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09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9-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交通运输工程
适于车辆路径规划的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
温惠英 李俊辉 周玮明
2009, 37(7): 1-5.
摘要
(
712
)
PDF
(346KB) (
1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路径规划在车辆导航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配送车辆导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为解决物流配送车辆导航中的路径规划问题,文章以点对点模型为基础,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初始种群的产生方法和种群的进化策略进行改进,提出适于配送车辆导航中路径规划点到点模型的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快速运算能力。
基于关联度分析的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方法
卢凯 徐建闽 李轶舜
2009, 37(7): 6-9,20.
摘要
(
659
)
PDF
(332KB) (
1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交叉口关联度量化分析方法,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关联度与多交叉口组合关联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定义控制子区划分方案的解集空间、约束条件与评价准则,建立了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模型;采用子区划分层扩散算法实现对控制子区划分方案的分析评价,给出了一套完备的控制子区划分流程.通过算例分析,对基于关联度分析的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方法进行了阐述。
地下道路地面出入口与交叉口最小间距的研究
司徒炳强 靳文舟 胡郁葱 王璇
2009, 37(7): 10-14.
摘要
(
551
)
PDF
(347KB) (
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下道路在地面的出入口位置影响着地下和地面车流的衔接.文中分析了出入口间相对位置的组合模式,以交织段换道次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建立交织段最小长度模型,通过算例,给出寻找连续换道最大关键次数和关键车流的方法,针对交通流的混合特性,运用Matlab编程给出交织段最小长度的离散阈值,为地下道路地面出入口与交叉口最小间距的确定提供依据。
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的实时安全可靠度
王晓飞 郭忠印
2009, 37(7): 15-20.
摘要
(
585
)
PDF
(414KB) (
8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是实现高速公路高效运营的基本前提,文中采用实时安全可靠度来表征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的运营安全性.提出了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划分方法.将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实时安全可靠度分为静态安全可靠度和动态安全可靠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静态安全可靠度,在分析单车行车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可靠性图能分析方法确定动态安全可靠度.最后通过算例,对实时安全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道路工程风险决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韩尚宇 李红 洪宝宁
2009, 37(7): 21-25.
摘要
(
655
)
PDF
(357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风险事件异常防治措施决策方法的不足,借助Dempster-Sharer理论,建立了一个基于风险效益理论的决策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前期类似工程资料和风险事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不同决策下风险事件后期需补救的概率及费用;再结合决策者的风险厌恶程度,确定风险事件后期发生异常的综合概率;比较不同措施组合下的的风险效益,将效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决策方案,并借助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决策结论的可靠度进行评价.最后以佛山“一环”减少工后沉降的措施决策为例,演示了该模型的使用过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快速路系统服务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
李洪萍 裴玉龙
2009, 37(7): 26-30,41.
摘要
(
807
)
PDF
(417KB) (
1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路网络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文中从快速路系统目标出发,以系统管理者为评价主体,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快速路系统服务水平二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准则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选择了适宜的模糊评价模型,提出了根据应用目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运营阶段快速路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
考虑粗集料和空隙的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细观力学分析
黄晓明 李汉光 张裕卿
2009, 37(7): 31-36.
摘要
(
861
)
PDF
(414KB) (
1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粗集料和空隙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能的影响,在Laplace空间域内,利用细观力学的Mori-Tanaka等效夹杂理论解决了沥青混合料的混合夹杂问题.然后基于宏观平均场理论,根据沥青砂浆基体的粘弹性能推导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能.最后以单轴和简单剪切应力下的预测为例,分析了粗集料和空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沥青混合料粘弹本构方程可以表示为粗集料和空隙的综合影响系数与沥青砂浆粘弹本构方程的乘积形式;空隙和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分别起到衰减和增强作用,但空隙的衰减作用弱于粗集料的增强作用;粗集料和空隙对沥青砂浆的综合影响体现为对刚度的增强作用,且剪切应力下增强作用近似为单轴应力下的2倍;沥青砂浆基体泊松比对综合影响系数的影响甚微,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取定值.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的离散元仿真
王端宜 赵熙
2009, 37(7): 37-41.
摘要
(
2683
)
PDF
(349KB) (
1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突破常规数值方法基于连续性的理想假设,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的离散元模拟,给出了与实际试验相符的本构行为,并针对模型细观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本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接触刚度的增加,试件的峰值强度增加,出现峰值强度时对应的应变降低;随摩擦系数的增加,试件的峰值强度增加;随接触粘结强度的增加,试件峰值强度增加,峰值强度对应的轴应变也增加;随平行粘结半径的增加,试件峰值强度增加,且峰值后应力一应变曲线的软化现象更趋于明显.
