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04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来流不均匀分布对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邓先和, 王杨君, 黄德斌, 等
2004, 32(2): 1-3.
摘要
(
114
)
PDF
(211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换热器壳程流速分布不均匀对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从管内轴向流传热与管外横向流传热两个方面研究了换热器因流道来流流速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传热负荷偏移.研究结果表明流速不均匀分布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不大;在恒壁温、各流道间无热交换的条件下当各流道流速不均达到100%时换热器的传热负荷偏移在1%以内.
聚乙二醇修饰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网络的研究(Ⅰ)------固化反应特征及动力学
朱立新 蔡长庚 贾德民
2004, 32(2): 4-9.
摘要
(
126
)
PDF
(256KB)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一种带有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 ,并用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 用IR 和 DSC 研究了该聚乙二醇改性的团状模塑料专用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特征及固化动力学 .利用Kissinger 方程和 Crane 方程求出了改性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 含有反应性马来酸酐端基的聚乙二醇能参与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使固化放热峰温降低 ,且能加速固化反应的进程 .
pH 值对钙离子存在下树脂沉积的影响
王旭, 詹怀宇, 陈港, 等
2004, 32(2): 10-13,36.
摘要
(
141
)
PDF
(534KB) (
3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旋转搅拌装置和 GC-MS 法研究了 pH 值对钙离子存在下树脂沉积的影响.发现 pH 值的降低会导致树脂的沉积pH7∙0是转折点.将这些树脂分离成结合树脂和游离树脂后进行 GC-MS 分析结果表明钙皂和游离树脂对沉积物的形成有共同的贡献结合树脂在低 pH 值和高温下转变为游离树脂.酸性组分对钙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脂肪酸皂在低 pH 值下更稳定.
尿素/ 添加剂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研究(Ⅱ)------净化过程中SO
2
和NO
x
的吸收特性
岑超平 古国榜
2004, 32(2): 14-17.
摘要
(
130
)
PDF
(255KB)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吸收过程传质理论———双膜理论的基本原理据此研究了尿素/添加剂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过程中SO 2 和 NO x 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添加剂水溶液中烟气中SO 2 的吸收由气膜控制是液相中伴有快速不可逆化学反应的气体吸收;NO x 的吸收由气膜和液膜共同控制是液相中伴有慢速不可逆化学反应的气体吸收.
双氮桥联菲咯啉大环化合物的均相配位反应
刘海洋, 应晓, 李耀威, 等
2004, 32(2): 18-22.
摘要
(
165
)
PDF
(202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难溶双氮桥联菲咯啉大环化合物H
2
HAPP的三氟醋酸盐在混合溶剂中的去质子化反应制备了该大环化合物的均相溶液并且获得了该大环化合物的高分辨率紫外-可见光谱.利用pH滴定法研究了H
2
HAPP 在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中的质子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大环化合物环外的两个氮原子可以在不同pH值下分别被质子化.光谱滴定实验结果显示在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系中Co
2+
、Cu
2+
和Zn
2+
均容易与双氮桥联菲咯啉大环化合物进行均相配位反应.
电话会议系统的合成立体声和声学回波消除
谢胜利 王杰
2004, 32(2): 23-27.
摘要
(
122
)
PDF
(207KB) (
376
)
PDF(mobile)
(339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理论上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应用场合的电话会议系统中单通路传输音频信号立体声化的几种方法.利用简化的头相关传输函数对单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使之扩展为两路立体声信号同时指出了这种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和需改进的方面.另外在论述自适应的多路回波消除问题和原因后分析和比较了现有的几种消除结构指出采用每空间一个滤波器的合成立体声回波消除结构通过将合成立体声的方式与设置滤波器结合起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逆变器消谐PWM模型的快速同伦算法
朱梅阶, 赵平, 彭宏, 等
2004, 32(2): 28-30.
摘要
(
142
)
PDF
(154KB) (
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单极性脉冲和双极性脉冲两种控制模型.针对早期模型的求解费时的问题将有效步长控制法和同伦方法相结合构造了求解此类模型的快速同伦算法.该算法搜索步长可自动调整算法迭代的收敛域扩大且需求迭代的次数相比于牛顿法可减少40%~50%相比于一般的同伦算法可减少15%~20%.
