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04年 第3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4-10-20
    张正国, 余昭胜, 方晓明, 等
    2004, 32(10):  1-5. 
    摘要 ( 131 )   PDF (330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 FC-72 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 ×翅片高) 分别为 50 μm ×190 μm, 50 μm ×250 μm,100 μm ×150μm和 100μm ×300 μm 的 4 种强化面芯片表面的流动与沸腾传热性能, 探讨了FC-72过冷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 并与光滑面芯片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FC-72 过冷度的增大, 所有实验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增大.强化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低于 85℃, 而光滑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高于85℃.在相同过冷度下, 强化面芯片的最大热流密度是光滑面芯片的 7~ 9 倍, 表明微翅片结构能显著地强化不带电介质 FC-72的沸腾传热。
    梁基照 蒋兴华
    2004, 32(10):  6-9. 
    摘要 ( 111 )   PDF (287KB)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声学原理分析了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隔声行为, 以更深入地揭示其隔声机理.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并预测了玻璃微珠填充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结果显示:隔声量与微珠体积分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在较低的噪声频率下, 隔声量对噪声频率的敏感性较强;当微珠含量一定时, 隔声量随着微珠粒径的增加而下降.声波遇到粒子时发生反射、散射和折射等行为是复合材料隔声性能提高的主因。
    刘英, 陈维平, 张大童, 等
    2004, 32(10):  10-14. 
    摘要 ( 131 )   PDF (252KB)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等通道转角挤压时不同工艺路径对镁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采用模角 φ=120°的模具, 以 A, BA , BC , C 四种工艺路径对 AZ31镁合金进行了等通道转角挤压, 分析测试了室温下挤压试样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 相比于 A, BA , C 路径挤压, BC 路径挤压容易实现较多的挤压道次和变形量;多道次挤压后, 镁合金的晶粒得到显著细化, 力学性能也显著改善, 但不同路径的影响不同.当挤压12道次时, BC , BA 路径挤压试样的屈服强度显著下降, 延伸率大幅度提高;A, C 路径挤压试样的屈服强度变化较小, 延伸率的提高幅度也小.
    徐进 叶邦彦
    2004, 32(10):  15-19. 
    摘要 ( 133 )   PDF (230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对中碳钢所进行的高速车削实验的观察‚对高速车削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和表层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和材料硬度是决定切削过程中材料变形的主要因素‚切削热使被切削材料产生高温软化‚形成特有的工件表面犁垄和熔融金属涂抹现象‚工件表层材料因切削高温出现二次淬火及回火现象‚显微硬度发生改变‚并出现了硬脆的白层组织.切削过程中的刀—工相对运动和切削热现象对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切削用量增大‚切削热和摩擦热增大‚形成了高速车削工件表面特有的微观形貌和表层微观结构。
    牛卫中
    2004, 32(10):  20-23. 
    摘要 ( 167 )   PDF (176KB)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工艺设计人员制订工艺、设计模具提供依据‚对薄壁圆管件锥面型冲压缩口工艺进行了分析.在工件材料为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假设下‚应用考虑厚度变化的轴对称塑性薄壳理论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出了不同锥角及库仑摩擦系数情况下工件缩口变形区应力的变化规律与分布模式‚据此推导出了工件成形阶段最大应力、缩口力与最终壁厚、弧面曲率半径、所需管坯长度及小锥角时极限缩口系数的计算式‚这些公式均易于推广应用到变形强化材料圆管件的分析中.
    孙春华 朱荻 李志永
    2004, 32(10):  24-27. 
    摘要 ( 87 )   PDF (300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精确地预测电解加工精度‚采用了 BP 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建模.在分析影响加工精度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征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输入层和中间隐层的维数‚从而确定了模型的结构.用试验参数对模型结构进行训练‚最终建立了一个用于电解加工精度预测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的精度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误差可以控制在10%以内‚具有很高的精度预测能力。
    刘金平 杜艳国 陈志勤
    2004, 32(10):  28-31,35. 
