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04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20
    谢运祥 蒋麟征
    2004, 32(5):  1-4. 
    摘要 ( 127 )   PDF (172KB)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消谐PWM 控制逆变器具有较好的正弦输出波形‚针对消谐控制逆变器无低阶谐波的特点‚采用了二阶L-C 低通滤波网络.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该低通滤波器的接入将增大逆变电路的容量要求‚滤波器参数的变化将对逆变器的电流及电压输出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滤波器的设计与参数计算方法‚发现在尽可能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负担和增加逆变器电压利用系数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滤波参数‚可以使滤波器的输出性能优化.
    文劲松, 崔树标, 徐金榜, 等
    2004, 32(5):  5-8. 
    摘要 ( 142 )   PDF (183KB)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了国内注塑模具设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开展了面向装配的注塑模具设计方法的研究;采用基于广义环图树的装配模型‚运用图形库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标准模架库‚并提供了建库工具;采用基于特征的设计方法‚通过定义分型面‚由塑料制品直接生成成型零件;通过分析模具开模、脱模和合模运动的特点‚实现了模具运动模拟仿真‚从而确保了模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在 InteSolid 造型系统上实现了注塑模具CAD 系统的原型研究‚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刘崴, 汤勇, 刘亚俊, 等
    2004, 32(5):  9-13. 
    摘要 ( 108 )   PDF (224KB)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对微犁/拉削柱面三维微翅结构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三维几何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及翅片加工成形过程‚讨论了加工过程中的轴向拉力和周向推力‚分析了微犁/拉削方法产生的翻边毛刺的形成机理‚并通过试验确定了三角形拉削刀具的前角 γ 0 、刀尖角β及拉削深度α p 对毛刺的影响规律.
    陆沛涛, 吴开源, 谢珩, 等
    2004, 32(5):  14-16,21. 
    摘要 ( 96 )   PDF (169KB) ( 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焊接电弧动特性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特性‚设计了焊接电弧电子模拟负载‚提出了一种弧焊电源动特性测试的新的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 IGBT 作为可变电阻来模拟实际焊接过程中电弧的动态变化‚通过弧焊电源的动态电参数来进行综合评判‚并对所设计的电子模拟负载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IGBT 可以作为电子模拟负载来模拟焊接电弧的电流、电压的动态变化.
    李乔 吴捷
    2004, 32(5):  17-21. 
    摘要 ( 157 )   PDF (226KB) ( 8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经典 PID 控制对被控系统的参数摄动比较敏感 ,将非线性 PID 控制方法引入DC-DC 变换器, 可以使变换器具有很强的的鲁棒性、适应性和稳定性 .以 Buck-Boost变换器为例 ,给出了非线性PID 控制的仿真模型 ,针对变换器输入电压波动 、负载波动和内部参数摄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分别作了仿真试验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将非线性PID控制应用到 Buck-Boost 变换器中能够使得变换器对外部及其内部参数的摄动有良好适应性 .此外,该控制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类型的DC-DC 变换器中 .
    杨金华 吴捷
    2004, 32(5):  22-25.  doi:1000-565X(2004)05-0022-04
    摘要 ( 94 )   PDF (162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讨论了Smith 预估器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修正的Smith 预估器.该预估器引入闭环反馈控制‚结构简单‚且能跟踪扰动.对含有积分环节的对象‚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匹配时具有同 Smith 预估器同样的效果;当模型不完全匹配时通过校正‚使得系统的工作更加稳定。
    蒋金山 余英林
    2004, 32(5):  26-29,33. 
    摘要 ( 120 )   PDF (213KB)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尺度和旋转不变性纹理分类方法.首先使用对数-极坐标变换对要分类的各纹理图像进行变换‚生成对数-极坐标图像;然后以对数-极坐标图像的正则化以后的行投影数据向量构成纹理图像的特征向量;最后运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尺度和旋转不变性纹理图像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尺度和旋转不变性纹理图像的分类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周晓明 赖声礼
    2004, 32(5):  30-33. 
    摘要 ( 122 )   PDF (176KB)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建构接近于真实情形的三维旋转人头模型‚在天线处于垂直和三维旋转两种方式下‚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计算了人体接受单极天线手机的电磁辐射剂量‚研究了人体对手机天线方向图及其发射效率等辐射特性的影响‚并将倾斜操作方式与垂直使用方式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手机时选择倾斜操作方式‚在不显著影响天线通信质量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手机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强度.
