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16年 第4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6-09-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沃焱 金璇
    2016, 44(9):  1-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1
    摘要 ( 275 )   PDF (1415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图像分割中容易出现的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 该算法在区域合并的基础上,首先用Mean shift 方法进行预处理,得到初始过分
    割区域后对其构造邻接图,然后计算邻接区域的颜色、纹理及边缘特征相似性以判断区域是否需要合并直到所有满足条件的区域都被合并. 为了保持图像的全局属性,文中通过查找最优合并成本的方式进行区域合并. 实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图像目标和背景区域颜色比较相似时,文中算法也能较好地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完整分割; 与其他4 种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具有更好的分割性能.
    武园浩 罗攀峰 张承巍 田凌 尤政
    2016, 44(9):  9-1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2
    摘要 ( 213 )   PDF (623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不同领域的系统重复开发以及系统缺少动态增量式变化支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仿真物性参数适应性管理模型. 在对仿真物性参数管理问题的通用业务与数据类型抽象的基础上,给出了其元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与本体建模方法,并进一步给出其领域模型的建模方法与实例; 分析了所提模型的领域适应性、动态扩展性以及数据的可进化性. 最后,将基于该模型开发的系统应用于国内某ATM 研发企业中,建立了面向柔性介质的可适应仿真物性参数管理系统,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马荣贵 王卫星 刘威 张艺 徐廉
    2016, 44(9):  16-23.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3
    摘要 ( 212 )   PDF (3263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雾霾天气图像的清晰度,提出了一种结合分数阶微分、暗原色先验及Retinex的去雾算法. 首先将纹理丰富的雾霾天气下的图像进行分数阶微分,然后将分数阶微分后的图像作暗原色先验处理,并根据暗原色景深图信息计算其在图像中的Retinex 尺度,最后对分数阶微分后的图像进行Retinex 变换得到结果图像. 对一系列雾霾天气下图像的测试结果表明: 文中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雾霾天气中模糊图像的清晰度,减少Retinex 的光晕现象; 与现有的多尺度Retinex 及暗原色先验算法相比,对于纹理丰富及场景深度差异较大的雾霾天气下的图像,文中算法既能保持良好的增强效果,又可以加快运行速度.
    张兴义 郑雯 王从涛 丁转莲 苏延森
    2016, 44(9):  24-3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4
    摘要 ( 229 )   PDF (751KB)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局部扩充的重叠社团检测算法由单个节点或团出发,不断添加新的节点而获得最终的社团划分,但现有算法均为每次添加一个节点,没有充分考虑所添加节点的局部信息,从而影响了社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步添加团的重叠社团检测算法,该算法从一个团开始,通过不断添加此团邻居内适应度增值最大的团,使算法在局部扩充时不仅考虑了所添加节点与已有社团的连接紧密性,而且考虑了所添加节点内部的连接情况. 在真实网络和计算机生成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局部扩充的重叠社团检测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复杂网络中的重叠社团.
    吕钊 陆雨 周蚌艳 吴小培
    2016, 44(9):  32-4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5
    摘要 ( 216 )   PDF (993KB)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基于眼电图( EOG) 的人体行为识别系统性能,提高多任务背景下扫视信号识别的正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 ICA) 的扫视信号样本优化算法. 该算法
    首先以单次扫视数据为分析对象,根据独立成分在采集电极的映射模式,设计了一种扫视相关独立成分的自动选择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ICA 空域滤波器; 然后以原始EOG 线性投影后信号的识别正确率为度量准则实现对干扰扫视信号的剔除. 对4 类扫视信号进行了“组内测试”与“组间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文中算法优化后识别正确率达99. 57%与98. 82%,比优化前分别提升了0. 57%与0. 83%,说明文中算法能够对扫视信号样本进行有效的优化,提高其识别正确率.
