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06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6-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化学化工
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性能
王迎军 赵晓飞 卢玲 任力 陈晓峰 葛坚 刘炳乾
2006, 34(8): 1-5.
摘要
(
332
)
PDF
(288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壳聚糖一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支架表面平滑均一,内部呈现层状有序结构.壳聚糖一胶原复合膜具有优异的透光率和适宜的湿态力学强度.细胞培养实验中,人角膜缘上皮细胞能在支架上较好地粘附和增殖分化,显示复合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一胶原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角膜组织工程支架.
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的优化算法设计
魏关锋 钱宇 姚平经
2006, 34(8): 6-12.
摘要
(
244
)
PDF
(349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是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MINLP),这类问题规模大、约束条件多,严重的非凸非线性使得目标函数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传统的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在求解时极易陷于局部最优.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遗传算法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针对简单遗传算法存在的早熟和运行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设计了多样性保持算子和多种群进化的算法结构;计算时运行参数自适应确定,并把模拟退火算法思想引入遗传算法子代的生成中去.实例证明,采用所构造的算法可有效求解MINLP问题,并有利于寻求到全局最优解.
CaCl
2
/LiCl改性中孔硅胶的吸附/脱附性能
李鑫 李忠 夏启斌
2006, 34(8): 13-17.
摘要
(
295
)
PDF
(264KB) (
9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不同的金属盐溶液对中孔硅胶进行改性,并采用间歇式吸附方法研究了水蒸气在硅胶上的吸附动力学实验,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水在改性硅胶上的程序升温脱附(TPD)曲线并估算了水的脱附活化能,讨论了表面改性对硅胶吸湿性能以及水的脱附活化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C型中孔硅胶相比,经CaCl
2
或LiCl改性的中孔硅胶,孔容变小而平均孔径变大,在相对湿度(RH)小于80%的范围内,其吸湿性能明显增加,水的脱附活化能也增大;由于Ca
2+
的极化势大于Li
+
的极化势,水分子在经CaCl
2
改性的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要大于其在经LiC1改性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
仲丁醇-水-氟化钾及仲丁醇-水-碳酸钾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许文友 周晓云 王景阳 刘文正
2006, 34(8): 18-21,26.
摘要
(
268
)
PDF
(212KB)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氟化钾或碳酸钾加入到仲丁醇-水体系中时,可产生水富集相(水相)和仲丁醇富集相(仲丁醇相).文中通过实验测定了仲丁醇-水-氟化钾、仲丁醇-水-碳酸钾体系在25℃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发现当水相中氟化钾或碳酸钾含量分别大于或等于26.38%(质量分数,下同)或28.76% 时产生的仲丁醇相中含有可以忽略的盐、水相中含有可以忽略的仲丁醇,因此用氟化钾或碳酸钾可以有效地分离仲丁醇-水体系.分别采用Pitzer方程和UNIQUAC方程计算水相和仲丁醇相中水的活度,将二者结合对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理论计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对仲丁醇-水-氟化钾体系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绝对平均偏差水相为1.57%,有机相为0.33% ;对仲丁醇-水-碳酸钾体系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绝对平均偏差水相为1.40% ,有机相为0.39%.
pH值对牛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交换平衡的影响
宋峰 李忠 夏启斌 孙恢礼
2006, 34(8): 22-26.
摘要
(
244
)
PDF
(254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静态法测定了牛磺酸在201×7和D290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研究了溶液pH值对牛磺酸交换容量的影响,讨论了牛磺酸在阴离子树脂上的交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牛磺酸在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有明显影响,在酸性范围内,牛磺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很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牛磺酸的平衡交换容量逐渐增大,在溶液pH值为8~9之间时平衡交换容量达到最大.牛磺酸离子交换平衡等温线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液相中牛磺酸浓度的升高,牛磺酸在树脂上的交换容量也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变缓;牛磺酸在201×7树脂上的交换容量大于其在D290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平衡交换容量.
Perkin法合成α一呋喃丙烯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于辉 宁正祥
2006, 34(8): 27-31.
摘要
(
606
)
PDF
(279KB) (
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催化剂催化合成α-呋喃丙烯酸的Perkin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总的反应对于各组元分别接近准一级.提出Perkin法合成α-呋喃丙烯酸过程中乙酸酐碳负离子产生的可能机理为:乙酸酐碳负离子是由烯醇式乙酸酐转变而来,催化剂碱性、结构及溶剂极性和溶剂形成氢键能力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及热分解动力学
王斋民 皮丕辉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2006, 34(8): 32-36.
