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07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2-25
    力学
    黄培彦 张伯林 杨怡 周芝林
    2007, 35(2):  1-5. 
    摘要 ( 353 )   PDF (307KB) ( 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温度场中碳纤维薄板( CFL) 增强钢筋混凝土( RC) 梁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承载能力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对CFL 增强RC 梁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1 )当环境温度升高30K 时, CFL 厚度分别为0.1 、0.2 、0.3 和0.4mm 的增强RC 梁的开裂载荷分别提高了5.37% 、10.469毛、15.9% 和20.949毛; (2) CFL 厚度为O.lmm和0.2mm 的增强RC 梁的破坏模式为CFL 拉断,其极限承载力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降低幅度小于3. 5 % ; (3) CFL 厚度为0.3mm 和O .4 mm 的增强RC 梁的破坏模式为混凝土压碎,其极限承载力随环境温度的升高主上升趋势,但升高幅度小于3.5%。
    姚小虎 韩强 赵隆茂 杨桂通
    2007, 35(2):  6-12. 
    摘要 ( 482 )   PDF (461KB)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完成了国产某型飞机圆弧风挡的抗鸟撞击实验,得到了风挡抗鸟撞击的临界速度及关键点的位移、应变时程曲线等数据.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机风挡及其相关部件的全尺寸有限元模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LS-DYNA3D 对整个鸟撞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风挡和鸟体的变形过程以及位移和应变的动态时程曲线可知,实验结果和数值结果吻合较好.文中同时给出了不同速度下撞击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圆弧风挡在经受鸟体撞击时发生破坏的可能位直。
    曾庆敦 陈沙龙 谭茶生
    2007, 35(2):  13-17,22. 
    摘要 ( 323 )   PDF (401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鉴复合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一种分层剪滞模型,研究了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多重开裂破坏,求得了梁纯弯段下部钢筋保护层中的最大裂缝宽度和裂缝密度与施加载荷和破纤维片材的粘贴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值较吻合.结果表明:施加载荷愈大,裂缝密度和宽度愈大;随着破纤维片材粘贴层数的增加,裂缝间距明显变小,最大裂缝宽度则基本保持稳定;在破纤维片材粘贴层数较小的情形下,当施加载荷达到或超过某值时,梁纯弯段下部混凝土保护层将出现饱和裂缝群。
    刘逸平 汤立群 黄小清 刘泽佳
    2007, 35(2):  18-22. 
    摘要 ( 314 )   PDF (305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这种新材料的弯曲疲劳损伤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并且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进行了对比.通过合理定义损伤变量,由试验测定了新材料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疲劳损伤及其演化规律;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新形式的疲劳损伤演化方程,与试验结果对比,该方程能较好地反映新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对两种混凝土材料在相同加载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损伤演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比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牛鹏志 黄培彦 姚国文 杨怡 赵琛
    2007, 35(2):  23-26. 
    摘要 ( 439 )   PDF (257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碳纤维薄板( CFL) 增强钢筋混凝土( RC) 梁的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到了构件疲劳寿命曲线及其跨中挠度、抗弯刚度的演化规律;采用增强梁的剩余抗弯刚度来定义损伤变量,建立了描述其损伤、断裂过程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并对CFL 增强RC 梁的疲劳损伤演化历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包括混凝土开裂、CFL 与混凝土剥离、钢筋屈服等破坏模式在内的CFL 增强RC 梁的疲劳损伤、破坏过程。
    交通运输工程
    杜群贵 刘胜 黄晓东
    2007, 35(2):  27-32. 
    摘要 ( 215 )   PDF (435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闭曲面相对其参数域具有边界完整性,确保波前法(AFT) 生成网格的可靠性,提出了以参/虚边界补充为特征的闭曲面边界预调整方法,将闭曲面分割为一系列开曲面片,进而利用AFT 法使网格在各开曲面片上分区域同时生成.该方法可使基于AFT法的曲面网格生成算法直接用于各种形式的闭曲面。
    罗玉涛 周斯加 赵克刚
    2007, 35(2):  33-36,42. 
