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07年 第3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7-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力学
预应力FRP 片材增强RC 梁的界面应力分析
郭馨艳 黄培彦 杨怡 郑小红
2007, 35(7): 1-5.
摘要
(
321
)
PDF
(299KB) (
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粘贴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片材对土木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复,可以提高工程效率,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文中从理论分析入手,推导了预应力FRP 片材增强钢筋混凝土(RC) 梁界面层的剪应力和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预应力作用下FRP片材和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层的应力分布,并通过有限元对碳纤维簿板( CFL) 增强RC 梁作了数值实验验证,探讨了初始预应力施加量和CFL 厚度对界面应力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当CFL 两端元锚固、施加初始预应力为CFL 抗拉极限强度的20% 时, CFL 有发生剥离的危险.
CFS/ AFS 混杂加固RC 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郭永昌 李丽娟 邓军 刘锋
2007, 35(7): 6-9,36.
摘要
(
279
)
PDF
(299KB) (
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碳/芳纶纤维布混杂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这种新型的加固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材料本构方程,对单层及双层加固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纤维布长度及加固形式对加固梁弯曲刚皮、初裂载荷及极限载荷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混杂加固具有良好的混杂效应,碳纤维布高强度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CFRP 板加固钢梁界面应力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邓军 黄培彦
2007, 35(7): 10-14.
摘要
(
372
)
PDF
(332KB) (
8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FRP) 板加固钢梁中, CFRP 板端部的应力集中往往会导致板的剥离破坏.文中首先对CFRP 板加固钢梁的界面应力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外荷载作用下CFRP 板加固钢梁的界面应力计算公式;然后,通过改变CFRP 板的长度、厚度以及加载方式,探讨了静载作用下8 个试件的承载力及刚度变化.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 (1)试件的主要破坏模式是CFRP 板的剥离破坏; (2) 增加板长能减小加固梁的界面应力集中,但不能提高梁的截面承载力和刚度;增加板厚虽然增加了界面应力集中,却能进一步提高梁的截面承载力和刚度; (3) 由界面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求出的各个试件发生剥离破坏时的最大界面应力基本一致.
交通与运输工程
公路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的视觉适应指标
杜志刚 潘晓东 郭雪斌
2007, 35(7): 15-19.
摘要
(
245
)
PDF
(308KB) (
1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路隧道进出口亮度的急剧变化会造成驾驶员视觉适应困难,严重时甚至导致交通事故.文中利用EMR-8B HR动仪系统,对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内距进出口50m 范围,驾驶员视网膜照度的对数与路面亮度的对数线性正相关.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文中建立了基于驾驶员瞳孔面积及面积变化速度的行车安全坪价指标一一当瞳孔面积变化速度超过瞳孔面积临界速度范围,且持续时间大于0.28 时,行车不安全,否则安全;并得出了基于视觉适应的隧道进出口合理照度过渡抖率.
基于感应线圆的骑线车辆检测方法
梁俊斌 徐建闽
2007, 35(7): 20-24.
摘要
(
278
)
PDF
(344KB) (
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圈检测器是车辆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但现有线圈检测器无法判别骑线车辆,严重影响车辆检测的准确性.文中从线圈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入手,运用涡流效应分析激励频率对检测数据的影响,从而推导出相邻车道线圈检测器之间的数据换算公式.进而在相邻线圈检测数据王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时间序列模式匹配的骑线车辆线圈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判断经过车辆是否骑线行驶,提高了现有车辆检测器的检测准确性和数据可靠性.
高速公路匝道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许伦辉 卢旺仪 周静
2007, 35(7): 25-30.
摘要
(
338
)
PDF
(403KB)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连续流宏观稳态交通模式和占有率调节控制策略,使用Visual Basic 软件设计了一个高速公路臣道协调控制系统,模拟了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并通过数据仿真对系统运行和计算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交通拥挤,维持主线车流稳定,实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高效、安全运行.
化学化工
相同条件下大样本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吴旷怀 张肖宁
2007, 35(7): 31-36.
摘要
(
360
)
PDF
(347KB)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一个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大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应变拉制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试件疲劳寿命、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的分布规律,探讨了疲劳寿命与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的关系,以及疲劳寿命、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与试件空隙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应变控制疲劳寿命数据的离散性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累计耗散能和初始模量呈三参数Weibull 分布和对数三参数Weibull 分布,三参数Weibull 分布可以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抖的疲劳数据;相同条件下,试件的疲劳寿命与初始模量数据线性和对数线性负相关,与累积耗散能数据呈现非常良好的线性正相关,疲劳寿命对数和累积耗散能对数与空隙率负相关性较好;初始模量与空隙率的相关性不明显.文中的研究结果验证和揭示了沥青混合料的应变控制疲劳破坏规律.