    摘要 ( 124 )   PDF (208KB) ( 9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确定区域供冷系统冷冻水输送管线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的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为系统的年度费用‚由冷冻水二级泵的年运行费用、冷冻水输送管线冷量损失费用、二级泵功耗导致的冷水温升所产生的费用、冷冻水二级泵的折旧和维修费用以及冷冻水输送管线折旧和维修费用5个部分组成.考虑全年变负荷运行的特点‚在部分负荷时假设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不变‚采用变频泵调节流量.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区域供冷系统‚存在最优的水流速度和保温层厚度;冷水输送距离对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没有影响;最优水流速度随电价升高而降低‚随设计冷负荷增大而升高;保温层最优厚度随电价升高而增加‚随设计冷负荷的增大而稍有增加。
    吴国玥, 蒋金良, 吴国沛, 等
    2004, 32(10):  32-35. 
    摘要 ( 100 )   PDF (162KB)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力市场交易模式的制定以及交易中的阻塞管理是保证电力市场健康运营的关键.文中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针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初期的特点‚基于对广东省电力市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和阻塞管理方法‚在进行阻塞管理时考虑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减少值最低‚并通过负荷阻塞分配因子进行阻塞调度费用的分配.文中最后用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于电力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电网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马新军 胥布工
    2004, 32(10):  36-40. 
    摘要 ( 113 )   PDF (192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矩阵不等式技巧‚得到了一个新的具非线性时变扰动的不确定多状态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判据.系统中的时滞是未知定常的‚时变参数的不确定项是范数有界的‚而非线性扰动项满足一定的线性约束.基于矩阵不等式技巧和 Lyapunov 泛函方法‚得到了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形式给出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判据.最后‚通过两个示例表明‚与文献方法相比‚采用文中所提方法可减少结果所存在的保守性‚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肖明 谢胜利
    2004, 32(10):  41-45. 
    摘要 ( 102 )   PDF (213KB)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寻线性非奇异盲信号混叠的不同分离算法有不同分离矩阵的原因‚在改进的盲信号分离模型下‚证明了一个理论结果:如果不考虑线性比例缩放‚仅考虑旋转因素‚分离矩阵的确切数目是源信号个数的阶乘.文中利用代数理论和二阶统计量方法‚提出了通过求解二次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来得到分离矩阵的算法‚同时介绍了一种利用矩阵变换的分离矩阵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李中华, 毛宗源, 郑日荣, 等
    2004, 32(10):  46-50. 
    摘要 ( 116 )   PDF (200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利用新兴的人工免疫算法优化电梯高峰客流动态分区的新方法‚实现了非连续楼层的优化计算.剖析了电梯交通的动态分区模型‚设计了动态分区模型的人工免疫算法‚并对之做了比较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动态分区在处理客流分布不均匀的电梯交通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该算法能快速地找到电梯交通的最优分区或者次最优分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杨劲涛 郭荷清
    2004, 32(10):  51-55. 
    摘要 ( 113 )   PDF (203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黑盒技术在分布式软件系统测试中的应用‚提出了系统位态和预期位态的概念.在执行系统测试时‚测试用例对系统位态具有控制作用‚系统位态与相应的预期位态则表现出模糊性‚运用模糊蕴涵逻辑进行研究得到了如下结果:测试用例对预期位态的作用关系是模糊控制关系‚其控制程度取决于软件的质量;基于这种模糊控制关系和模糊推理规则‚得到了被测软件通过测试的标准值‚使测试通过的判定得以量化;文中还得出了量化的系统测试通过准则‚并将其应用于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
    林满山, 郭荷清, 尹剑飞, 等
    2004, 32(10):  56-61. 
    摘要 ( 101 )   PDF (229KB)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克服传统的集中式单点登录解决方案中单点失效的缺陷‚适应企业间单点登录动态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基于 Liberty 单点登录协议‚提出了基于信任度的网络应用对等单点登录模型.通过把对等概念引入单点登录‚使企业间应用的单点登录范围可以进行动态设定.通过建立单点登录信任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身份联合和单点登录过程‚并解决了企业间应用在单点登录情况下的用户个人信息交换策略、授权管理等问题.分析表明‚企业内部应用间的单点登录‚适合采用集中式的单点登录;一旦单点登录跨越了企业边界‚则适合采用基于信任度的对等单点登录;在实际应用中‚宜采用两者的混合体。
    符锌砂 王彦军 贾德良
    2004, 32(10):  62-66. 
    摘要 ( 143 )   PDF (195KB)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基于 B/S 架构的广州市城市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开发目标、系统总体设计和各个子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路网级管理子系统‚项目级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对系统开发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宜的技术方案.
    苏卫国 卢辉 李林生
    2004, 32(10):  67-70,75. 