    摘要 ( 324 )   PDF (288KB) ( 9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电机控制器速度环的快速转速调节响应特点,提出了换挡过程借助电机速度调节、缩短换挡过程嗤合齿轮同步时间的电机与自动机械变速器的综合协调控制方法.以研制的GZ6110HEV -;昆联式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为例,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大大缩短换挡时间,是有效和实用的。
    李毓洲 罗玉涛 赵克刚 李君
    2007, 35(2):  37-42. 
    摘要 ( 408 )   PDF (364KB) ( 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一种能实现元级变速且具备车辆离合器及启动电机等装直的功能的系统——电磁搞合无级变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功率流等数学模型,经分析可知该系统能使友动机工作于较理想的工作点,并且其效率比常规级联式电传动系统的效率高.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将该系统应用于整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赵克刚 罗玉涛 裴锋
    2007, 35(2):  43-46. 
    摘要 ( 294 )   PDF (310KB) ( 6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 技术构建专家系统对客车车身造型进行评价的方法,从数据收集、图形的预处理、知识库的构建及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与训练等方面研究了准三维造型评价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客车造型评价专家系统软件,并通过实际客车造型任务,验证了所开发软件的有效性。
    于学华 张家栋
    2007, 35(2):  47-49,78. 
    摘要 ( 282 )   PDF (240KB) ( 8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曲轴系统的振动预测中应用动刚度矩阵法,计算从曲轴向滑块的激振力输入,建立了动力传动装直全系统的有FR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进行了振动的预测计算.与实验分析结果相比,两者能够较好地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史胜利 徐建闽 秦钟
    2007, 35(2):  50-53. 
    摘要 ( 332 )   PDF (242KB)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目前常用的CDMA 和GSM 网络系统所提供的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CDMA 网络和GSM 网络的混合车辆定位算法,即利用CDMA 网络和GSM 网络的定位测量信息重新计算出车辆的位直.该定位算法简单快捷、精度高、可靠,充分继承并发挥了现有网络优势,而且能够适应所在网络定位技术的更新.测试证明该算法是可行的,能够增强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吴家鸣 熊小辉
    2007, 35(2):  54-58. 
    摘要 ( 264 )   PDF (369KB) ( 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种自主稳定可控制水下拖曳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匀速拖曳时在迫沉水翼和双尾推进器联合作用下拖曳体的三维水动力响应特性.首先根据已有的羊控制机构(迫沉水翼或双尾推进器)作用下拖曳体的拖曳水池样机二维试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LMBP 算法,建立起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自主稳定可控制水下拖曳体水动力数值模型,以此为工具分析在两种控制机构联合操纵下拖曳体的三维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这一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拖曳体在多机构拉制动作下的三维水动力响应进行有效的数值仿真模拟。
    逯彦秋 张肖宁 唐伟霞
    2007, 35(2):  59-63. 
    摘要 ( 374 )   PDF (329KB) ( 8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较准确地掌握桥面铺裴层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温度应力计算及铺裴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气象学和传热学基本原理出友,分析了影响桥面铺裴层温度场的环境因素,根据傅立叶传热定律导出了桥面铺裴层瞬态温度场的二维计算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正确掌握边界条件及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条件下,采用文中的计算模型可得到较为精确的数值解。
    薛忠军 张肖宁 詹小丽 王佳妮 赵影
    2007, 35(2):  64-68. 
    摘要 ( 257 )   PDF (314KB) ( 10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利用易操作的试验得到沥青的低温松弛弹性模量,采用沥青弯曲梁流变仪(BBR) 测得沥青的蠕变柔量,通过对蠕变试验数据在时域内进行离散,根据蠕变与松弛之间的本构关系建立松弛弹性模量和蠕变柔量的数佳迭代表达式.从迭代表达式可以计算出沥青在基准温度下的松弛弹性模量.使用时温等效换算法则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松弛弹性模量主曲线,分析松弛弹性模量主曲线特性可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为工程上选择合适的沥青提供参考。
    王卫锋 陈国雄 马文田
    2007, 35(2):  69-74. 
