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过刊浏览
2007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汽车工程
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生物力学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阮世捷 胡习之 曲杰
2007, 35(6): 1-7.
摘要
(
298
)
PDF
(525KB) (
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汽车安全是汽车产品研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汽车产品不但需要满足或超过各国制定的安全法规,也要满足使用者对安全性能的期望和要求.市场调查表明:约有78% 的美国新车购买者愿意多付钱来购买额外的汽车安全性能.汽车安全技术与人体损伤生物力学有着依赖关系,对汽车安全性能研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通过人体损伤生物力学的损伤标准.文中就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生物力学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讨论,对人体损伤生物力学与汽车安全的未来研究趋势提出笔者的新见解.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行驶工况分析与识别
罗玉涛 胡红斐 沈继军
2007, 35(6): 8-13,20.
摘要
(
311
)
PDF
(434KB) (
1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行驶工况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匹配和控制策略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工况的平均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标准差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同一混合度下,针对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可调参数可得到不同的燃油经济性和最终稳定的电池荷电状态值.提出了"工况块"的概念,用工况的平均行驶车速和行驶距离作为特征参数,将统计的理论工况进行分类,通过模糊控制器,对实际工况进行模糊分析,将其划为对应的某一类.为更准确地反映行驶工况,还提出以时间、距离、最大车速等10 个参数作为工况的相关特性参数,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车辆行驶工况的类别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和辨识.在上述工况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根据实时工况的变化作出自适应调整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加热再生过程的数值模拟
龚金科 刘云卿 鄂加强 蔡皓 王曙辉 伏军
2007, 35(6): 14-20.
摘要
(
353
)
PDF
(476KB)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孔道内的加热再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方口热再生过程中过滤体.:tL道内微粒燃烧与壁面温度沿轴向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再生条件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体的壁面温度从过滤体前端向后端逐渐升高,且整个过滤体的峰值温度出现在过滤体后端;提高过滤体初始温度,适当地增大再生气流质量流量、气流含氧量以及微粒沉积量都可加快再生过程,但过大的含氧量和微粒沉积量会造成壁面峰值温度过高,过大的气流质量流量会减慢再生过程.
汽车操纵逆动力学力输入识别研究
张丽霞 赵又群
2007, 35(6): 21-24.
摘要
(
302
)
PDF
(216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在不同汽车跟踪同一指定路径的情况下,汽车操纵逆动力学力输入识别的仿真研究方法.该方法以线性3 自由度汽车方向盘转矩输入为数学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识别方向盘转矩输入.用直接配置方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对转化后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出来的路径跟踪性良好,且可以比较跟踪同一路径的不同汽车的操纵性能.
动力与电气工程
旋转水斗内的非定常射流干涉
韩风琴 肖业祥 久保田乔
2007, 35(6): 25-28.
摘要
(
321
)
PDF
(282KB)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动画解析法将冲击式水轮机旋转水斗内部的非定常流动进行时间和空间离散,在各离散的动画羊元用拉格朗日法计算流体粒子的运动,模拟了非定常自由水膜流.对同一水斗,将第二射流的流动解析结果与对应的第一射流流态结果相叠加,就可根据叠加的水膜流态判断旋转水斗内的射流干涉现象.文中解析得到了旋转水斗内的射流干涉现象,并将其与模型试验照片的干涉现象进行了比较,确认发生了几乎相同的水膜流干涉.
火灾时国护结构非稳态温度场的动态特性
王海蓉 马晓茜 张小英
2007, 35(6): 29-33.
摘要
(
287
)
PDF
(316KB) (
5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了研究火灾时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温度,运用BFD 模化模型,模拟计算了室内建筑火灾烟气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讨论了长宽比、有效通风口高度等对室内火灾过程的影响.在上述火灾模拟的基础上,根据烟气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换热情况,建立了围护结构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分界面衔接条件,并结合有限差分方法,提出了一种建筑构件中心点温度场的计算方法.随后,取时间步长为1s ,计算时间为50min ,分别计算了两种围护结构内部温度场随时间和位直的变化规律.计算时,火灾增长时间t
g
为150s ,衰减时间t
d
为600s ,所选取的火灾为经历了生长阶段、轰然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的全过程燃烧.模拟得到的加气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度场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基于煤粉细度反馈控制的制粉系统优化
刘定平 肖蔚然 陆继东
2007, 35(6): 34-37,42.