SBS 改性沥青的动态力学性能
陈华鑫 王秉纲
2007, 35(7): 37-40,51.
摘要
(
270
)
PDF
(362KB) (
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1 种基质沥青、4 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 改性剂制备的13 种改性沥青的动态力学试验,分析比较了原样沥青和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老化沥青的动态力学温度谱试验结果,讨论了SBS 改性沥青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机理,得出了改性剂的种类和剂量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改性沥青的动态力学性能与基质沥青性能有关,高温时则取决于SBS 改性剂的性质, RTFOT 老化后因SBS 的裂化与降解使改性沥青的弹性成分产生损失,其性能向基质沥青特性转变.
基于沥青面层曲率指数反算沥青面层的弹性模量
杨国良 王端宜 张肖宁
2007, 35(7): 41-45.
摘要
(
326
)
PDF
(346KB) (
5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由路面结构的路表变形响应反算沥青面层的弹性模量.根据落锤式弯沉仪数据采集传感器与荷载中心的距离,构建了结构层参数与其相应路表弯沉盆之间的数据库.通过分析此数据库提出了沥青面层的临界影响厚度,并基于此11各界影响厚度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理论弯沉盆和实测弯沉盆反算的算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是一种实用、有效而快速的评定路面承载能力的方法.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袁文辉 刘都树 李莉
2007, 35(7): 46-51.
摘要
(
351
)
PDF
(446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相变储热微胶囊.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样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助剂异氰酸酯等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混合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的各项性能均优于采用单一阴离子乳化剂所制得的微胶囊;助剂异氰酸酯的加入可大大提高微胶囊的相变潜热;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包裹完全,表面光洁,粒度均匀,平均粒径为4μm ,相变潜热达176.5 J/g.
基于快速热响应相变材料的电子器件散热技术
尹辉斌 高学农 丁静 张正国
2007, 35(7): 52-56,104.
摘要
(
289
)
PDF
(429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利用膨月长石墨的高导热系数和多.:JL吸附特性,制备出高导热系数的快速热响应复合相变材料,其导热系数可达4.676 W/(m .K). 将该材料应用于电于器件散热装直,在不同的发热功率条件下,储热材料散热实验系统的表观传热系数是传统散热系统的1. 36 - 2.98 倍,其散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散热系统,可有效提高电子元器件抗高负荷热冲击的能力,保证电子电器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离子强度对牛磺酸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
宋峰 李忠 夏启斌 孙恢礼
2007, 35(7): 57-61.
摘要
(
276
)
PDF
(320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离子强度对牛磺酸/OH
-
体系在阴离子树脂D290 上离子交换平衡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离子强度下牛磺酸在碱式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平衡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 (1)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升高,阴离子树脂对牛磺酸的平衡交换吸附容量逐渐降低,牛磺酸在树脂上的分配系数λ
Tau
运渐下降;(2) 随着溶液离子强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液相的pH 值升高,溶液中牛磺酸阴离子Tau
-
含量迅速增加,而牛磺酸两性离子Tau
±
含量迅速降低;(3) 在一定的牛磺酸浓度范围内,溶液离子强度增大,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牛磺酸的选择性.
液化天然气中轻烃分离工艺的优化设计
熊永强 李亚军 华贲
2007, 35(7): 62-66.
摘要
(
313
)
PDF
(342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液化天然气(LNG) 冷量的特性,按照冷量梯级利用的原则,设计了一种新的LNG 轻烃分离流程,其特征在于轻烃分离过程不需要使用压缩机,能耗较低,而且可利用LNG 的冷量将一部分分离完轻烃的甲烷再液化过冷并低压液相储存,使轻烃分离流程具有供气调峰功能,同时使分离获得的轻烃产品保持低压液相,方便产品的储运和销售.文中还以深圳项目进口的3.7 x10
6
t/a 澳大利亚LNG 为例,利用此流程进行轻烃分离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现有L 艺,新流程功耗降低47.3% ,脱甲烷塔的热负荷降低27.3% ,且能够将20% 左右的甲烷低压储存用于供气调峰,经济效益明显;如将获得的C
2
+
轻烃替代石脑油用于裂解制乙烯,可以降低乙烯装直的投资、生产能耗及成本.
纳米掺锌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林英光 杨卓如 程江
2007, 35(7): 67-71.
摘要
(
308
)
PDF
(344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疑胶-超临界CO
2
干燥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 HAP) 和Zn/[ Zn +Ca]摩尔比γ 为0-0.2 的掺锌羟基磷灰石( ZnHAP) 的纳米微粒.通过FfIR 、XRD , TEM分析了锌的掺入对HAP 结构、晶形及结晶度的影响;通过抑菌环和抗菌率实验,研究了HAP 掺锌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的抗菌性能.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CO
2
干燥法,可制备纳米HAP 和纳米ZnHAP ,辞可以部分取代钙掺入HAP 的结构中;HAP 掺入锌后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振动频率增大,但吸收峰的强度及结晶度随γ 增大而降低,晶形从短棒状变为针状;当试样抗菌浓度为0.1 g/mL 时,纳米HAP及γ 在0.04 以下的纳米ZnHAP 仅在动态作用下有抗菌作用;而γ 在0.08 以上时,无论是在静态还是动态作用下ZnHAP 都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性能随掺锌量的增加而提高.说明掺锌可以改善HAP 的抗菌性能.
