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13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25
    化学化工、能源
    楼宏铭 李秀丽 王梦霞 邱学青 杨东杰 邓永红
    2013, 41(12):  1-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1
    摘要 ( 498 )   PDF (1038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纤维素酶在麦草碱木质素薄膜上的吸附量以及吸附构型的变化,并研究了pH 值对纤维素酶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pH 值在 4.8 ~ 6.0 范围内时,纤维素酶与麦草碱木质素之间存在静电斥力,而且 pH 值越高,纤维素酶与麦草碱木质素之间的静电斥力越大,纤维素酶在麦草碱木质素薄膜上的吸附越不牢固,形成的吸附膜越疏松,相应的吸附量也越少;同时,较高的 pH 值可以促使更多的纤维素酶从麦草碱木质素薄膜上脱附下来,提高纤维素酶的回收利用率.
    庞煜霞 高菲 邓永红 郭素芳 邱学青
    2013, 41(12):  6-11,23.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2
    摘要 ( 369 )   PDF (1671KB) ( 10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超滤获得氨基磺酸系分散剂 ASP 的 5 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级分,研究了不同级分对陶瓷浆料应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黑泥颗粒上的吸附量及Zeta 电位探讨其原因.研究发现:掺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截留相对分子质量 >10000)的陶浆流出时间短,流动性和分散性好,触变性小;ASP 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能提高其在黑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使颗粒间的 Zeta 电位和空间位阻增大,从而能更好地分散;单一 ASP 超滤级分的分散性能均不如未分级的 ASP,说明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 ASP 级分配合使用时,陶瓷浆体的性能达到最优,这可能与低、高相对分子质量 ASP 级分在陶瓷颗粒表面穿插多层吸附使得吸附量提高有关.
    李玉忠 马晓茜 谢泽琼 蔡梓林
    2013, 41(12):  12-17.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3
    摘要 ( 368 )   PDF (600KB) ( 6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综合热重分析法,对造纸污泥、稻草及其混合物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造纸污泥的燃烧曲线存在3 个明显失重峰,分别对应于水分的析出、不同挥发分的析出燃烧、少量固定碳及难燃有机物的燃烧;污泥的着火温度只比稻草高 5.1 ℃;在污泥中加入稻草对着火特性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污泥的燃尽温度;污泥和稻草的活化能分别在97.0 ~203.7kJ/mol 和132.6 ~253.0kJ/mol 之间,且随转化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混合物的平均活化能并非随着污泥比例的增加而单调递增.
    叶君 黎青勇 熊犍
    2013, 41(12):  18-23.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4
    摘要 ( 386 )   PDF (696KB) ( 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不同浓度和pH 值下,考察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粉末在水表面的动态接触角以及HPMC 溶液在气-液、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HPMC 粉末的润湿性不强,且受pH 值的影响不大,当 pH =4.00 时,接触角最低为86.380°;无论在气-液界面还是在油-水界面,表面张力主要取决于界面区域的 HPMC 分子链构象变化,这与溶液 pH 值和溶液浓度有关;质量浓度为0.1%的 HPMC 溶液,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随pH值增大而增大,质量浓度为0.3% ~1.0%的 HPMC 溶液,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随 pH 增大呈“∨” 形变化,说明界面区域的 HPMC 分子链构象变化复杂;油-水界面的 HPMC 与界面上的油脂分子相互作用,使得 HPMC 分子链构象变化更为复杂;当pH≥6.00 时,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随pH 值增大而减小,而在pH <6.00 时,浓度的影响更大,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上下波动.
