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政策

  • 开放获取声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主要报道土木、建筑、机械、电力、化工、轻工、无线电、自动化、计算机、交通、材料、食品、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顺应国际开放获取运动的潮流,切实促进科技论文的应用与传播,推动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2003年起就声明成为一种开放获取(OA)的期刊,致力于科技知识的分享与传播。本刊采用“CC BY-NC: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协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这意味着本刊允许任何非商业用户免费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本期刊内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引用本刊文献内容需注明原作者姓名,以尊重原作者劳动成果,并注明本刊发表刊期及来源网址,同时标明是否对原始作品做了修改。未经原作者及本刊同意,不得将本刊已发表论文(作品)或其衍生作品运用于商业目的。除网络自身的访问限制外,用户在使用文献时不受财力或技术的限制。本期刊开放获取政策符合DOAJ对开放存取的定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维普、万方网和中国知网,向公众开放期刊所有科技论文的非商业使用。本刊所有文章一经出版公开,将立即通过本刊官方网站(https://zrb.bjb.scut.edu.cn)实行开放获取,免费为读者提供全文服务。本刊不单独收取开放获取的文章处理费。

    论文费用声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录用文章视情况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并全部支付稿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向作者支付稿酬或向审稿专家支付审稿费时,需代受托人进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收取版面费时,需向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并依法缴纳税金。受托人需向《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和相关信息(可在期刊网站采编系统中填报)。

    评审过程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严格控制学术问题,避免感情问题,采用“三审制”和“双盲审稿”,保证期刊发表论文质量。通过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等多个审核环节,充分保障刊载文章的质量。本刊采编系统采用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协同采编系统(https://zrb.bjb.scut.edu.cn),移动端采编系统——微信公众号,可满足专家审稿和作者查询的需要。

    编辑初审:判断稿件内容是否符合本刊收稿要求,查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并采用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https://check.cnki.net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低于18%的稿件视为合格,进入编辑初审,重复率超过18%的稿件编辑会具体比对重复的内容,视情况决定是否接收。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剔除质量较弱、创新性不足的文章,通过初审的文章分配合适的专家进行审稿。编辑初审周期为1~5天。

    专家外审:严格执行双盲同行评议制度,稿件由2位来自同一专业的外部审稿专家审阅,论文的审查过程是双盲的。如果两位外部审稿专家都认为论文质量差,则不建议发表,文章将被拒绝。如果两位外部审稿专家都认为论文质量很好,那么这篇文章将被纳入最终审查。如果一位外部审稿专家认为文章质量好,建议发表,而另一位专家认为论文质量未达到发表要求,则提交主编审查,看是否需要作者修改后复审或另送第3位专家审阅,并根据复审或第3位专家的意见决定是否接受、拒绝或修改专家意见。专家外审周期为2~3周。

    稿件退修:通过外审的稿件需要作者结合专家外审意见和编辑部审稿意见进行返修,并填写稿件修改说明书(详见期刊网站下载中心)逐条详细回复专家外审意见,退修回的稿件提交给主编终审。

    主编终审:外审后作者退修完成的稿件由主编综合编辑、专家外审及复审意见,结合稿件内容给出具体的终审意见,并给出稿件修改或录用与否的最终意见。主编终审周期为1~2周。

    版权声明

    对通过《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协议国际版”协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legalcode.zh-Hans)进行授权的个人(包括论文作者)或组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据该公共许可协议的条款和条件授予您在全球范围内,免费的、不可再许可、非独占、不可撤销的许可,以对授权作品(Licensed Material)行使“协议所授予的权利”。任何非商业用户可以免费分享(包括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和发行本作品)及演绎(包括修改、转换、以本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本刊作品。非商业性使用指该使用的主要意图或者指向并非获取商业优势或金钱报酬,这意味着您不得以任何形式行使授予您的权利去谋取或获得商业利益或私人金钱报酬。若交换过程中未涉及任何商业利益或私人金钱报酬,通过数字文件共享方式或其他方式用授权作品去交换其他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将不被视为谋取或获得商业利益或私人金钱报酬。

    作者拥有文章的著作权,并拥有“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协议国际版”协议所授予的权利。《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作者所发表的文章支付稿酬,其中预付了文章的使用费,本刊与论文作者约定,作者将论文的商业性使用权转让给本刊,本刊有权与有关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出版者合作,以及在本刊网站、微信公众号使用文章电子版本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而不再向作者支付使用费。作者向本刊投稿的行为视为已经了解和同意上述声明和约定。

  • 发布日期:2022-08-29 浏览: 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