    摘要 ( 110 )   PDF (200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估应用冲击压实技术处理后旧水泥砼路面的承载能力‚为加铺层的设计提供计算参数参考值‚必须进行回弹模量现场试验的研究.文中在分析利用弯沉法测定、评价冲击压实破裂稳固后旧水泥砼路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承载板测定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性;通过对大量实测承载板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冲击压实处理后旧水泥砼板及板下基层回弹模量的量值范围及变化规律‚用来评价路面的残余承载能力‚并可作为加铺层设计的计算参数参考值.文中还论证了冲击压实技术在处理旧水泥砼路面时的力学效能。
    罗毅 郑乐怡 李吉涛
    2004, 32(10):  71-75. 
    摘要 ( 140 )   PDF (188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材料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出发,假设混凝土先受压破坏,引入修正系数,得到了修正后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构件抗弯、抗剪设计理论,由此考察了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构件的脆性破坏机理和特性.最后通过一个玻璃纤维筋用于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例,初步验证了修正后的设计理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姜建国 严媛 宋冬林
    2004, 32(10):  76-79. 
    摘要 ( 79 )   PDF (208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中根据两种藻———Dunaliellabardawil和Haematococcuspluvialis的PsycDNA保守序列以及 6种植物———Arabidopsisthaliana , Oryzasative , Tageteserecta , Lycopersi conesculentum , Capsicumannuum和Daucuscarota的Psy基因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了上游引物 5 -GAGTACGCCAAGACCTTCTA - 3 和下游引物 5 -GTTGTCATAGT CATTCTTCTC - 3 .以盐藻基因组为模板、以 4 6~ 35℃每循环递减 0 .5℃的退火温度扩增获得的大小约为 2 4 90bp的片段 , 经NCBI/BlastP同源性分析推测其为Psy基因的部分片段 .


    王兆梅, 李琳, 胡松青, 等
    2004, 32(10):  80-84. 
    摘要 ( 98 )   PDF (207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素硫酸钠(Na-CS MC )具有突出的抗凝血活性‚为了研究硫酸酯基取代度(D S )与其抗凝血活性的构效关系‚需要构建具有不同 D S 值的纤维素硫酸钠类似物化学库.文中采用酸水解和柱层析分离的方法‚获得了同一相对分子质量下具有不同 D S 值的
    Na-CS MC 样品‚研究了 Na-CS MC 的硫酸酯取代度对其抗凝血效果和对凝血因子抑制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D S 值增大‚Na-CS MC 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 APPT )和凝血酶时间(t TT )的延长作用增强‚对凝血因子Ⅱa 和 Xa 的抑制作用提高.
    袁红 杨伯伦
    2004, 32(10):  85-89. 
    摘要 ( 99 )   PDF (203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反应精馏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及应用过程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反应精馏合成乙基叔丁基醚为例‚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建立了通用的数学模型‚并用部分牛顿法进行求解.经实验结果检验‚发现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证明了模型是合理可用的.利用模型对反应精馏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寻优‚发现存在部分最优的工艺条件值:最佳总板数为16‚乙醇最佳进料摩尔分数为0.5‚最佳进料流量为0.24×10-3 mol/s‚同时也发现体系的共沸对反应精馏有负面影响.这对实现反应精馏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优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郝志峰 王宁宁
    2004, 32(10):  90-92. 
    摘要 ( 95 )   PDF(mobile) (221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贝叶斯分析方法解决模型选择问题‚针对传统的 Box-Cox 模型线性与非线性的选择问题‚将路径抽样法应用于贝叶斯因子的计算‚引进一个连续的路径参数并且假定它满足一定的概率分布‚利用该路径参数连接待选择的模型‚使计算贝叶斯因子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抽样上‚从而简化了使用贝叶斯分析方法的计算过程‚实现了路径抽样法在模型选择中的具体应用.
    郭海湘 诸克军
    2004, 32(10):  93-96. 
    摘要 ( 87 )   PDF (180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得到最佳聚类数和相应的每一类中的样本‚文中首先介绍了一种新聚类方法‚用该方法构造了一个既考虑类与类之间的分散程度、又考虑同一类紧凑程度的目标评价函数;再运用模糊 c-均值算法(FCM)进行迭代‚求得每一类的中心和隶属度值;然后运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极值点;最后运用该算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力进行了模糊分类.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