粗集料间隙率最小值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葛折圣 张肖宁 虞将苗
2009, 37(7): 42-45.
摘要
(
671
)
PDF
(274KB) (
9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克服干捣实法测定粗集料间隙率的种种不足,提出了粗集料间隙率最小值的概念与测定方法,据此定义了沥青混合料级配干涉系数,并提出了新的粗集料骨架嵌挤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沥青混合料的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进行了改进,还分析了级配干涉系数与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疲劳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粗集料间隙率最小值提出的粗集料骨架嵌挤新标准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骨架嵌挤程度,采用改进的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设计出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千涉系数与混合料的高温和疲劳性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响应现场实测研究
董泽蛟 柳浩 谭忆秋 陈凤晨 王宝新
2009, 37(7): 46-51.
摘要
(
745
)
PDF
(420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沥青路面动态应变测试是掌握结构内部真实受力状态的有效手段.与单点单一方向应变测试方法不同,文中设计了沥青路面三向应变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现场布设工艺,最后对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动态应变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现场三向应变测试提供的信息丰富,从测试结果中能够看出沥青路面具有粘弹特性;不同荷载条件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应变响应具有显著的差别,基本随着车辆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文中最后给出了沥青路面应变现场测试的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利用CooperNU-14试验系统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
万成 张肖宁 虞将苗
2009, 37(7): 52-56.
摘要
(
594
)
PDF
(399KB) (
9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国内采用的室内疲劳试验方法主要是间接拉伸法(即劈裂试验).鉴于其在加载方式与路面实际受力状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实际开裂模式与理论开裂位置经常不一致,笔者尝试使用一种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系统(即CooperNU-14试验系统)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文中详细介绍了试验设备、试件制作,试验参数设定,试验加载整个过程,对采用不同沥青类型的混合料以及SMA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及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能有效地评价非均匀材质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沥青结合料性质和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汽车工程
汽车安全带新型预紧器的结构与性能仿真
杜群贵 刘秋成 薛运锋 邹杰慧
2009, 37(7): 57-61,68.
摘要
(
571
)
PDF
(430KB) (
1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作为安全带预紧器核心部件的新型离合机构,应用该机构开发了一套新型预紧式汽车安全带,介绍了它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建立了安全带机构力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进行机构运动学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离合机构传动可靠,织带回卷量与设计要求吻合;采用MADYMO软件建立了正面碰撞模型,仿真分析表明人体头部伤害指数、胸部加速度、大腿骨轴向力和胸部变形量均在GB11551-2003和ECER94等相关标准的规定范围之内,其它如粘性伤害响应、组合胸部指数和胸部累积3ms损伤等人体损伤指标也处在较小的区间,正则化伤害评价值约为0.48,说明该新型安全带能够有效降低乘员伤害值,具有较好的乘员保护效能.
滑行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的再生制动
王锋 钟虎 马兹林 冒晓建 卓斌
2009, 37(7): 62-68.
摘要
(
892
)
PDF
(419KB) (
10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机模拟发动机倒拖再生制动.当整车处于滑行工况时,离合器断开,处在发电模式的电机提供负转矩来模拟发动机倒拖转矩对蓄电池充电,从而回收原本由发动机倒拖制动消耗的整车滑行能量.考虑电机发电效率和蓄电池充电效率,提出以进入蓄电池的实际电能最大化为目标的电机转矩优化控制算法,并确定了电机最优化转矩和机械式自动变速箱最优化档位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运用电机转矩优化控制算法的电机模拟发动机倒拖再生制动,蓄电池电荷状态(SOC)的增幅明显提高.
新型消扭悬架车辆的消扭能力及接地性仿真
童伟 郭孔辉 黄向东
2009, 37(7): 69-73.
摘要
(
558
)
PDF
(281KB) (
1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崎岖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由于轮荷的不均匀性,车身承受着较大的扭转荷载.为减小扭转荷载,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消扭悬架结构,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介绍了其消扭原理,并利甩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装备有该消扭悬架的车辆模型,在不同的车辆行驶速度下对其消扭能力和接地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车辆低速行驶条件下,该消扭悬架减小车身扭转荷载的效果较为明显,车辆的接地性能比常规悬架有较大提高.
基于轴间驱动力分配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
罗玉涛 谭迪 刘延伟 周斯加
2009, 37(7): 74-78.