    詹郁生 郑学仁
    2004, 32(5):  34-37.  doi:1000-565X(2004)05-0034-04
    摘要 ( 169 )   PDF (160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拟合的方法‚并利用 DESTIN 测试系统‚研究了集成电路金属布线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材料、不同尺寸和不同结构金属布线的焦耳热效应;揭示了在加速试验(一定的高电流、高温)条件下金属化自升温较大‚必须考虑焦耳热效应作用的原理;解决了已往用环境温度代替测试结构表面实际温度所带来的误差‚从而更准确地得到了可靠性分析的结果.
    谢汇章 雷德铭
    2004, 32(5):  38-41. 
    摘要 ( 128 )   PDF (179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钛酸铅(PZT)的纳米粉体‚通过热压的方法制备了锆钛酸铅与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共聚物形成的0-3型复合材料(PZT/P(VDF-TrFE))‚并对其进行了频域和时域介电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PZT 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PZT 体积分数约为70%时出现最大值‚并对该结果作了定性解释.时域测量结果表明‚在PZT/P(VDF-TrFE)0-3复合材料中存在3种不同弛豫时间的极化结构.
    韩双艳, 郭勇, 杨慧兰, 等
    2004, 32(5):  42-46. 
    摘要 ( 181 )   PDF (197KB)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生殖器疱疹 gD2DNA 疫苗 pcDNA3-gD 转染哺乳动物细胞 COS-7‚鉴定 gD 表达.再用其免疫BALB/c小鼠‚测定脾细胞增殖、CTL 细胞杀伤活性‚以及 CD4+ 和 CD8 + 细胞群.结果表明:pcDNA3-gD 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表达gD 抗原‚其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增加‚CTL 活性达37.69%‚明显高于 pcD-NA3组和生理盐水组;CD4+ 占T 细胞数量的33.38%‚数量较 pcDNA3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
    王海英, 郭祀远, 郑必胜, 等
    2004, 32(5):  47-50,55. 
    摘要 ( 216 )   PDF (208KB) ( 10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小球藻在自养、异养和混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细胞的生化成分(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养和混养培养的小球藻的生物量远大于自养时的生物量;异养和混养培养的小球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是自养时的2.13倍和3倍;光照对混养条件下的细胞生长有影响‚但光照强度为2.5klx 和4.0klx 时细胞生长的差别并不明显‚尤其在稳定生长期;与自养生长相比‚异养过程中小球藻的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大大减少;异养有利于亚麻酸的积累;在混养条件下‚光照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其强度对细胞的生化成分有影响.
    徐丽 蔡俊鹏
    2004, 32(5):  51-55. 
    摘要 ( 182 )   PDF (231KB) ( 1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 、经济、敏感的 PCR 检测方法 ,以直接检测出环境 、海产品等中的靶基因 ,通过PCR扩增已知携带 tlh 和 tdh基因的副溶血弧菌标准菌株, 并和常规 PCR方法比较 ,初步建立了菌落 PCR技术 ;再以副溶血弧菌标准菌株为阳性对照, 以本实验室自海洋环境中分离得到的数株野生菌株为检测对象, 采用新建立的菌落 PCR 以及常规 PCR方法对它们进行扩增比较, 进一步证明了菌落 PCR 技术检测携带相关基因菌株的可靠性.通过比较,发现菌落 PCR 和常规 PCR的结果相当一致, 两种方法均能扩增出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中 tlh 和 tdh 基因.
    郭建光, 李忠, 奚红霞, 等
    2004, 32(5):  56-59. 
    摘要 ( 140 )   PDF (171KB) ( 2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浸渍法将过渡金属硝酸盐溶液沉积在 γ Al2 O3上 ,通过焙烧制得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O/γ Al2 O3、CdO/γ Al2 O3和NiO/γ Al2 O3.通过催化燃烧销毁乙醇、丙酮和甲苯的实验 ,对催化剂活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作用下 ,三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催化燃烧的起燃温度和完全燃烧温度都明显低于它们的燃点 ,其中CuO/γ Al2 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优于CdO/γ Al2 O3和NiO/γ Al2 O3催化剂 ,它对丙酮、乙醇和甲苯的催化起燃温度分别是 180 ,190和 2 30℃ ,另外对于催化燃烧VOCs ,挥发性气体分子的极性越大就越容易被氧化
    侯志远, 刘粤惠, 陈东丹, 等
    2004, 32(5):  60-62,66. 
    摘要 ( 133 )   PDF (165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精确定量地研究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新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简称 ICP)定量分析了TeO 2 -ZnO 系统玻璃的组分与侵蚀时间的关系‚从碲酸盐玻璃结构理论与价键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水对该系统玻璃的侵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水对该系统玻璃的侵蚀过程属于连续性溶解过程‚在 TeO 2 与 ZnO 的摩尔比为3时‚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较好.
    李军, 朱冬生, 吴会军, 等
    2004, 32(5):  63-66. 