    夏启斌 苗晋朋 孙雪娇 周欣 李忠 奚红霞
    2013, 41(12):  24-28,4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5
    摘要 ( 523 )   PDF (739KB) ( 8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重量法测定了298、303、308、313K 下CH4 、CO2在 MIL-101 多孔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估算了MIL-101 对CH4 、CO2的等量吸附热,并利用 DL- IAST 模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 CH4 /CO2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吸附分量,探讨了CO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298 K、2500kPa 时,CO2 在 MIL-101 上的吸附量为14.51mmol/g,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商业活性炭、沸石和分子筛对 CO2的吸附容量;CH4、CO2在 MIL-101 上的吸附等温线与 Double- Langmuir模型吻合很好,说明该吸附主要为双孔位吸附;CO2在 MIL-101 上的等量吸附热在19.3 ~25.5kJ/mol 范围内;与 CH4相比,CO2在 MIL-101 上的表面自由结合能更高;298K、250kPa时,MIL-101 对 CO2的吸附选择性指数为 5.6;随着压力的增大, CO2的吸附选择性逐渐减小;随着混合气中 CO2浓度的下降, CO2的吸附选择性上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黄国如 陈子宇
    2013, 41(12):  29-3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6
    摘要 ( 377 )   PDF (730KB) ( 9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2012年6 -8月4 场次实测降雨径流污染的初期冲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TSS、COD、TN、TP、TCu、Zn、总硬度、NO2-- N、NH3- N、 SO42- 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期雨水径流冲刷现象.根据其中3 场次降雨的总体结果分析发现:初期20%径流携带的TSS 负荷量为其总量的 7. 0% ~39. 4%,COD 为 20. 4% ~56. 0%, TN 为 13. 8% ~35. 2%,TP 为 16. 0% ~35. 2%;初期 30%径流携带的 TSS 负荷量为其总量的18. 6% ~ 56. 1%,COD 为37. 8% ~ 72. 6%,TN 为 22. 8% ~ 43. 2%,TP 为24. 3% ~53. 1%.对主要污染物 TSS、COD、TN、TP 的初期冲刷强度与降雨时间、降雨量、平均雨强、最大雨强、最大雨强出现时间、雨前干燥天气期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因素显著相关外,总体上表现为相关但不显著或不相关.
    高乃云 朱延平 谈超群 肖雨亮 隋铭皓
    2013, 41(12):  36-4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7
    摘要 ( 348 )   PDF (569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酸根自由基(SO4 · )是选择性小、氧化还原电位高的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 )一样能够被运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文中对热激活过硫酸钠产生 SO4 · 降解典型农药敌草隆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敌草隆浓度、过硫酸钠投加量、初始pH 值以及地下水中几种典型阴离子(CO32-、HCO3 和Cl)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活过硫酸盐对敌草隆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 >0.95), 且温度对敌草隆降解速率的影响符合阿伦尼乌斯模型(r2 >0.95);当温度在 50 ~70 ℃时,产生的活化能为(166.7 ±0.8)kJ/mol;准一级反应速率随过硫酸盐投量增加而增大, 随初始底物浓度增大而减小;最大反应速率发生在 pH 值为 6.3 时(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kobs =0.003min-1 );地下水中3 种典型阴离子对降解过程的抑制程度为 CO32->HCO3>Cl.由此可见,热激活过硫酸盐氧化法可作为降解敌草隆和其他地下水中关注较多的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途径.
    莫立焕 周志明 王玉峰 鲁礼成
    2013, 41(12):  43-4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8
    摘要 ( 329 )   PDF (3866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铁离子交换改性钠基膨润土, 制得一种非均相 Fenton 催化剂, 利用扫描电镜和X 射线衍射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将其用于光催化深度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通过建立出水 CODCr 与各因素之间的 Box- Behnken 数学模型, 对光催化处理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pH 值 2.7、 H2O2 用量 0. 2%、 催化剂用量1750mg/L)下, 处理后废水 CODCr 低至 60.44mg/L;铁改性膨润土在反应过程中具有较低的铁溶出量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动力与电气工程
    易伯瑜 康龙云 林玉键 姜凯 郭红霞
    2013, 41(12):  49-5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09
    摘要 ( 300 )   PDF (3302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传统卡尔曼滤波的无传感器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模型误差和测量误差对状态变量估计值的影响,但存在运算量大、硬件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保持原有算法优点的基础上,文中将一种最优双段卡尔曼滤波算法引入到永磁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中,在静止两相坐标系上建立相应的线性数学模型,取静止两相定子电流值和反电动势值分别作为全阶状态量和增广状态量,以此设计最优双段卡尔曼滤波算法.为提高估计的精度,利用软件锁相环结构得出所需的速度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在数学上等效,但减少了24.49%的运算时间.