摘要
(
885
)
PDF
(344KB) (
8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基于扩展Elman网络的四驱电动汽车变速转向预测模型,以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适应预测控制器,经前后轴纵向力分配比例的反馈,借助对轴间驱动力分配的控制对车辆的稳定性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很好的预测控制能力,控制动作平滑,目标跟踪迅速,能有效改善车辆的侧向动力学稳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辅助驾驶员对车辆的转向特性做出必要的修正.
新型内摆线能量转换机构的动力学解析
薛运锋 杜群贵 朱俊鹏
2009, 37(7): 79-84.
摘要
(
604
)
PDF
(393KB) (
1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新型内摆线能量转换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采用基于能量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四阶Runge-Kutta法,运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新型内摆线能量转换机构的活塞做完全简谐直线运动,运动更加平稳;活塞加速度峰值比传统曲柄滑块机构的小25%;在相同的气缸平均等效压力和负载转矩下,具有较高的输出转速,提高了内燃机的输出功率.
多目标优化方法在悬架几何设计上的应用
杨荣山 黄向东 袁仲荣 赵克刚
2009, 37(7): 85-89.
摘要
(
944
)
PDF
(331KB) (
1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模型,联合多目标/多参数优化软件工具对悬架的结构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出在工程可行性约束条件下的悬架优化布置方案,以提高悬架性能.最后,利用悬架台架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优化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表明多目标/多参数的优化方法对于改善汽车悬架系统性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轮胎空腔共振噪声的改进方法
于学华
2009, 37(7): 90-93,105.
摘要
(
951
)
PDF
(288KB) (
1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内部的空腔共振将引起车辆的内部噪声.文中探讨了轮胎内部空腔共振噪声的特性,推导了声腔系统的运动方程,提出了将车轮制作成椭圆形轮圈来降低轮胎声腔共振固有频率峰值的改进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动力与电气工程
四桥臂逆变器的快速三维SVPWM算法
王晓刚 谢运祥 帅定新 黄少辉
2009, 37(7): 94-99.
摘要
(
723
)
PDF
(381KB) (
2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四桥臂电压型逆变器的一种新型三维空间电压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快速算法,该算法仅利用三相参考电压和简单的运算即可直接判断出矢量所处的四面体并计算合成矢量的作用时间,克服了常规算法中坐标变换导致的计算复杂、耗时长的缺点.分析了所提三维SVPWM算法与逆变器时域控制方程解、四桥臂正弦脉冲宽度调制、四桥臂二维SVPWM三种调制方法间的关系,指出这四种方法具有统一的矢量作用时间模型.文中还分析了采用三维SVPWM时逆变器的电压利用率,给出了基于所提算法和其它3种调制方法的四桥臂逆变器仿真结果.该结果显示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几种调制方法是完全等效的.
基于留数分析的模式发现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王同文 管霖 张尧
2009, 37(7): 100-105.
摘要
(
518
)
PDF
(412KB) (
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知识发现算法.针对基于留数分析和递归切割的模式发现算法的不足,在样本空间分割时,考虑到不同属性对知识发现的不同贡献,采取不同的离散化标准;在模式判别准则方面,改良后的算法随切割后产生的子空间数量动态调整模式判别准则.在人造数据集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评估中的应用结果验证了算法改进思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与原算法相比,改良后算法的知识发现效率更高、应用范围更广.
基于序优化理论的输电网规划
谢敏 钟金
2009, 37(7): 106-111.
摘要
(
540
)
PDF
(447KB) (
9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序优化工程实际出发,能够以足够高的概率求解到足够好的解,在求解输电网规划问题时,可大大减少计算量,又能满足工程需要.文中以输电网扩建工程投资费用、扩建后系统发电费用,以及新电网在各种预想事故下的失负荷损失费用三者之和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输电网所有者、发电厂商以及用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序优化理论来求解足够好的输电网规划方案.基于Garver系统的算例表明,采用序优化理论求解输电网规划是有效的,并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基于协调约束的混合电力市场阻塞调度
肖健 文福拴
2009, 37(7): 112-118.
摘要
(
569
)
PDF
(464KB) (
8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混合电力市场中联营体与双边合同两类交易之间的调度会互相影响,为了更好地协调调度这两类电力交易,引入一个协调调度约束,提出了一个新的混合市场阻塞协调调度数学模型,该协调约束能够直观地处理系统中两类交易的优先性.此外,模型允许在联营体市场中对被削减的合同出力进行再调度,有利于降低联营体市场的购电成本.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
印尼煤掺混烟煤着火特性的热重实验研究
陆继东 王玲玲 卢志民 易新建
2009, 37(7): 119-122.