    摘要 ( 291 )   PDF (355KB) ( 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观音沙大桥为背景,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分析,寻求有普遍意义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效应.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对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了太阳辐射、风速等边界条件和导热系数、比热等计算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值.模拟计算的温度场与实测温度场吻合得较好,根据模拟的温度场进行结构计算所得的应力和挠度也与实测值相当吻合,从而可以利用当地气象局实测的气象数据来实时模拟混凝土箱梁温度场并进行温度场的温度效应分析。
    孙树民 徐利明
    2007, 35(2):  75-78. 
    摘要 ( 283 )   PDF (223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应用到透空式防波堤的减振控制中,建立了在随机波浪作用下安装了TLD 的透空式防波堤的动力反应方程,通过算例讨论了TLD 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选择TLD 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透空式防波堤的随机波浪反应.
    材料科学与技术
    洪浩群 何慧 贾德民
    2007, 35(2):  79-84. 
    摘要 ( 314 )   PDF (390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聚丙烯(PP) 与3 种羊休(马来酸肝、甲基丙烯酸甲西旨和丙烯酸丁酣)的固相接枝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接枝物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采用的raml 方程研究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接枝物的Avrami 指数n 和PP 的相近,在0-3 之间,说明接枝物存在混合式的成核生长方式.接枝支链充当异相成核剂,提高了成核速率,降低了结晶活化能;同时,接枝支链阻碍了PP 基体的结晶进程,延长了接枝物完成结晶的时间.PP 和PP 接枝物结晶参数的拟合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说明的raml 方程能有效地描述三羊体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
    吴宏武 张韶眈 许海航
    2007, 35(2):  85-88. 
    摘要 ( 327 )   PDF (245KB) ( 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螺旋流道模具模腔狭长的特点,通过测量制品长度研究了脉动力场对注塑过程中熔体充模能力的影响,进而利用高灵敏度的熔体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对熔休充模及保压过程中的模腔压力进行了实时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脉动力场作用下,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长度增加,充模压力提高.分析证明,由于振动的引入,熔体粘度降低,压力传递过程损耗减小,熔体充模能力提高,有效保压时间延长,有利于制品的填充压实.
    马文石 汪军 栾崇林
    2007, 35(2):  89-92. 
    摘要 ( 239 )   PDF (266KB)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乙烯醇(PVA) 与四乙氧基硅炕(TEOS) 通过原位溶肢-凝肢法制备了PVAl Si02 有和ν无机杂化溶肢,并将显色剂和植物醋酶分散于溶肢中,干燥成膜,得到一类透明度高、亲水-亲丙嗣性可调、贮存性好的传感膜.该传感膜在乙酸-α-荼西旨溶液中,会于可见光520nm 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传感膜在制备后的12 天内活性明显下降,之后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冷藏活性下降率要比室温保存的小很多.但不论是冷藏还是在室温下保存,被固定在杂化膜中的酶活稳定性都比在溶液状态下的明显提高.
    胡玲玲 黄小清 汤立群 邱燕红 张红
    2007, 35(2):  93-96,111. 
    摘要 ( 445 )   PDF (328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一些数据处理方法量化图片信息,分析了长方体泡沫铝试件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的即时相对密度变化和纵截面孔隙率分布及变化情况.用该方法得到的即时相对密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与前期工作的结果相吻合;力曰:载时,随着应变的增加,纵截面各部分的孔隙率都减少,变形发生在整个试件中,但整个纵截面上的孔隙率变化不均匀,上下两端孔隙率的变化率要低于中部,这主要与加载平台对试件两端的约束有关;随着应变的增加,孔隙率的变化率在整个纵截面上趋于均匀.
    赵纯 张勤远 陈东丹 姜中宏
    2007, 35(2):  97-101. 
    摘要 ( 247 )   PDF (344KB)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熔融法制备了Er3+ /Yb3 +共掺TeO2 -GeO2 - BiO 3 -K2 O玻璃样品,对玻璃进行了差热分析并测试了玻璃的吸收光谱和上转换光谱.应用Judd-Ofelt 理论计算了Er3 + /Yb3+共掺绪暗铅钳玻璃的3 个强度参数,及Er3+ 各能级的振子强度、自发辐射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和辐射寿命等光谱参数.通过977nm 的激光二极管抽运,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绿色(522 和546 nm)和红色(658 nm) 的荧光发射,分别是由于Er3 +211/24I15/24S3/24I 15/24F9/24I15/2 跃迁而产生.强烈的绿光和红光发射均来源于双光子吸收过程.
