单塔情形,下游塔小于单塔的50%,垂直双塔连线方向(y向)体型系数略小于单塔y向,连体部分的y向体型系数约为2.0,x向为零.分析认为:上游塔对下游塔的遮挡作用使下游塔整体体型系数减小,下游塔降低了上游塔尾流的速度和背面负压,也使上游塔整体体型系数略为减小;但是由于尾流的复杂化,上下游塔局部风压比单塔有所增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文中最后提出了类似工程的风荷载取值建议.
    杨春 蔡健 陈国栋 罗旗帜 左志亮
    2008, 36(3):  128-133. 
    摘要 ( 663 )   PDF (367KB) ( 8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形式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是一种适用于大跨度结构的结构形式.文中通过对两个大尺寸的大跨度带悬挑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和矩形钢管桁架模型对比试验,考察了该桁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变形特点和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填充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桁架试件的刚度提高,变形减小,极限承载力也有所提高,填充混凝土可以有效防止钢管壁的局部屈曲,试件破坏受材料的强度控制;采用直接焊接节点连接的铜管桁架和钢管混凝土桁架中腹杆和弦杆在节点处的杆端弯矩较大,其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不可忽略,在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邵建涛 刘京 赵加宁 付志鹏 张文武
    2008, 36(3):  134-139. 
    摘要 ( 648 )   PDF (377KB) ( 1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现阶段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研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现场实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特性的蔡升华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量了某高大单体建筑水平屋面的对流换热特性.实测结果表明,建筑屋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与屋面上方的代表风速成正比,代表风速在5.6m/s以内时,对流换热系数在5-50W/(m2·K).分析表明,蔡试件表面的温度波动和屋面、空气之间的温差对实测结果影响不大.文中还考虑了建筑尺度对对流换热的影响,以风登陆屋面沿风向到测点的距离为代表长度,对实测结果做了无量纲化处理,得到了考虑到建筑尺度的建筑屋面对流换热无量纲准则.最后通过一个热平衡法的实验对文中提出的蔡升华法做了验证.
    杜江 韩大建
    2008, 36(3):  140-146. 
    摘要 ( 657 )   PDF (351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飞速增长的运输需求,使得公路桥梁的运营荷载远远超过设计标准.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桥梁目前正处于快速的退化之中.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文中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模型,来对桥梁的维护策略进行优化.该模型采用“预期寿命”代替各种性能指标作为优化的目标,与成本目标共同构成一个双目标优化问题.该模型考虑到了不同策略在分析基准期结束时桥梁性能以及退化速率的不同,并且将对于不同性能指标的追求统一为预期寿命目标.另外,文中提出的效率指标,即“每成本寿命”以及“年平均成本”,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文中最后通过算例对一批实际的桥梁构件进行了分析.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