摘要
(
525
)
PDF
(272KB) (
1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印尼煤是我国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常被用于同其它煤种掺烧.文中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印尼煤和其它3种常用动力煤按不同比例掺混后的燃烧过程,通过比较混煤燃烧的活化能,判断其着火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印尼煤的活化能很低,很容易着火,其与着火特性较差的煤种混合时,能显著改善着火特性较差煤种的着火特性,与着火特性接近的煤种混合时,着火特性偏向燃烧活化能较大的煤种.
风速条件下回转窑内物料传输的实验研究
楼波 罗玉和 马晓茜
2009, 37(7): 123-126,131.
摘要
(
585
)
PDF
(308KB) (
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转窑内的物料平均停留时间(MRT)直接决定物料化学反应程度.文中采用回转窑实验台,在不同的固体废弃物料和窑内风速、回转窑转速、回转窑倾角及物性参数下进行实验,获得了物料MRT的变化规律:随着回转窑转速的提高、倾角的增大和窑内风速的增加,MRT减小;物料的物性参数中,休止角对MRT影响较大,休止角大的MRT小,而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随风速增加,刚开始时MRT下降较快,而后风速的影响减弱,最后趋于稳定.文中还建立了风速条件下的物料传输模型,并在一定风速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与实验数据相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7.69%.
标准超声换能器辐射电导的电学法测量
李敏毅 杨泽亮 吴胜举
2009, 37(7): 127-131.
摘要
(
717
)
PDF
(338KB) (
8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串联共振等效电路得到的超声功率表达式,阐述了用4192A型阻抗分析仪测量标准超声换能器辐射电导的方法.将电学法测量的辐射电导与基于辐射压力法的毫瓦级超声功率国家基准装置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标称频率为2.5、5.0MHz的石英晶体标准换能器的辐射电导的测量误差分别为0.35%和2.11%,在电压表误差≤1%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换能器辐射的超声声功率误差≤3%.实验研究证实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方法,不但可以对使用辐射压力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也可以作为新的计量基准或标准使用.
物理
加性和乘性噪声对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
刘雪梅 文德华 谢汇章 高亚妮
2009, 37(7): 132-134.
摘要
(
525
)
PDF
(191KB) (
8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越来越多的生物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发现,基因表达是个非线性随机过程,外界噪声是不可忽略的.文中引用Smolen等人建立的基因转录调控中转录激活物的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乘性和加性噪声,求解相应的朗之万方程和福克一普兰克方程,从理论和数字上分析了系统的稳态概率分布,发现乘性噪声可明显地影响系统的稳态概率分布,使得系统从双稳态跃迁到单稳态,加性噪声则降低了转录效率.
左手材料SRR在手机辐射防护中的作用
周晓明
2009, 37(7): 135-137,146.
摘要
(
558
)
PDF
(260KB) (
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建立开口环状谐振器(SRR)手机与人体相互作用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人体内辐射剂量的比吸收率(SAR)值,并由天线方向性图分析SRR对手机通信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左手材料SRR对减少手机电磁辐射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在手机中置入SRR后,每克和每l0克人体生物组织的平均SAR峰值降幅在50%以上,而辐射场强度最大降幅不超出10dB.说明使用左手材料SRR可以明显降低手机对人体造成的辐射危害,对手机通信性能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数学
迭代函数系统吸引子上的混沌集
马东魁 胡超杰
2009, 37(7): 138-141.
摘要
(
573
)
PDF
(271KB) (
8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E为满足强分离条件的迭代函数系统的(Xf1…fN)吸引子,定义连续映射f:E→Ef(x)=f
-
(x)x∈fj(E),…,N设(p1,P2,…,pN)为一个概率向量,μ为对应的不变测度.文中研究了上述映射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得到如下结果:(1)对映射厂,存在一个有限混沌集CCE,满足μ(C)=μ(E)=1;(2)映射/存在Li-Yorke意义下混沌的极小子系统,该子系统具有零拓扑熵文中还对一些已知的结果进行了推广.
含临界位势和不定权的非线性双调和问题
张贻民 沈尧天
2009, 37(7): 142-146.
摘要
(
607
)
PDF
(213KB) (
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虑了R
4
中一类含临界位势和不定权的非线性双调和问题,在次临界增长的条件下,证明了临界位势中的最佳指数,并利用一个最佳的Hardy不等式和第一特征值的性质,证明了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