    摘要 ( 139 )   PDF (166KB) ( 8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氯化钙镶嵌到中孔的分子筛中‚以水为工作循环流体‚得到了高吸附性能的吸附蓄热复合材料‚介绍了这种蓄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其通过可逆的吸水/脱水过程蓄热的吸附蓄热原理‚并对该系列材料的吸附/解吸性能和系统的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0.55g/g‚是分子筛13X 的2.529倍‚是硅胶的2.688倍‚最大吸附蓄热密度可达1.4087×106 J/kg.
    沈慧芳, 张心亚, 刘晓鸿, 等
    2004, 32(5):  67-70. 
    摘要 ( 125 )   PDF (171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鼓泡塔中伴随有溶解臭氧自分解以及臭氧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二级臭氧化反应的臭氧吸收传质过程‚介绍了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等参数的求解方法.在鼓泡塔中当T=298K 时进行了臭氧在对硝基苯胺溶液中的吸收实验‚然后运用全混流模型‚建立了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采用 Matlab 软件中的 ODE 程序求解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增强因子的联立方程‚模拟了吸收过程中臭氧和对硝基苯胺浓度的变化‚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短的鼓泡塔中‚应用全混流模型来描述气相和液相的流体状态是可行的‚在80%的对硝基苯胺降解之前‚模拟值和实验值能很好地一致.
    彭绍玲 伍钦
    2004, 32(5):  71-73,79. 
    摘要 ( 116 )   PDF (170KB)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好氧生物膜接触氧化法处理富马酸废水‚用盾式纤维填料作为生物的支持物‚研究生物降解富马酸的原理和不同工艺条件对富马酸废水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富马酸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规律‚最佳的反应气水比为16‚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8h.
    当富马酸废水COD 和 BOD 5 分别增至1800mg/L 和520mg/L 时‚处理后的废水的COD 约为216mg/L‚BOD 5 约为114mg/L‚BOD 5 与COD 的比值为0.53.在反应器容积负荷提高到原来的7.6倍‚运行40h 后‚COD 去除率约可恢复到70%‚表明生物膜接触氧化反应器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其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廖劲松 郭勇 庄桂
    2004, 32(5):  74-79. 
    摘要 ( 102 )   PDF (240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4株能降解聚乙烯醇(PVA)的细菌‚经紫外线诱变‚得到两株具有单重抗药性的突变菌株S7(Str r ‚Kan s )和 K15(Str s ‚Kan r ).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率以及再生率的影响;将S7和 K15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进行优化‚使融合率达到4.603×10-5 .融合子F4菌株培养成活性污泥后‚PVA 降解率可达87%‚是普通活性污泥的3~4倍.
    梁满发 栾长福
    2004, 32(5):  80-83. 
    摘要 ( 104 )   PDF (163KB)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美国Columbia 大学 Herbert Robbins 教授提出的济贫问题进行了研究‚该问题要求计算每个人获得的钱数的方差.先将此问题转换为非齐次马尔可夫链模型‚推导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依此证明了当钱数趋于无穷大时‚方差趋于零;给出了计算 K=3和 N=4时问题的精确解;最后给出了 N‚K 为更大数值的 Monte-Carlo 模拟解‚并检验了模拟解和精确解的一致性.
    曲军恒 沈尧天 姚仰新
    2004, 32(5):  84-87. 
    摘要 ( 108 )   PDF (161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Black-Scholes 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有固定敲定价格的亚式期权的研究‚结合有交易费的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运用证券组合技术与无套利原理‚推出了有交易费的非线性期权定价模型.通过对方程的化简、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非线性的期权定价模型化为Cauchy 问题进行求解‚并得出具体的有交易费的亚式期权定价公式.
    黄向东, 汪胜勇, 赵克刚, 等
    2004, 32(5):  88-91. 
    摘要 ( 95 )   PDF (169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其多能源动力总成研制的实际需要‚研究并分析了基于CAN 总线的集散控制系统的拓扑布局及其适用性‚详细探讨了其通讯技术问题和若干关键模块的设计方案‚设计了以中央监控器为中枢‚以各种通信转换模块为智能节点的CAN 通信系统;通过实际制作、编程并在 GZ6110HEV 上的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姚岢 符锌砂
    2004, 32(5):  92-96. 
    摘要 ( 120 )   PDF (185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环境因素在道路线形设计中日益重要的情况‚基于道路线形与景观配合设计的原则‚提出了道路布线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相统一的思想.并进一步阐述了为达到二者和谐‚在道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和地形与植被的融合以及道路绿化等方面应充分考虑的若干问题.通过工程实际运用分析和道路线形透视图分析等方法‚阐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