摘要
(
290
)
PDF
(250KB) (
1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637 K;683 K后热分解速率迅速增大,703 K时达到最大,在761 K时分解基本结束;共聚物在氮气中失重20%和50% 时的温度分别为679 K和700 K,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5 K;根据Kissinger法求得非等温条件下共聚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73.21 kJ/mol,指前因子为3.2939×10
12
min
-1
,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0.94.
负载对苯二酚的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缓释性能
李璐 文秀芳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2006, 34(8): 37-40,65.
摘要
(
279
)
PDF
(269KB)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粒径在15 m内的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t.DVB)微球,以对苯二酚为模型组分,考察其在多孔聚合物微球上的吸附和释放性能,重点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孔径和活性物负载量对微球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球粒径的减小和活性物负载量的增大,对苯二酚呈现更快的释放速度;孔径对对苯二酚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苯二酚浓度变化不大,说明制得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PVA-SH保护胶体对MMA/BA聚合物乳液及乳胶粉性能的影响
林劲冬 陈焕钦
2006, 34(8): 41-45.
摘要
(
320
)
PDF
(267KB) (
1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分子链末端为巯基的部分水解聚乙烯醇(PVA-SH)为保护胶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出具有高机械稳定性的高固含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丁酯(MMA/BA)共聚物乳液.FTIR测试显示,大部分PVA-SH与MMA在乳液合成的第一阶段反应生成了PVA-g-PMMA接枝聚合物.TEM分析显示,在乳胶粒生成阶段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得到的乳胶粒较大并且PVA-SH对乳胶粒的包覆不完整;而在单体滴加阶段加入SDS,得到的乳胶粒明显变小并且PVA.SH对其包覆均匀、完整.三乙醇胺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多分散指数,同时可进一步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在50000左右.PVA.SH含量在0.8% ~1.5%(质量分数)范围的乳液,在SiO
2
等干燥助剂的配合下,可以通过高速离心雾化干燥工艺制备出能够重新分散为接近原始乳液分散水平的高分散性聚丙烯酸酯乳胶粉.
多重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黄洪 谢筱薇 傅和青 陈焕钦
2006, 34(8): 46-50.
摘要
(
380
)
PDF
(230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蓖麻油、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采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为改性剂合成多重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粒度分析仪等对合成的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该乳液配胶制成了汽车内饰用的胶粘剂,当内饰材料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之间、木材和皮革之间粘接时,剥离强度测试时材料均遭破坏;当聚氨酯和真皮之间、橡胶和真皮之间粘接时,剥离强度分别为1.66 kN/m和1.41 kN/m,其性能优于未改性的聚氨酯(PU)乳液及国外同类产品.
紫外线对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EAK16-Ⅱ聚集状态的影响
欧阳新平 P.Chen
2006, 34(8): 51-54.
摘要
(
274
)
PDF
(194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对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EAK16一II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聚集形态受紫外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改变了该类寡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当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照射2h后,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的聚集态从纤维状结构转变为球形结构.从成核模型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导致了自组装聚集体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以及β片层向β转角的转变.
来流速度分布对蒸发式冷凝器性能的影响
蒋翔 朱冬生 唐广栋 汪南
2006, 34(8): 55-60.
摘要
(
330
)
PDF
(302KB) (
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适当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可实现湍流动能一扩散率模型、强化壁面处理方法和速度-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探索了来流速度分布及其对传热传质与流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实验偏差不超过15% ;当来流速度在1.5~4.5 m/s范围内时。排热量变化率为19.3%,压降变化率为9.4%;当来流进入角在-45°~45°时,排热量变化率为15.5%,压降变化率为18.0%;合适的气流入口流速为2.4~3.3m/s.适宜方向为-15°~20°.
多孔物料干燥中物料体积的收缩特性
徐娓 丁静 赵义 杨晓西
2006, 34(8): 61-65.
摘要
(
290
)
PDF
(228KB) (
9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生姜、胡萝卜、土豆和香蕉为实验材料,引入体积收缩系数和各向同性率的概念,研究了多孔物料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特性,分析了脱水量与物料收缩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强度越大则物料的体积收缩率越大,且多孔物料的微观结构也对收缩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无量纲化方法建立了考虑收缩特性的土豆-水分扩散模型,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趋于一致.
超临界CO
2
介质中反胶团的形成与热力学
文震 党志 宗敏华 朱志鑫
2006, 34(8): 66-69.
摘要
(
271
)
PDF
(220KB)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基橙为溶剂化探针,根据其在超临界CO
2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多元体系中的增溶情况,推断在正丁醇作用下,二辛酯琥珀酸磺酸钠(AOT)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在超临界CO
2
介质中形成了反胶团.反胶团的形成是一个热力学自发过程: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形成反胶团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体系熵增加.对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OT,在低温下,熵增加是反胶团形成的主要动力;温度较高时,焓变成为反胶团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邻菲咯啉-铜-氨基酸三元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谢韵 张雷 古琴 乐学义
2006, 34(8): 70-74.