摘要
(
283
)
PDF
(310KB) (
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最小二来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了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制粉单耗和煤粉细度模型,采用混合遗传算法对制粉单耗模型进行寻优,以获得不同工况下制粉单耗最小的运行参数,然后利用煤粉细度模型对优化后的运行参数进行煤粉细度预测,根据预测出的煤粉细度是否在给定范围内来反馈拉制制粉单耗的优化.对某电厂的50MW 机组进行现场热态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煤粉细度反馈控制的制粉优化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以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制粉系统的优化调整,从而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电力系统负荷恢复优化的并行遗传算法实现
张志毅 文福栓 刘敏忠
2007, 35(6): 38-42.
摘要
(
325
)
PDF
(331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电力系统的负荷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将该问题建模为一个多约束条件的组合优化问题,根据遗传算法特别适合求解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来对此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在消息传递类并行软件开发环境提供的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虚拟环境下,采用master/ slave 的并行编程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计算速度.将各种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序关系,来处理负荷恢复中的约束条件.求解过程满足系统的约束条件,不会出现系统的越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并行遗传算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负荷,而且可有效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
物理学
一种新的量子密钥分发、认证协议
吴庭万 吴国华
2007, 35(6): 43-45,49.
摘要
(
280
)
PDF
(286KB)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量子密钥的分发效率,降低信道要求,并在密钥分发过程中实现身份认证,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在该协议中载波光子的友送与接收仅由一方完成.该协议只有一条量子信道,通过在量子信适的中段对光子进行偏振调制,可将欲传递的信息附加到光子上;同时,该协议通过通信双方的共享信息进行身份认证,避免了以往同类协议中不安全的经典信道.该协议属于偏振光类型的量子传输协议.当收发均由一方进行时,能有效地提高光子的利用效率,并增强安全性能.
金属边框眼镜对于机辐射剂量的影响
周晓明
2007, 35(6): 46-49.
摘要
(
279
)
PDF
(249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医学解剖学人体模型,建立包括头部和手部的人体电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在垂直和旋转两种手机操作方式下,分析了配戴金属边框眼镜对人体所受手机天线电磁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戴金属边框眼镜会导致手机天线对人体辐射的比吸收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对人眼的比吸收率增幅可达到1 倍以上,但所有计算值未超出目前公认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基于MASH 2-1结构的小数分频锁相环的设计与实现
邓婉玲 郑学仁 刘伟俭
2007, 35(6): 50-53,75.
摘要
(
279
)
PDF
(925KB) (
1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3阶多级累加器级联架构MASH2-1的数字ΔΣ调制器. Matlab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噪声整型特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MASH 2-1ΔΣ调制器的Ⅱ型4阶锁相环, 并给出了相应的Matlab仿真及频谱仪测试结果. 结果表明锁相环的稳定输出频率符合设计要求.
化学化工
CuZnZrAIO 催化剂上甲醇蒸汽重整反应动力学
董新法 李永峰 林维明
2007, 35(6): 54-58.
摘要
(
283
)
PDF
(310KB)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常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采用CuZnZrAIO 甲醇重整制氢催化剂,考察了503 -543K 下甲醇停留时间(W/FAO ) 对CO
2
和CO 转化率的影响,在排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采用甲醇直接重整和甲醇分解平行进行的反应途径,以CO 和CO
2
为关键组分,建立了适合其在甲醇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使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来法确定了模型参数. F-检验表明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可作为反应器模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黑液的热失重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武书彬 谭扬 郭伊丽 刘江燕
2007, 35(6): 59-63.
摘要
(
434
)
PDF
(2489KB) (
9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热重分析法对黑液固形物样品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黑液在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解特性,并与纯碱木素的热解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黑液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4 个阶段,且在低温区和高温区各有一个强烈失重峰,黑液中糖、有机酸以及碱金属盐对黑液热解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而纯碱木素的热解过程由脱水、保持、剧烈失重和缓慢失重4 个区域组成,热解开始较早,但持续时间较长.黑液的热解特性与纯碱木素的有一定差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Coats- Redfem 法描述了热解过程,计算了黑液和纯碱木素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黑液有机物热解的主要区域的反应级数为4 ,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随加热速率的提高而轻微上升.
聚氨酯一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胡国文 沈慧芳 杨清峰 陈焕钦
2007, 35(6): 64-70.