聚苯胺包覆短碳纤维的机理及分散稳定性
喻冬秀 陈明涛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2007, 35(7): 72-77.
摘要
(
301
)
PDF
(421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硝酸氧化法和聚苯胺原位聚合包覆法对短碳纤维(SCF) 进行表面处理,以期改善SCF 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利用XPS 、SE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法和同轴法兰装直等,考察了氧化SCF 表面的活性官能团和聚苯胺在氧化SCF表面的包覆机理,以及包覆改性后SCF 的微观结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硝酸氧化法提高了SCF 表面的含氧基团,聚苯胺是以化学健的方式包覆在SCF 的表面;氧化处理结合聚苯胺包覆处理提高了SCF 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相对于未经表面处理的SCF 体系,涂层的表面方块电阻从17.1 Ω降为5.3 Ω.
咪喹莫特合成工艺的改进
张逸伟 陈海权 何伟彪 刘琼
2007, 35(7): 78-81.
摘要
(
325
)
PDF
(271KB)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 ,4-二羟基喹啉为起始原料经过硝化、氯代、胺解、硝基还原、环化、苄胺化和脱苄基等七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咪喹莫特.通过7 次循环使用硝化反应的母液使2 ,4-二羟基-3-硝基喹啉(Ⅱ) 的平均收率达99%;再95%的乙醇中使用铁粉和盐酸还原4-(2-甲基丙胺基)-2-氯3-硝基喹啉(Ⅳ),反应完成后添加适量的无水碳酸钾使铁的氧化物容易经过滤与产物分离,得到76%收率的4-(2- 甲基丙胺基) -3-氨基-2-氯喹啉( V). 通过对各个反应条件的改进,硝化、胺解、硝基还原、环化、苄胺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可不经重结晶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简化了合成工艺,使七步反应总收率超过45%.
ELENIMOL JS-2 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
姚志钢 胡艾希 黎小武 李干佐
2007, 35(7): 82-87.
摘要
(
337
)
PDF
(409KB)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ELENIMOL J5-2) 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5T) ,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电解质对D5T 的影响,计算了反映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结合Word-Tordai 方程,对ELENIMOL J5- 2 水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初期为纯扩散控制模式,吸附后期为拟扩散控制模式,吸附中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模式.
干燥进出口温度对EVA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影响
谢德龙 张心亚 杨波 陈焕钦
2007, 35(7): 88-92.
摘要
(
262
)
PDF
(331KB) (
10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乙烯醇(PVA) 为保护胶体、硅溶胶及无机粉体为抗结块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 可再分散乳胶粉.讨论了进出口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出口温度对乳胶粉的外观、含水率、流动性、堆积密度、再分散及成膜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进出口温度升高,乳胶粉含水率降低,流动性提高,堆积密度下降;但进口温度过高,乳胶粉易发生烧结变性;合适的进(出)口温度为150 -180 ℃(72 -78 ℃ ). FTIR 测试结果显示,在进口温度为180℃时进行喷雾干燥,聚合物分子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
乙烯一辛烯共聚物/淀粉共混物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
尚晓娅 扶雄 杨连生 何小维 文仁贵
2007, 35(7): 93-98.
摘要
(
285
)
PDF
(384KB) (
3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 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 GWCS) 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 POE/GWCS 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料的外延起始温度降低,即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说明淀粉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随着升j温且速率的增加, POE/GWCS 共混物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向高j温显方向移动,最大热分解速率增大.采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两种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发现随着淀粉含量增加,共i混昆物体系的热分解E/logA 值降低,表明淀粉含量对共混物的热稳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环氧大豆油扩链内增韧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司徒粤 胡剑峰 黄洪 傅和青 曾汉维 陈焕钦
2007, 35(7): 99-104.
摘要
(
389
)
PDF
(493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韧性和热稳定性的覆铜板用环氧大豆油内增韧改性酚醛树脂.采用FTIR 表征了改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用SEM 观察了改性酚醛树脂样品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并对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的覆铜板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获得最佳的合成工艺.文中还对改性酚醛树脂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其主要反应机理为:部分环氧大豆油在叔胺催化下与酚羟基进行醚化反应,同时环氧大豆油与多元胺发生扩链反应,最终生成与酚醛预聚体接枝的长链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当环氧大豆油添加量为30% 、固化剂含量达7% 时,树脂的综合性能较佳.扩链后的环氧大豆油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它与酚醛树脂构成内增韧的交联网络,内增韧结构对改善覆铜板的耐焊性起着关键作用.