摘要
(
260
)
PDF
(255KB)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荧光光谱、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邻菲咯啉-铜-甘氨酸、邻菲咯啉一铜一异亮氨酸和邻菲咯啉-铜-蛋氨酸三种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荧光、电子吸收及粘度实验均表明,三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都为部分插入;琼脂凝胶电泳显示,三种配合物对pBR322 DNA有较明显的切割作用.此外,辅助配体氨基酸空间位阻过大会阻碍配合物与DNA的插入作用,过小也不利于插入作用.
溶剂性质对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荧光性能的影响
叶君 熊犍
2006, 34(8): 75-78.
摘要
(
366
)
PDF
(211KB)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从微观上说明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溶剂极性及质子溶剂对羟乙基纤维素(HEC)/Eu(Ⅲ)、甲基纤维素(MC)/Eu(Ⅲ)、羧甲基纤雏素(CMC)/Eu(Ⅲ)配合物溶液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著H2O/CH3OH溶剂体系极性的增大,HEC/Eu(Ⅲ)配合物的激发态荧光体偶极矩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荧光光谱波长向长波方向位移,其荧光强度变化则与更多因素有关;而质子溶剂H,O/HAc中质子浓度的增大使得MC/Eu(Ⅲ)配合物周围的溶剂笼产生重组,溶剂驰豫使其荧光光谱波长的Stokes位移增大;H
2
O/CH
3
COCH
3
溶剂体系极性的增强对CMC/Eu(Ⅲ)配合物Stokes位移的影响不明显,但会破坏该配合物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平衡,导致发光体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其荧光光谱的强度发生变化.
次氯酸钠轻度氧化淀粉的性质及交联机理
罗发兴 扶雄 黄强 李琳
2006, 34(8): 79-83.
摘要
(
424
)
PDF
(259KB) (
10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木薯和马铃薯淀粉经有效氯含量小于1%(质量分数,下同)的次氯酸钠氧化后的理化性质及反应机理.发现氧化淀粉的羰基和羧基含量随次氯酸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马铃薯氧化淀粉的羰基和羧基含量均比木薯氧化淀粉高.Brabender粘度仪分析表明,当有效氯含量小于或等于0.3% 时,氧化淀粉的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都较原淀粉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效氯含量为0.9% 时,木薯和马铃薯淀粉在1733 cm
-1
和1714cm
-1
处产生了吸收峰;而当有效氯含量为0.1%时淀粉在此处的吸收峰有所减弱或消失,在1 150cm
-1
附近处的吸收峰有所加强.由此推测淀粉轻度氧化过程中发生了交联反应,此反应为淀粉氧化后的醛基与邻近淀粉分子中的羟基发生交联.
固体脂微颗粒载药体系中稳定剂的作用和机理
龙春霞 章莉娟 刘磊 钱宇
2006, 34(8): 84-88,93.
摘要
(
311
)
PDF
(420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硬脂精为载体材料,采用熔融一冷却法制备包载布洛芬的固体脂微颗粒(SLM),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SLM载药体系的稳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和卵磷脂/牛胆盐是制备硬脂精SLM的较好的稳定剂.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稳定剂在布洛芬含量增大时对硬脂精SLM的稳定效果,发现当布洛芬含量达7%(质量分数,下同)时,以卵磷脂/牛胆盐为稳定剂的SLM体系开始发生聚集;而对于以PVA为稳定剂的SLM体系,当布洛芬含量增加到25%时,SLM体系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文中还基于对稳定剂分子特征以及载药体系微观结构的分析和介观模拟,从理论上解释了稳定剂的稳定作用和机理.
双频超声强化提取的机理
丘泰球 曾荣华 张晓燕
2006, 34(8): 89-93.
摘要
(
371
)
PDF
(228KB) (
8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由40 kHz槽式超声与25 kHz探头式超声组成的双频超声装置进行实验.提出了双频超声的物理模型方程,利用碘量法研究了不同频率下超声的空化效应,并将双频超声应用于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过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得出:双频超声(25 kHz+40 kHz)的空化概率高于单频超声;双频超声辐照碘化钾溶液,碘的释放量高于单频超声时的释放量;双频超声提取黄柏中的小檗碱,提取率为64.1%,高于单频超声的提取率.
新型改性蒙脱土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谭绍早 马文石 刘应亮
2006, 34(8): 94-99.