摘要
(
369
)
PDF
(444KB) (
8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苯二异氨酸酯(TDI-80) 、聚盹二元醇( N210)、二是甲基丙酸(DMPA) 、甲基丙烯酸是乙酯(HEMA) 、己二酸二酰肼(ADH) 和二丙嗣丙烯酰胺(DAAM) 等为原料,采用原住乳液聚合法,先制得水性聚氨酯(PU) 预聚物,然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分别得到无交联型PUA-l 、合成交联型PUA岳和室温交联型PUA-33 种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 ,并用这3 种乳液配制了清漆.探讨了DMPA 、HEMA 、ADH 和DAAM 加入量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DMPA 中的COOH 、HEMA 、ADH 和DAAM 的含量(占PU 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2.5% 、1. 44%、3.5% 和2.0% -3.0% 时,乳液和涂膜性能较好.通过粒径和透射电镜(TEM) 分析发现, PUA-l 胶粒的平均粒径在40 -50nm 之间,粒子呈规则球形;PUA-2 月支粒的平均粒径在90 -100nm之间,按壳间形成王穿网状交联结构,胶粒形态偏离球形,与PUA-l 相比,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PUA-3 胶粒的平均粒径在30 -40nm 之间,壳层分子与核内分子的王穿部分呈无规状态,胶粒形态非常不规则,但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由PUA-3 配制的清漆的耐水性、耐干热性及耐粘污性都很好,但涂膜干燥速度很慢.
不同单体配比下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和粒径分布
张心亚 江庆梅 孙志娟 蓝仁华 陈焕钦
2007, 35(6): 71-75.
摘要
(
293
)
PDF
(320KB) (
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丙烯酸丁酯(BA) 为反应单体、过硫酸苦甲(KPS) 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DBS) 为乳化剂,研究了半连续乳液聚合中单体配比F(MMAl BA 的质量比)对体系成核机理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 较大(≥0.75 )时,体系以均相成核与胶束成核两种方式成核, F 较小(≤0.5) 时,体系主要以胶束成核方式成核jBA 、MMA 单体均聚合成的乳液粒径小于其共聚时的粒径;成核阶段结束时的转化率突变、颜色突变、粒径突变规律是一一对应的.
UV固化有机硅/SiO
2
杂化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林金娜 侯有军 曾幸荣
2007, 35(6): 76-80.
摘要
(
381
)
PDF
(323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正硅酸乙西旨和常用的有机硅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紫外光(UV)
固化的有机亘古SiO
2
杂化涂料.研究了有机硅用量对杂化漆膜性能的影响,并用盯IR 和固
体
29
Si-NMR 对杂化涂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UV 固化C=C 的转化率和硅氧烷的缩聚度.
结果表明:杂化涂料的有机与无机网络间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在UV 固化240s 时双键
转化率可达8 1. 0%,硅氧珑的平均缩聚度为89.5% ;由于采用了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在
高度交联的SiO
2
网络结构中引入线性Si-O-Si 链段,使得漆膜既有高硬度又有良好的
柔韧性,当TEOS/MPfMS/DDS摩尔比为6:2:3 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正尖晶石型LiMn
2
O
4
的制备及性能
袁文辉 王蝉月 李莉
2007, 35(6): 81-85.
摘要
(
276
)
PDF
(319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柠棒酸( EDTA-CA) 络合法,以硝酸锂、硝酸锰为原料制备了正尖晶石型LiMn
2
O
4
超细粉末晶体,采用FTIR、TG-DSC 、XRD 、SEM 、TEM 和BET 等手段对LiMn
2
O
4
的前驱体及LiMn
2
O
4
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Li/Mn摩尔比为0.6 、(Mn +Li)/(EDTA + CA) 摩尔比为0.5 时,在600 ℃下:煅烧4h ,制备出的LiMn
2
O
4
粉末为正尖晶石型,其BET 比表面积为7. 9948m
2
/g ,粒径小至40 nm ,有轻微团聚. LiMn
2
O
4
脱嵌后对Li
+
的最大吸附容量达5.3mmol/g.
MCM-41 中孔分子筛的微波、常温和水热合成比较
夏启斌 陈汇勇 奚红霞 李忠 王欢
2007, 35(6): 86-90,115.
摘要
(
319
)
PDF
(433KB)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用微波晶化、常i孟晶化、水热晶化3 种方法合成MCM-41 中孔分子筛,详细比较了这3 种合成方法在操作参数和所合成分子筛物性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的MCM-41 中孔分子筛品质优于常温晶化法合成的分子筛,与传统的水热品化法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水热晶化法.微波晶化法具有下列明显的优势:节能、操作便利、环境污染少,且在实验过程中无转晶现象;合成时间短,较传统水热晶化法省时3 -4 倍;样品比表面积可达100m
2
/g 以上,晶粒直径小至30nm ,且呈高度均匀分散分布,结构致密,孔径最可几分布极窄,孔容积可达1. 178mL/ g ,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大于900℃)及水热
稳定性(分子筛孔壁厚可达2.55nm). 因此微波晶化法完全有望取代传统的水热晶化法,成为制备MCM-41 中孔分子筛的实用化技术.