    王欣波 胡建华 王云宽 吴少泓 陆浩
    2016, 44(9):  41-4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6
    摘要 ( 212 )   PDF (921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误差扩散算法存在非期望的人工结构以及细节表现能力不足等缺点,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与色调感知的变系数误差扩散算法. 首先根据图像局部视觉
    偏差,在图像的平坦区和纹理区分别采用噪声调制和纹理信息进行阈值修正,然后结合蓝噪声的频谱特性以及图像的空间特性,采用蚁群算法获得各灰度级下最优的误差扩散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输出的半色调图像减少了误差扩散中存在的人工结构,保证了输出图像的纹理细节,具有较好的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
    何炎祥 刘健博 孙松涛
    2016, 44(9):  47-5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7
    摘要 ( 251 )   PDF (1176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微博社交平台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博舆情预测方法. 该方法使用单位时间内的微博发帖量作为事件趋势的量化指标,考虑影响事件发展的因素,根据样本内的数据趋势建模,使用神经网络来预测范围外的事件的未来趋势.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地对事件发展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和建模,能够准确地预测事件的爆发点和发帖量.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吴玉香 王超
    2016, 44(9):  53-6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8
    摘要 ( 279 )   PDF (3665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工作环境已知的情况,研究了移动机器人的全局三维路径规划问题. 首先改进蚁群算法全局信息素的更新策略和信息素增量的计算方法,使规划出的路径效果更优;
    接着引入安全性因素并提前离线计算,设计当蚂蚁陷入死锁时将该点信息素清零的回退机制,以实现复杂三维环境中机器人的高效避障; 然后对传统搜索模式进行改进,实现机器人垂直于前进主方向的移动方式.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得到的三维路径长度短,搜索效率高,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蔡旻熹 姚若河
    2016, 44(9):  61-66,7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09
    摘要 ( 198 )   PDF (609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栅非晶InGaZnO 薄膜晶体管( DG a-IGZO TFTs) 具有比单栅a-IGZO TFTs 更优良的电学性能. 文中基于a-IGZO/SiO2界面缺陷态呈指数型分布的模型,讨论了在界面缺陷态影响下双栅驱动的DG a-IGZO TFTs 有源层厚度对电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源层厚度的减小,双栅驱动模式下DG a-IGZO TFTs 两栅极的耦合作用增强,有源层上、下表面的导电沟道向体内延伸,使器件的场效应迁移率显著增加; 界面缺陷态对DG a-IGZO TFTs 场效应迁移率的影响随着有源层厚度的减小而降低,对亚阈值摆幅的影响随着有源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
    成兰仙 李国元
    2016, 44(9):  67-7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0
    摘要 ( 219 )   PDF (1253KB) ( 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n3. 5Ag4Ti( Ce,Ga) 低温活性焊接SiO2基板界面的微观形貌和焊接机理,并根据反应热力学和活性元素的吸附理论分析了
    Sn3. 5Ag4Ti( Ce,Ga) 与SiO2基板的焊接机理及焊接动力学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界面由TiSi 和TiO2形成.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 Ti 元素在SiO2基板表面的化学吸附可能是实现焊接润湿的主要原因,在焊接的初始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 Ti 与SiO2之间的界面反应并形成界面产物是实现Sn3. 5Ag4Ti( Ce,Ga) 与SiO2
    基板焊接的主要机理.
    文磊 雷菁 魏急波 王建新
    2016, 44(9):  73-8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1
    摘要 ( 135 )   PDF (478KB)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码分多址( CDMA) 在接入用户数量过载传输时性能低下的问题,构造了联合稀疏图模型,该联合稀疏图以变量节点为桥梁,通过低密度的边同时连接码片节点和校验节点而将CDMA 的低密度扩频矩阵和LDPC 码的低密度校验矩阵相结合; 然后在联合稀疏图上采用消息传递方式进行多用户检测和信道译码,完成联合检测译码方案. 仿真测试表明: 联合稀疏图具有抗多址干扰和信道干扰等特点,基于联合稀疏图的接收机能够获得比Turbo 接收机更优的传输性能; 在过载情况下,基于联合稀疏图的CDMA 系统的误比特性、平均迭代次数、消息收敛特性和远近效应优于基于单一稀疏图的CDMA 系统,即使严重过载,文中系统也能获得理想的通信性能.