形态滤波器在交通视频检测中的应用
刘利频 徐建闽 钟慧玲
2004, 32(2): 31-36.
摘要
(
133
)
PDF
(765KB)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交通视频检测的基本过程分析了交通视频图像的特征研究了三种形态滤波器——中值滤波器、普通形态滤波器、顺序滤波器对交通视频图像的处理能力.顺序滤波器的使用依赖于二值图像中噪声与目标的分布参数 P.提出了选择交通视频图像分布参数 P 和滤波窗大小的基本方法.实验证明选用合适参数 P 的顺序滤波器能够大大减少计算量快速地处理交通视频的二值图像基本满足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实时采集交通数据的要求.
基于脉冲波形积分法的三电平变换器的统一建模
钟小芬 吴捷
2004, 32(2): 37-41,45.
摘要
(
142
)
PDF
(311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三电平 DC-DC 变换器开关数目多开关模态复杂难以用传统建模方法对之进行统一建模用脉冲波形积分法对三电平 DC-DC 变换器进行建模分析得到了有效的统一模型.文中以 Buck 三电平 DC-DC 变换器为例详细阐明了统一建模原理并给出了三电平 DC-DC 变换器的统一建模方法.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脉冲波形积分法对三电平 DC-DC 变换器进行统一建模是行之有效的.
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
王端宜 李维杰 张肖宁
2004, 32(2): 42-45.
摘要
(
422
)
PDF
(258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肉眼分辨物体表面不平度的特性和数字图像技术开发了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普通数码相机纪录道路表面构造特征由图像的像素值分析得出路表面构造深度测量结果.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一种有前途的路表面功能测试方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辆定位融合模型
胡郁葱, 徐建闽, 吴一民, 等
2004, 32(2): 46-49.
摘要
(
123
)
PDF
(216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常规的 GPS 定位方法在大城市中容易丢失信号的问题提出采用 GPS 与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技术(MPS)相结合的思路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构造 GPS与 MPS 定位信息的融合模型并采用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的策略来解决 BP 算法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点的问题.用126条调查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的结果表明该模型结果在定位的方向和趋势上基本与 GPS 定位结果一致且不依赖于原有模型因而可有效运用于在较低成本下保持车辆的定位连续性和定位精度.
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碳化可靠度评估方法
禹智涛 韩大建
2004, 32(2): 50-53,66.
摘要
(
109
)
PDF
(810KB)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碳化机理及碳化深度模型给出了适合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靠度分析的混凝土碳化深度表达式.以混凝土碳化至钢筋表面作为结构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建立了以现时刻为分析时间起点的混凝土碳化可靠度分析及剩余碳化寿命预测模型并研究了其实用近似计算方法.以一座实际钢筋混凝土桥梁为例对其碳化可靠度及剩余碳化寿命进行评估为该桥的维修加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维场景体系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
黄炎生 郑华彬 蔡健
2004, 32(2): 54-57.
摘要
(
147
)
PDF
(196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如何将在计算机领域的三维场景体系应用到建筑结构的前后处理当中提出了利用免费控件 GLScene 进行复杂的三维场景的管理程序的开发方法;建立起一种面向对象的三维模型数据结构并据此实现了基于 OpenGL 的实时三维视景体系.该体系实现了三维静态显示、三维动态漫游等功能并具有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低、建模快速的优点.
交互式数据迁移系统及其相似检测效率优化
陈伟 丁秋林 谢强
2004, 32(2): 58-61.
摘要
(
110
)
PDF
(176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数据迁移后新系统的数据质量把数据清理应用于数据迁移之中提出一种集成数据清理的交互式数据迁移系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为了提高该系统中相似重复记录的检测效率在相似重复记录检测中采用长度过滤等方法优化相似检测算法避免了不必要的编辑距离计算从而提高了整个数据迁移系统的数据迁移速度.此外构造了合适的实验环境作了大量的检测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长度过滤方法的科学性.