土木建筑工程
谐波合成法模拟随机风场的优化算法
罗俊杰 韩大建
2007, 35(7): 105-109.
摘要
(
362
)
PDF
(321KB) (
1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传统谐波合成法模拟多变量随机脉动风场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将王谱密度函数矩阵分块,然后采用逆归优化算法进行矩阵的Cholesky 分解,同时引入矩阵来法算法来代替传统算法的叠加过程,从而减少了互谱密度矩阵中元素生成的数量,加快了矩阵分解和脉动风场合成的速度.工程实例表明,上述优化算法可有效减少整个模拟过程的计算时间,提高模拟效率.
钢筋混凝土L 形柱的耐火极限
徐玉野 吴波
2007, 35(7): 110-115,130.
摘要
(
372
)
PDF
(417KB)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数值模拟程序RCSSCF ,分析了荷载比、柱计算长度、截面尺寸、荷载偏心率、配筋率和荷载角等参数对IS0834 标准升温过程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等肢L 形柱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荷载比、柱计算长度、截面尺寸、荷载偏心率、配筋率和荷载角共5400 种工况进行了四周受火时钢筋混凝土等肢L 形柱的高温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定量给出了该类构件耐火极限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荷载角对L 形柱耐火极限的影响较大,且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严格控制荷载比是提高L 形柱耐火极限的有效措施.
钢纤维掺入对混凝土管片局部力学性能的改善
莫海鸿 陈俊生 梁松 杨医博 苏轶
2007, 35(7): 116-121.
摘要
(
242
)
PDF
(1047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钢纤维掺入对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局部力学性能的改善情况,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 INA, 分别对盾构隧道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在千斤顶顶力作用及管片接头在正常运营阶段的开裂荷载、应力分布及裂缝分布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试验. 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能有效改善管片表面、手孔和螺栓孔部位的局部力学性能;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初裂荷载比普通混凝土管片提高1313% ~ 2217% , 说明管片的抗裂性能有较大提高.
夹板式单层玻璃板面内受剪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石永久 邓晓蔚 王元清 罗忆 徐悦
2007, 35(7): 122-126.
摘要
(
378
)
PDF
(327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夫板式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对它的理论研究却滞后于工程应用.文中以试验为基础,结合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夹板约束对玻璃板在面内受剪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以及面内受剪的作用机理,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加载的全过程中,夹板约束玻璃板的位移和应力都随着荷载的增长而线性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的特征;面外受弯和面内受剪的作用机理不同,前者是节点区弯拉破坏而后者是玻璃板在支承边界的受压破坏.
结构系统强度和刚度耦合的可靠性分析
李艺 赵文 梁磊 李慎刚 闫运起
2007, 35(7): 127-130.
摘要
(
321
)
PDF
(241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计算结构力学概念,提出框架结构强度和刚度相合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解决了极限状态函数和内力的连续生成问题.将该方法与分枝定界法相结合对系统加以分析,计算了结构的总体失效概率.文中方法实现了变更结构的连续可靠性分析,简化了繁琐的总刚运算,为结构退化为机构提供了新判据,力口快了系统失效模式的搜索速度,提高了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时效.
深厚软土地基细长PHC 管桩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周万清 蔡健 林奕禧 黄良机
2007, 35(7): 131-136.
摘要
(
289
)
PDF
(356KB) (
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珠海保税区深厚软土地基中两根细长PHC 管桩的水平荷载试验,分析了深厚软土地基中PHC 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细长PHC 管桩能够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弹性长桩的下端可以看成嵌固于土中而不能转动,由逐渐发展的桩截面抗矩和土抗力来承担逐渐增大的水平荷载;弹性长桩的受力性质主要受上部土层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来的水平地基抗力比例系数m 的值对该类工程地质的桩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还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对PHC 管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能满足精度要求.
基于节约理念的带桩筏基设计方法
潘健 王兴斌 刘利艳 顾太华
2007, 35(7): 137-142.
摘要
(
318
)
PDF
(391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线性扩展Drucker-Prager 模型对带桩筏基下的地基土进行弹塑性模拟,建立了带桩筏基系统的ABAQUS 程序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桩和土采用空间8 节点实体羊元模拟,筏板采用4 节点厚板单元模拟,并采用三维有限元一接触面单元相搞合的数值方法来模拟桩-土体系,经分析计算得到了带桩筏基的一些工作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改进了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三阶段"设计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证明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桩基和"三阶段"设计方法较常规设计方法经济,是一种实用的带桩筏基设计方法.
通知公告
本刊2024年第1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5-20
本刊2025年第3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5-12
本刊2024年第1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27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