    周杰 姚颖莉 罗宏 朱伟娜 菊池久和
    2016, 44(9):  81-8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2
    摘要 ( 157 )   PDF (1035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均匀分布的三维( 3D) 散射簇移动通信环境,提出了3D 空间域的统计信道模型; 在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宏小区通信环境中,用该模型来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推导了多径衰落信道正向信道链路的到达角与到达时延的概率密度函数、由移动台( MS) 移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 DS) ,分析了空间信道参数及其定向天线主瓣宽度对信道模型的影响. 假设MS 端散射体分布为高斯分布和指数分布时,该模型更适于描述特殊的移动通信环境.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符合理论及实际的通信环境,弥补了现有三维散射簇统计信道模型的局限性.
    王明伟 李立欣 张会生 谢文姣
    2016, 44(9):  87-93.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3
    摘要 ( 254 )   PDF (477KB)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采用定向天线和最佳中继选择AF 协作策略的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应的系统中断概率公式. 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对中断概率和信噪比、信道衰落
    系数、天线功率增益、中继节点数以及节点功率分配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定向天线和最佳中继选择AF 协作策略的通信系统,不但满足军事通信的射频隐身特性要求,而且在小信噪比、深衰落信道及参与协作中继节点有限的条件下,比采用相同策略的全向天线协作通信系统具有更小的中断概率,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赵敏 石雨新 孙棣华
    2016, 44(9):  94-9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4
    摘要 ( 209 )   PDF (1151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隧道场景下,车辆灯光的干扰对车辆目标的准确提取产生严重的影响,而现有方法对此尚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灯光梯度特征的灯光干扰抑制方法,根据光照辐射特性以及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建立了车辆光照区域的光强模型并构造其梯度函数,进而利用光照区域梯度方向不变特性,筛选出非车辆灯光区域并构造前景掩膜,最后与运动目标前景叠加,实现光照干扰的抑制.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车辆灯光干扰,提高车辆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汽车工程
    罗玉涛 郎春艳 罗卜尔思
    2016, 44(9):  100-10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5
    摘要 ( 211 )   PDF (1143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急剧变差. 文中以16 节37 Ah 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加热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加热源电加热膜、传热介质变压器油和保温隔热层二氧化硅气凝胶板等. 文中利用ANSYS 软件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组加热装置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该加热系统对电池组的加热效果,并通过试验验证该加热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表明: 不同低温环境下,预加热到0℃以上的时间呈线性变化趋势,在极限低温- 30℃下预加热时间为35min,在一般低温- 10℃下预加热时间为12min,加热效果明显; 预加热后,电池组放电电压平台升高,较好地改善电池组的放电性能; 通过油液循环或静置方式可将电池之间的温度均匀性保持在3℃以内.
    田晟 裴锋 李拾成
    2016, 44(9):  107-11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6
    摘要 ( 303 )   PDF (904KB) ( 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执行整车能量控制策略,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优化管理并保障其安全性,文中根据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分析了整车高压上、下
    电过程中各控制节点的响应原则,提出了整车正常上、下电及紧急下电的控制策略,定义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等级,并设计故障阈值表以实现故障情况控制策略; 采用Stateflow/Simulink 对整车上、下电及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进行控制逻辑建模与仿真分析,并在实车静态及新欧洲标准行驶循环( NEDC) 工况下进行验证. 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绝缘上电及HVIL 故障下电的处理符合控制逻辑,绝缘故障下电处理保证了高压安全,上、下电控制逻辑更加有利于整车能量控制.