地图匹配算法中的待配路段快速筛选方法
杨新勇 黄圣国
2004, 32(2): 62-66.
摘要
(
120
)
PDF
(230KB)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车辆导航定位系统地图匹配算法中传统的平面式网络划分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交错式网络划分策略的待配路段快速筛选方法.详细分析了该算法的实现原理并讨论了与之相关的网络路段信息的提取与存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减少空间数据检索表数据量提高实时匹配时路网的搜索效率;解决了因网格疏密程度引发的数据存储量、索引时间与网格所包含的有效信息量之间的矛盾;使匹配计算的路段搜索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变得简单、方便、明了.
基于虚拟现实的船舶操纵训练系统相关技术
孙季丰 聂卫国 苏泽坚
2004, 32(2): 67-71.
摘要
(
107
)
PDF
(221KB)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船舶操纵训练系统的构成该系统使用多通道视频拼接的方法生成360°视景.提出了视景中海浪的建模方法包括静止海浪模型和动态海浪模型.通过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并行处理、增量发送、消息包定长定构和事件驱动接收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实现了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的船舶操纵训练器.还给出了白天航行、夜航、雾航和大风浪航行等环境条件下的仿真结果.
基于Agent技术的供应商管理系统的设计
董明望 阮平
2004, 32(2): 72-75.
摘要
(
107
)
PDF
(163KB)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 Agent 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性的基础上从应用的角度定义了 Agent 并
指出提供服务是它最根本的特性.同时给出了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供应商的计
算方法并根据 Agent 的结构原理把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转化为供应商管
理系统的供应商评价知识库.根据 Agent 的模型特性和工作原理构造了系统的体系结
构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动反应和动作的实现过程.最后完
成模块化设计并用实例进行验证.
曲面混合网格优化算法的研究
徐勇, 翟建军, 陈文亮, 等
2004, 32(2): 76-79.
摘要
(
120
)
PDF
(674KB) (
4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 Laplacian 方程的曲面混合网格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曲面边
界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基于内部结点的网格单元进行调整根据所要求的网格尺寸和精
度采用 Laplacian 及优化光顺方法进行网格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保证在满足指
定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得到更合理的曲面混合网格取得理想的优化效果.
外界刺激与神经细胞电位发放的关系
刘深泉 关毅璋
2004, 32(2): 80-84.
摘要
(
123
)
PDF
(230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数值方法和神经细胞膜电位的 Hodgkin-Huxley 方程研究了直、交流电和
噪声刺激对神经细胞膜电位发放的影响.通过分析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电位发放的振幅、频
率和峰间距离等特征得到了外界直流电流刺激的强度与刺激后膜电位发放振幅的递减
关系.交流电流刺激的强度和振幅对应出现复杂的振幅窗口和频率窗口;Gauss 噪声的影
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可破坏电位发放的节律.
基于VaR风险测度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及应用
罗军 何春雄
2004, 32(2): 85-88.
摘要
(
124
)
PDF
(182KB)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 VaR 作为投资组合风险的衡量尺度在马柯维茨框架下建立均值-VaR 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该模型.通过该模型在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从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假设与 VaR 置信水平的假设两方面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发现如果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尾部越厚、VaR 置信水平越高那么投资策略越保守.
地下燃气管网安全影响因子研究与数学建模
李粤青, 廖芹, 郝志峰, 等
2004, 32(2): 89-93.
摘要
(
112
)
PDF
(211KB)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的管道腐蚀问题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数理统计与运筹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确定指标权数.在多指标综合评价合成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影响下燃气管网的安全评价模型着重研究了燃气管网安全影响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模型应用还具有自适应性.该模型对316个样本的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的一致率达87%表明该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
光学非球面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及非接触检测
谢晋
2004, 32(2): 94-98.
摘要
(
154
)
PDF
(225KB) (
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亚微米级及亚微米级以下的光学硬脆性非球面器件难加工问题,分析了光
学非球面的形状精度和应用,讨论了其超精密加工原理和方法及非接触检测手段.结果表
明,精密数控机床、硬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原理和超精密检测是光学非球面超精密加工的
技术保证。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