掺钒t TiO
2
粉末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柳松 谢添华 张正国 颜燕琼
2007, 35(6): 91-96.
摘要
(
267
)
PDF
(389KB)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TiO
2
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两种不同掺钒方式的TiO
2
粉末,并用XRD 、TEM 、XPS 和UV-Vis 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来验证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500℃下焙烧3h 后制得的催化剂为锐钛矿相,粒径在15 -30nm 之间;与单一的V/TiO
2
不同,往纯TiO
2
中掺杂V/TiO
2
后,XPS 测试中检测不出V
2p
的特征峰;光催化实验证实,当V/TiO
2
与纯TiO
2
处于一定比例时样品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芳烃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定量关系
秦正龙 蒋忠良
2007, 35(6): 97-100.
摘要
(
356
)
PDF
(243KB)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成键原子i 的生物活性点价δ
i
A
,并构建蕴含芳烃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分子连接性指数
n
V. 应用
0
V、
1
V,辛醇/水分配系数lg/K
ow
及指示参数I, 分别与芳烃类化合物对发光菌、大型蚤、呆鳞鱼等3 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关联,所得相关系数依次为0.9661 、0.9812、0.9677 ,估算结果均明显优于文献方法.对未参加回归的4 种芳烃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AR 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不同甲酰胺含量下大豆蛋白塑料的性能和结构
邹文中 温其标 杨晓泉 陈中
2007, 35(6): 101-105.
摘要
(
406
)
PDF
(355KB) (
7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酰胺按不同比例与大豆蛋白质混合,经模压成型制成大豆蛋白塑料,并采用材料实验机、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塑料的性能、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当甲酰胺的含量(质量分数)为20% 时,大豆蛋白塑料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卒,为269.66% ,比纯大豆蛋白塑料提高了76 倍;甲酰胺含量为20% 的大豆蛋白塑料的热失重曲线中甲酰胺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所对应的温度远高于甲酰胺的沸点;甲酰胺增塑塑料的吸水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甲酰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损耗峰峰高则呈增加趋势;红外光谱表明甲酰胺增塑剂与大豆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了氢键相王作用,并破坏了蛋白质之间的氢键作用;扫描电镜实验证实甲酰胺作为增塑剂可显著改善纯大豆蛋白塑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塑料的韧性.
脂溶性绿原酸月桂酸酯的研制及表征
向智男 战宇 宁正祥
2007, 35(6): 106-110.
摘要
(
401
)
PDF
(326KB) (
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原酸是一种天然酚类抗氧化剂,已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中.然而,其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的特性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文中对绿原酸进行了改性,即在碱性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使其与月桂酰氯进行非水相的酯化反应,得到了脂溶性的绿原酸月桂酸酯.经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以N ,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解、稀释剂,绿原酸/月桂酰氯/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 1. 5 ,温度控制在35 ℃ ,反应时间8h. 在此条件下,可得到微黄色粉状固体产物绿原酸月桂酸酯,其产率为8 1. 24%.文中还通过UV-Vis , IR 、ESI-MS , IHNMR 及元素分析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论证了该分子修饰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环境科学与技术
柠檬酸钠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硫酸钠的生成控制
石林 李孟飞 兰惠生 耿曼
2007, 35(6): 111-115.
摘要
(
321
)
PDF
(317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柠檬酸钠法烟气脱硫过程中,吸收的SO
2
容易被氧化成硫酸钠,从而导致柠檬酸钠消耗量过大,硫酸钠结晶体堵塞设备.文中通过控制吸收液的pH 值、缩短吸收液的循环周期、采用液态Claus 反应以及控制烟气中的氧逸度,有效地降低了吸收液中硫酸钠的生成量.在运行过程中,若柠檬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1 mol/L ,吸收液的pH 值控制在4.50 -4.00 ,每一循环周期为4 h ,烟气氧逸度为8% ,则吸收液中SO
4
2-
的递增速率将降至O. 09g/(L•h).
有机碳源环境下的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
胡勇有 梁辉强 朱静平 闫佳
2007, 35(6): 116-119,142.
摘要
(
397
)
PDF
(327KB) (
9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反氧氨氧化批式实验,研究了在有机碳源环境下COD/NH
4
+
-N 比、pH 值以及NO
2
-
-N 浓度对反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碳源环境下,反氧氨氧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同时存在;适宜的COD/NH
4
+
-N 比值范围在0-1. 57 之间;适宜的pH值范围应该在6.02 - 8.50 之间,最适pH 值为8.00; 为了得到较好的脱碳和脱氮效果,在初始COD 值为300mg/L 时,初始NO
2
-
-N 浓度不宜超过500mg/L ,否则会抑制反氧氨氧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不同电子受体影响下的反硝化除磷过程
张晓洁 周少奇 丁进军 黄梅
2007, 35(6): 120-126.