    曾小华 蒋渊德 李高志 宋大凤 贺辉
    2016, 44(9):  116-122,15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7
    摘要 ( 209 )   PDF (933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传统重型车辆开发了液压辅助驱动系统,可使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上从单一的机械后轮驱动变为全轮驱动,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 为提高整车牵引效率,文中设计了前馈+ 反馈控制器来调节该系统中变量泵的排量,即通过前馈环节由挡位确定泵的目标排量,再根据前后轮转速差反馈环节动态调节泵的最终排量. 基于Matlab /Simulink 和AMESim 平台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的低附着路面条件下,使用液压辅助驱动系统后,车辆的最大爬坡度和牵引力分别提高了14. 4% 17. 2% 和13. 4% 15. 6%. 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保证液驱系统平稳工作,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刘永刚 陈亮 秦大同 雷贞贞 吴睿
    2016, 44(9):  123-13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8
    摘要 ( 260 )   PDF (1634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DCT) 独特的结构型式和性能优势,提出了一种装备DCT 的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系统,建立了该重度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以系统效率最优为目标进行了工作模式区域分析与经济性换挡规律分析,制定了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DCT 换挡的综合工作规律. 针对综合工作规律中模式切换点与换挡点相交的情况,提出了模式切换与换挡协调控制策略以及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 /Simulink 软件仿真平台进行了行进间起动发动机与升挡协调控制过程的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行进间起动发动机与升挡协调控制策略有效提升了装备DCT 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性能,不仅解决了装备DCT 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换挡冲突的问题,同时较大程度地节省了模式切换与换挡时间,充分发挥了装备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优势.
    林柏忠 李振洋 何磊 宗长富
    2016, 44(9):  131-13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19
    摘要 ( 173 )   PDF (394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从根本上解决轮胎参数变化影响估计精度的问题,文中不引入轮胎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原理和模糊控制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算法. 首先利用功能原理推算当前车辆状态下的利用附着系数,再通过模糊推理的方法由当前状态下的利用附着系数和滑移率推算当前行驶路面的峰值附着系数,然后利用Matalb 软件建立车辆的三自由度模型,对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能有效地估计路面附着系数,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白中浩 何成 朱峰
    2016, 44(9):  137-143.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20
    摘要 ( 234 )   PDF (566KB)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兼有反雷达侦察及减缓冲击波对乘员伤害能力的新型装甲板,设计了一种上面板、核层和下面板分别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聚氨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功能梯度泡沫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全新三明治结构,该结构既能吸收电磁波又能阻隔冲击波的传递; 建立了该结构的电磁波反射和冲击波透射理论模型,考察泡沫核层梯度模式和层厚对电磁波反射系数和冲击波透射系数的影响,并采用NSGA-Ⅱ算法对装甲板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该结构的电磁波反射系数降低了94. 58%,冲击波透射系数降低了4. 35%,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和冲击波阻隔能力.
    侯献军 许京 刘近平 杜松泽 李孟孟
    2016, 44(9):  144-15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9.021
    摘要 ( 192 )   PDF (1616KB)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用柴油机燃用柴油/乙醇混合燃料进行试验,采用DMS500 快速响应颗粒分析仪进行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测试,分析乙醇掺混比例、发动机运行工况对颗粒物粒径分布、质量浓度和几何平均直径的影响. 研究表明: 柴油/乙醇排放的颗粒物呈核态、积聚态双峰对数分布; 随掺醇比的增加,小负荷下核态颗粒物数浓度明显降低,中、大负荷下积聚态颗粒物数浓度明显降低,核态颗粒物比例有所增加,颗粒粒径向小粒径方向移动; 柴油/乙醇排放颗粒质量浓度普遍低于柴油,颗粒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积聚态颗粒物; 乙醇的掺混能有效降低颗粒物几何平均直径,随掺醇比的增加,颗粒物的几何平均直径呈下降趋势.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