    徐青山 孙鄞 丁茂生 李强 辛建波 许庆强
    2013, 41(12):  56-62,6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0
    摘要 ( 322 )   PDF (913KB) ( 1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分布式电源及负荷的特殊性,稳定性成为了制约微电网发展的因素之一.文中针对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下多个逆变器参与系统调压调频时的微电网小干扰稳定问题,对逆变器采用 P- f 和 Q- V 下垂控制,并考虑控制器和负荷网络的动态特性,建立微电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系统特征值,直观分析微电网的稳定性,证明所研究的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文中还进一步探讨了系统参数改变时特征值的相应变化,并计算了特征值参与因子, 将其作为度量的标准,为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为有效提高微电网小干扰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杜兆斌 杨泽明 谌军 邱有强 梁敬成 牛海清
    2013, 41(12):  63-6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1
    摘要 ( 314 )   PDF (587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高压海底电缆泄漏电流显著,传统的电缆护套感应电流计算方法难以直接应用.针对海南联网工程超高压海底电缆的结构特性和护套接地方式,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线芯电流轴向空间分布特性的电缆护套环流理论计算新方法.根据电磁场理论和电路定律推导出了护套-铠装层感应电动势的数学表达式.实测数据和 PSCAD/EMTDC 数值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海底电缆理论损耗分析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
    廖志伟 蓝鹏昊 崔法聚 陈开 刘义杰
    2013, 41(12):  70-7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2
    摘要 ( 345 )   PDF (470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故障电流模式,可能导致原有的馈线保护出现误动、拒动及灵敏度降低等问题.为快速清除故障区域,并发挥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的支撑作用,文中提出在传统的配电系统保护配置基础上装设方向纵联保护,并针对保护和断路器拒动而造成的故障电流无法切除的情况,提出加装含加速模块、方向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及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保护方案.最后通过 PSCAD/EMTDC 对一个含分布式电源的10kV 配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姬芬竹 杜发荣 刘慎微
    2013, 41(12):  75-8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3
    摘要 ( 237 )   PDF (2226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动机工作时活塞裙部的变形会直接影响与缸套的配合间隙和润滑状态.文中以某通用航空二冲程活塞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活塞-活塞销-连杆-气缸套组合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负荷作用下活塞裙部的变形,并通过建立二阶运动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活塞的横向位移,对活塞裙部与气缸套间的润滑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作用下活塞裙部主推力面有不同的变形;热负荷使裙部膨胀变形;机械负荷作用下裙部上端膨胀、下端收缩;热-机负荷耦合作用时的裙部变形复杂,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发动机工作时裙部两端与气缸套壁面间形成楔形空间,活塞裙部与气缸套之间能够建立油膜润滑.
    叶灿滔 马伟斌 刘金平 刘雪峰
    2013, 41(12):  81-8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4
    摘要 ( 270 )   PDF (1364KB) ( 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立了一间洁净室的物理模型,采用谐波反应法对净化空调系统逐时冷、湿负荷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围护结构和空气处理过程对冷负荷的影响,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工况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外遮阳装置的节能潜力较大,室内逐时冷负荷下降幅度最大可达13.6%;相同外界条件下,与一次回风处理过程相比,独立新风系统节能效果明显,节能率最大可达38.3%;与测试结果比较,冷负荷计算值平均误差为10%,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
    生物工程
    区镜深 葛洪 曹以诚
    2013, 41(12):  90-94,10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5
    摘要 ( 240 )   PDF (2250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褐色高温单胞菌编码内切纤维素酶 E4 的催化域(CAD) DNA 片段与丙酮丁醇梭菌编码对接蛋白的基因片段通过装配 PCR 方法,在大肠杆菌 BL21(DE3)重组表达形成融合蛋白 E4SD,然后在钙离子介导下与在大肠杆菌 BL21(DE3)表达的来源于丙酮丁醇梭菌的含有纤维素结合单元和 2 个粘连蛋白的脚手架蛋白 CipA 互相作用,在体外组装成微纤维小体.结果显示,E4SD 通过 C- 端的对接蛋白成功地与脚手架蛋白上的粘连蛋白互相作用,结合到脚手架蛋白上,且 E4SD 在微纤维小体中的羧甲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到游离状态下的 130% 与 300%,提示非纤维小体酶系的纤维素酶,特别是远缘物种的具有优良酶特性的纤维素酶可以通过将其与脚手架蛋白同样种属的对接蛋白添加至末端,从而参与到丙酮丁醇梭菌的纤维小体中来,并与其他纤维素酶在脚手架蛋白的参与下协调作用,高效降解纤维素.