摘要
(
367
)
PDF
(444KB) (
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一步了解反硝化除磷菌的代谢行为,以序批式反应器(SBR) 在反氧/好氧条件下培养的活性污泥为对象,进行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子受体对反硝化缺氧吸磷的影响.结果证实:只要有电子受体存在,不论是硝氮(NO
3
-
-N) 还是亚硝氮(NO
2
-
-N) ,缺氧吸磷都会发生,但NO
2
-
-N 的缺氧吸磷量相对较少;反应开始时的电子受体质量浓度对反应过程影响很大,试验中NO
3
-
-N 质量浓度为30mg/L , NO
2
-
-N 质量浓度为20mg/L 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均达到最高值;低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电子受体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高于该佳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电子受体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减少; NO
2
-
-N 质量浓度达80mg/L 时,没有发现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好氧吸磷效果好于缺氧吸磷.试验还发现反应器在反氧/缺氧条件下连续运行时,反硝化除磷菌的反氧释磷和缺氧吸磷能力将很快丧失.
生物滤池耦合臭氧处理乙烯污水的工业化试验
谢文玉 钟理
2007, 35(6): 127-132.
摘要
(
318
)
PDF
(392KB) (
7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行了隔离曝气生物滤池相合臭氧氧化技术处理乙烯生产过程轻污染水的工业化试验,探讨了不同操作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HRT) 、臭氧化空气流量、溶解氧浓度、反冲洗等对污染物如COD
cr
、氨氮、挥发酚、硫化物和油类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隔离曝气生物滤池耦合臭氧氧化处理污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污水流量为o. 8 - 1. 5 m
3
/h ,采用低臭氧投加量(0.5 -1 mglL) 、HRT 为1. 3 -2.5 扎进水COD cr 不超过100mg/L、氨氮含量不超过5.3 mg/L、挥发酚含量不超过3.0mg/L 、油含量不超过3.5 mg/L 、硫化物含量不超过1.29mg/L 时,出水COD
cr
和油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 1 和0.38 mg/L ,出水氨氮最大含量小于0.4mg/L、出水挥发酚与硫化物最高含量仅为0. 12 和0. 135 mg/L , COD
cr
、油、氨氮、挥发酚与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1% 、84.2% 、96.8% 、89.8% 和88.6% ,出水达到回用水标准.
粉末活性炭一超滤膜工艺净化松花江水
夏圣骥 徐斌 姚娟娟 李圭白
2007, 35(6): 133-136.
摘要
(
375
)
PDF
(245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超滤、(UF) 技术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建造了一座120 吨/天的中试规模的膜处理水厂.以松花江水为水源,用粉末活性炭(PAC) 吸附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工艺,组成了PAC-UF 系统.结果表明:PAC-UF 工艺的出水浊度在0.15 NTU 左右,而且不受进水浊度的影响;原水不经过PAC 吸附直接起滤时,膜出水有机物浓度和膜进水有机物浓度存在线性关系;UF 对UV
254
的平均去除率在10% 左右,对溶解性有机破(DOC) 的平均去除率在8% 左右;加入PAC 吸附后对有机物的去除有明显提高.
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筛选
虢清伟 胡勇有 郑丙辉 谢磊 胡春明 王鑫 张太平
2007, 35(6): 137-142.
摘要
(
249
)
PDF
(413KB)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河道,测定7 种供试植物的盖度、生物量、坡面适应性、根系特征、耐淹能力II抗冲刷能力等,对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深圳的自然条件下,各供试植物在模拟河道堤坡上都能正常生长;播种或幼苗移栽4 个月后,各物种间的盖度、生物量、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差异显著;百喜草盖度可达70% 以上,生物量(干重)可达8.33 kg/m
2
,其中根系生物量为2. 09kg/m
2
,而且直径不超过1mm 的有效根多,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植物;百喜草植株在部分淹水、全淹时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45 及15 d ,耐淹能力强;百喜草砌块能抵种4.0 m/ s 的流速冲刷.综合各项
指标,百喜草是最适于深圳地区城市河道护坡的优良水保草种.
通知公告
本刊2024年第1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5-20
本刊2025年第3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5-12
本刊2024年第1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27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1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5-20
本刊2025年第3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5-12
本刊2024年第1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27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