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件注意事项


  • 收到稿件退修通知及审稿意见后,请逐项阅读审稿意见,认真对稿件进行修改、完善;稿件修改完成后需一并按规范格式填写稿件修改说明,在稿件修改说明中逐条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说明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以及是否在文章中作了相应的修改,如果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或未做修改,请说明理由。“稿件修改说明”模板可至《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站首页“相关下载”区下载。修改稿件原则上应经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审读,审读后再按要求上传至审稿系统。

    1. 为了便于了解稿件的修改情况,请注意以下几点:

    (1)在投稿系统中上传修改稿时一并上传稿件修改说明。

    (2)为了不使读者产生与审稿人相同的疑问,所作的说明或解释应尽可能反映在稿件中,而不应只写在给编辑部的回信中。

    (3)在修改稿电子文档中以下划线或不同颜色标出所有此次修改过的内容。

    (4)修改说明要有作者的署名,作者顺序与稿件中作者顺序应一致。

    2. 文章题目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长短适宜(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词和化合物应写全称,中英文标题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3.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

    4. 国外作者姓名写全称,名字部分不要缩写;单位用中文写出其名称、城市、国家和邮政编号。

    5. 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以下信息:

    (1)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E-mail;有通信作者的,通信作者所需注明的信息要求同第一作者。

    (2)基金资助项目的基金名称和项目批准号,以及相对应的英文。

    (3)刊出文稿将由本刊提供给有关文摘及全文检索系统,如作者不同意提供请注明,否则视为同意。

    6. 快讯稿件需同时附上简短的中文和英文摘要。

    7. 各类稿件均需5~8个关键词,化合物和表征手段等采用中文名称,不使用分子式和英文缩写,中英文关键词应完全一致。

    8. 本刊现已被《工程索引》(EI Compendex)、《SCOPUS》、《EBSCO》等国际数据库收录。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提升文章被国际同行引用的机会,研究性论文需附带内容详细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中文摘要要求500字以上。注意事项如下:

    (1)摘要应客观充分地反映文章的创新点和主要内容,并与正文相符。

    (2)请按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顺序撰写,详略得当。研究目的用1~2句概括即可;实验方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新方法应加以详细描述;重要的实验结果应给出具体数据。

    (3)摘要中不应引用图表和参考文献。

    (4)缩写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先给出全称,然后在括号中注明缩写。

    (5)英文摘要的撰写一定要符合科技英语的写作规范及习惯。

    (6)英文摘要排在参考文献之后。

    9. 请作者重视前言部分的撰写,注意事项如下:

    (1)在前言中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引用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近2~3年的最新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2)介绍背景时不应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请引用发表在本刊及国内其他期刊上的相关文献。

    (3)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前面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便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4)前言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

    (5)前言中不应描述实验结果、研究结论。

    (6)当提到文献的作者时,只需写出第一作者的姓氏,多于一位作者时后加“等”,文献编号紧接其后,如“Munroe等[3]”。

    10. 实验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分清层次,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

    11. 实验部分写作注意事项:

    (1)应较详细地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能够使他人进行重复实验为准。

    (2)主要试剂和仪器应在描述实验方法和步骤时给出完整的名称及生产厂家、规格和型号,试剂和仪器一般不单独列为一节。

    (3)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

    12. 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1) 对于量名称的使用,需注意:不应使用已废弃的名称、同一个量名称不应有多种写法、不得使用自造的名称、应优先采用标准化的新名称。

    (2)对于量符号的使用,需注意:应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量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且为斜体、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不能把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

    (3)使用单位符号需注意:单位符号均采用正体字母,要注意区分单位符号的大小写,要特别注意组合单位的构成规则,不应把一些不是单位符号的“符号”作为单位符号使用,不能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书写量值时单位符号应写在全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留适当的空隙,使用单位符号不可张冠李戴。

    (4)特别注意,温度单位在同一篇文章内应统一用K或℃。

    13.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要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插图或表格表达一次,能合并的图尽量合并,能用文字叙述时 (如仅3~5个数据) 尽量不使用图、表。

    14. 图题和表题中英文对照,其它文字均采用中文。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内“空白”代表未测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15. 插图、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仅从图、表及其标题和注释等内容就可获知有关实验对象、方法、条件及结果等信息。为提高图、表的自明性,应注意如下几点:

    (1)图题和表题应详细完整。

    (2)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的实验条件。

    (3)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

    (4)图、表中的非专有名词不用缩写。

    16. 插图、表格的表达形式要规范,具体可参考本刊网站“作者须知”中的“图表规范要求”。

    17. 研究论文需有结论。结论是对全文工作的简要总结,它是结果与讨论的延伸,而不是结果与讨论的简单重复,也不应与摘要雷同。结论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文实验结果揭示的原理和普遍意义、与以往文献工作的异同、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18. 凡论及前人工作和观点时均应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另需注意:

    (1)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格式准确。

    (2)按顺序写出作者的姓名,姓前名后,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列出,各姓名间加“,”间隔,若超过3人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文献的作者名字部分用缩写(大写)、姓氏全大写。

    (3)姓名、刊名等都不加缩写点。

    (4)中文期刊文献需同时著录其相应的英文,英译文中作者姓氏全部大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为双字的两字之间是否用连字符连接遵照原文。

    (5)期刊的“年、卷、期”(某年某卷的第几期)不要漏写。

    (6)作者未亲自查阅其原文的文献请不要引用。

    (7)据统计,修改稿参考文献中的差错率约为50%,即每两条文献中就会出现一个错误,因此请务必对照原始文献认真核对以保证所引文献正确。



  • 发布日期:2010-11-17 浏览: 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