摘要
(
481
)
PDF
(322KB) (
10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锌离子和季铵阳离子依次与蒙脱土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新型改性蒙脱土复合抗茵剂,并探讨了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所制备的复合抗茵剂中锌离子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季铵阳离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和12.18%.XRD和TG分析结果表明,锌离子和季铵阳离子已交换到蒙脱土中,且复合抗茵剂中季铵阳离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约为210 ℃.文中还研究了复合抗茵剂的抗茵活性,发现其对大肠杆茵(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绿脓杆菌(P.aeruginosa)等几种典型细菌的最小抑茵浓度(MIC)均小于或等于300mg、L,具有良好的抗茵性能和比较广的抗茵谱;复合抗茵剂在50℃的去离子水中浸泡30 h后,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茵活性,显示出优异的耐水性能.
食品科学与技术
均质压力对搅打鲜奶油品质的影响
赵谋明 赵强忠 王才华 罗东辉
2006, 34(8): 100-104.
摘要
(
239
)
PDF
(275KB) (
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制备工艺与搅打鲜奶油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研究了均质压力对搅打鲜奶油乳状液制备过程中脂肪球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SPSS 13,0分析了搅打充气过程中脂肪球粒度分布和脂肪部分聚结率及搅打起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均质压力越高(20~60MPa),脂肪球粒径越小;在搅打充气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率随均质压力升高而增加;均质压力为60MPa的搅打鲜奶油的搅打起泡率最小,均质压力为50MPa时搅打起泡率最大,搅打鲜奶油的最适均质压力为40~50MPa.
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多肽聚集物的组成及相互作用
于泓鹏 唐传核 曾庆孝 杨晓泉
2006, 34(8): 105-109.
摘要
(
334
)
PDF
(306KB) (
10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产物的聚集作用,以及参与聚集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SE-HPLC分析显示,SPI的枯草杆菌蛋白酶降解产物大部分为分子质量小于6、5 ku的小分子组分,聚集物主要由这些小分子组分组成.聚集物可溶于脲素、盐酸胍或SDS,而难溶于 β-巯基乙醇.氨基酸分析显示聚集物中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高于SPI.说明疏水相互作用是聚集物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氢键、静电引力参与稳定聚集物的结构,而二硫键很少参与聚集物的形成.文中还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SPI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多肽的聚集机理.
谷氨酰胺转移酶对食物蛋白质成膜性能的影响
姜燕 温其标 唐传核 杨晓泉
2006, 34(8): 110-115.
摘要
(
347
)
PDF
(329KB) (
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添加谷氨酰胺转移酶(TGase)对大豆分离蛋白(SPI)、酪蛋白酸(NaCN)、明胶、乳清蛋白浓缩物(WPC)、小麦面筋蛋白(WG)及花生分离蛋白(PPI)6种蛋白质成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成膜溶液中加入TGase,蛋白质膜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WG,SPI,NaCN和明胶这4种蛋白质膜的抗拉强度分别增加36.2%.17.7% ,13.1% 和25.6%(P≤0.05);NaCN,SPI,WPC,WG和明胶这5种蛋白质膜的表面疏水性分别增加216.1% ,116.9% ,30.5% ,26.4%和2.45% (P≤0.05);同时
膜的水分含量、总可溶性物质量及透光率也明显降低;明胶膜、NaCN膜和wPC膜的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16.3% ,72.6% 和172.3%,SPI膜和WG膜的断裂伸长率则分别降低
7.5%和36.2%.电泳分析表明TGase使6种蛋白质均产生了共价交联.
鳙鱼肽的抗衰老和免疫调节作用
李琳 赵谋明 王炜 吴敏芝 谢果
2006, 34(8): 116-120.
摘要
(
230
)
PDF
(287KB) (
9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D-乳糖致衰小鼠模型,观察了鳙鱼肽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吞噬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血清、肝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单胺氧化酶(MAO-B)等的影响,并从细胞器——线粒体角度探讨了鳙鱼肽对ca
2+
泵和Na
+
泵的作用.结果表明:鳙鱼肽可明显降低致衰小鼠肝脑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AO-B的活性(P<0.01);提高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同时对线粒体中Na
+
泵和ca
2+
泵的活力也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致衰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说明鳙鱼肽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有明显的抗衰老和免疫调节作用.
双酶法水解对大豆寡肽苦味的影响
陶红 梁歧 赵谋明
2006, 34(8): 121-124.
摘要
(
368
)
PDF
(224KB) (
1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寡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大豆分离蛋白在酶水解过程中生成的苦味限制了大豆寡肽在食品中的应用.文中利用单一酶Promatex和双酶Promatex/Flavourzyme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在相同的水解度和肽链长度下,比较水解方法对大豆寡肽溶液苦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酶Promatex/Flavourzyme分步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大豆寡肽,不但水解液的苦味值大大降低,而且生产周期明显缩短.
目次
2006, 34(8): 0.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知公告
本刊2024年第1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27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