    姚咏嫦 周嘉安 陈晓峰
    2013, 41(12):  95-10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6
    摘要 ( 301 )   PDF (4749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滑膜间质干细胞(SMSCs)与其他来源的间质干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和更大的软骨分化潜力.但由于 SMSCs 固有地表达 I 型胶原,这将会大大损害再生软骨的整体质量.为解决此问题,文中首先设计了可抑制 I 型胶原表达的 shRNA,并将其构建到腺病毒载体上.接着通过 Pac I 酶切反应,使重组腺病毒载体线性化并通过脂质体转染293 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的病毒初液进行滴度测定后,再次通过 293 细胞进行病毒扩增,经过纯化后,最终获得高滴度重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转染效率,利用实时定量 PCR 实验验证 siRNA 的干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包装后的重组腺病毒具有高的转染效率,能成功编译 siRNA,并具有抑制 I 型胶原表达的能力.
    李力 曹以诚 毛晓帆
    2013, 41(12):  101-10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7
    摘要 ( 304 )   PDF (788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图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算法,可有效应用于蛋白质作用网络和芯片数据聚类等领域.文中针对现有基因芯片数据图聚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性指标和子图平滑度的全局图聚类方法.为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引入子图平滑度的定义,打散每次聚类结果中产生的平滑度较低的子图,再对得到的单节点进行下一次聚类,经多次迭代后得到全局最优的聚类结果.采用一组基因组表达数据,将该方法和其他4 种常用聚类方法(经典图聚类、k 均值、SOM 及Fuzzy 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聚类过程中的平均类间重叠度和FOM'值总体上优于其他4 种算法,在将数据集分类到最佳聚类数39 时,其FOM'值分别比上述4 种方法低28.41% 、19.21% 、9.84% 和24.67% ;其分类准确度高于Fuzzy 法和SOM 算法,算法执行效率则与SOM 算法相近,比Fuzzy 法高5.94% .
    罗剑飞 林炜铁
    2013, 41(12):  107-11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8
    摘要 ( 288 )   PDF (3221KB) ( 1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硝化作用(NH4+→NO2-→NO3- )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氨氧化古菌(AOA)纯培养物和富集物的获得,以及古菌 amo 基因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的发现,说明AOA 也是氨氧化作用的贡献者;特别是很多环境中 AOA amo 的丰度是氨氧化细菌 AOBamo 的数十倍甚至上万倍,而且 AOA 具有比 AOB 更高的氨氮亲和性,这些进一步说明了氨氧化细菌(AOA)可能是氨氧化作用的主要贡献者.文中综述了 AOA 菌株和富集物的来源及基因组信息、基于系统发育的 AOA 分类、AOA 氨氧化作用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 AOA 反硝化作用的发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江学斌 林健聪 梁世中
    2013, 41(12):  115-119,12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19
    摘要 ( 411 )   PDF (774KB) ( 8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发酵工艺,通过单罐恒化培养对组成型毕赤酵母 X- 33 产木聚糖酶 XYL1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比生长速率与菌体生产率和产物生产率的关系.基于动力学研究,在 50L 发酵罐中采用分段控制工艺表达 XYL1.结果表明:比生长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基本符合 Monod 方程,最大比生长速率为 0.35 h-1 ,饱和常数为 0.38 g/L;当比生长速率介于 0.024 ~0.212 之间时,XYL1 生成动力学模型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比底物消耗速率与比生长速率呈线性关系;最佳稀释速率为 0.316 h-1 ,实验预测的最大菌体生产率为 7. 509g/(L·h);当产物生产率最大时,比生长速率达 0.156h-1 ;最终发酵菌湿重达(415 ±12) g/L,酶活达(2788 ±85) IU/mL,实现了 XYL1 的高效表达.