    曾令可 邓伟强 方海鑫 王慧 税安泽 刘平安 程小苏 刘艳春 张海文
    2007, 35(2):  102-106. 
    摘要 ( 336 )   PDF (351KB) ( 9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 CFD ) Fluent 软件研究陶瓷烧成过程中NOx 的生成机理,以探讨陶瓷烧成中影响NOx 生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烧成过程中NOx 的生成主要受到升温速度、烧成温度和烟气流速的影响.因而,在工艺条件及产量九许的情况下,应该适当降低陶瓷烧成的升温速度或是通过改善窑体结构、增大窑内烟气流速、提高烟气均匀性、减少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来减少NOx 的生成.
    程小苏 方海鑫 刘泽昊 张迎元 王岳 王永朝 梁志先 曾令可
    2007, 35(2):  107-111. 
    摘要 ( 308 )   PDF (352KB) ( 1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传质和传热方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喷雾干燥制备陶瓷微球过程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用Fluent 软件模拟喷雾造粒的颗粒大小和运动轨迹.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确定了适合制备陶瓷微球的喷雾塔操作参数:当空气入口温度为573K ,废气出口温度为388K ,废气出口压力为-350Pa 时,喷雾头最佳旋转速度为12000r/min.
    苏达根 何娟 张京锋
    2007, 35(2):  112-115,124. 
    摘要 ( 307 )   PDF (320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硅烷偶联剂A 的水溶液喷涂于石料及水泥肢砂表面,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强度检验及崭附性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硅;比偶联剂对乳化沥青、普通沥青与石料及水泥肢砂界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A 处理后的花岗岩、砂粉和水泥净浆粉末的红外图谱均存在明显的CH2 吸收带,在表面形成了一层偶联层,此偶联层增强了它们和乳化沥青、普通沥青之间的崭黏将0.6% 硅烷偶联剂A 水溶液涂覆到水泥肢砂界面,再以乳化沥青和普通沥青连接试件,其28 天抗折强度及28 天抗拉强度可分别提高20% 和60% ;花岗岩石料浸泡硅烷偶联剂A 水溶液后与乳化沥青的衷覆面积、与普通沥青的崭附级数均有提高.
    金雪莉 曾令可 何真 税安泽 骆祥宇 李萍
    2007, 35(2):  116-120. 
    摘要 ( 286 )   PDF (317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粉煤灰、矿渣和窑灰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组成的复合体为试验对象,采用无电极电阻率测试仪、水化热测定法和扫描电镜(SEM) 等研究了不同体系的水化特性,并测定了砂装的抗折和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窑灰中的可溶性碱和硫酸盐成份,能为激发粉煤灰和矿渣的潜在活性提供必要的碱性环境,提高了大掺量混合材体系的早期强度.
    韦江雄 余其俊 曾小星 白瑞英
    2007, 35(2):  121-124. 
    摘要 ( 413 )   PDF (259KB) ( 11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分形模型来模拟水泥浆体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孔体积分形维数D 和孔隙率P,孔径分布的关系式;根据所得公式预测混凝土的孔体积分形维数D在0到3 之间,并且D 值随孔隙率减小和孔径分布范围变宽而增大.同时运用压呆法(MIP) 测定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的孔结构,进行孔体积分形维数计算,发现孔体积分形维数与强度之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
    黄文新 殷素红 刘行 韦江雄 文梓芸
    2007, 35(2):  125-130. 
    摘要 ( 286 )   PDF (399KB) ( 7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模拟和加速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广州地铁工程混凝土对地下水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将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混凝土试件在20 ℃含有Cl- 和SO2/4-的模拟地下水溶液中养护,其与标准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比随龄期持续下降.浸泡40 天时混凝土芯样中Cl-含量接近标准规定的限度,升高温度和干温交替加速试验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