    物理
    钟小丽 明芳 谢菠荪
    2013, 41(12):  120-12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20
    摘要 ( 282 )   PDF (758KB) ( 10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简化虚拟听觉重放中耳机均衡的信号处理,对耳机到耳道传输函数(HpTF)的最小相位近似特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首先,采用封闭耳道法对 20 名受试者、3 款耳机的 HpTF 进行了重复测量;然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心理声学实验分别从物理和听觉的角度研究了 HpTF 最小相位近似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在 0 ~ 12 kHz 的频率范围,测量HpTF 和最小相位近似 HpTF 的平均相关系数达 0.95,因此从物理上可以认为 HpTF 的最小相位近似是合理的.心理声学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 0 ~12 kHz 的频段中,HpTF 的最小相位近似不会引起可感知的听觉变化.
    韩光泽 陈佳佳
    2013, 41(12):  125-12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21
    摘要 ( 253 )   PDF (657KB) ( 9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场作用能够有效地强化传递过程,电场强化传热便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揭示电场强化对流传热过程的热力学机理,文中利用能量公理建立了电场作用下的基本热力学关系,定义了电场作用下的焓和吉布斯函数,导出了等温条件下焓随电场的变化以及绝热条件下温度随电场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常用的液体物质,在有效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焓在等温过程中随电场增加而减小,温度在绝热过程中随电场增加而上升;如果在系统放热过程中施加电场作用,焓减小意味着系统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温度上升意味着更利于向低温热源放热,因此电场作用能够提高传热效率.文中还基于此热力学机理提出了一个电场强化对流传热过程的原理图.
    全宏俊 林果果 邓柏昌 黄江
    2013, 41(12):  129-135,14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22
    摘要 ( 259 )   PDF (1060KB)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 “子午工程” 布设在赤道异常区深圳站的监测仪获得的 2011 年 1 月至 2012年 12 月间的电离层闪烁和总电子含量(TEC)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南地区夜间 TEC 耗尽事件与电离层闪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晚间多次观测到 TEC 耗尽和电离层闪烁同时发生的现象,强闪烁(振幅闪烁指数 S4 >0.6)和 TEC 耗尽同时发生的比例高于弱闪烁(0.2 <S4 ≤0.6)和 TEC 耗尽同时发生的比例;TEC 耗尽和电离层闪烁同时发生时,TEC 耗尽持续时间和电离层闪烁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 0.97,且 ROTI指数和 S4 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 0.68;TEC 耗尽最大值与电离层闪烁持续时间和 S4 最大值的乘积呈线性关系;华南地区夜间也观测到了 TEC 增强现象,但 TEC 增强与电离层闪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杨建梅 曾进群 张建功
    2013, 41(12):  136-14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3.12.023
    摘要 ( 242 )   PDF (847KB) ( 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生活的世界,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不仅包含以同质性为特点的高斯世界,也包含以异质性为特点的帕累托世界.文中针对复杂网络学界对异质性测度的不同看法,首先探讨了异质性的含义、分类以及基本测量方法;然后将开源软件的大众生产社区看成一种新型的组织,以 Codeplex C#社区为例,用上述测量方法去揭示这种组织结构的异质性;最后归纳出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开源社区结构异质性的具体步骤,并给出组织异质性的物理学背景与研究意义.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