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13年 第4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3-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化学化工
木素磺酸盐的亚临界状态水热转化
武书彬 李计彪
2013, 41(10): 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1
摘要
(
335
)
PDF
(832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素磺酸钙为原料,采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水热反应实验,结合GC- MS技术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水热转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木素磺酸钙水热转化产物主要为酚、酮、醛等小分子物质;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分子结构比较稳定的H-0、G-0、G-1 型酚类物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分子结构较复杂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大的G-3、G-4、G-5 型酚类物含量逐渐减少,S-1 型酚类甚至在较长时间后不再生成;木素大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 β- O-4 与 α- O-4 联接,在高温和反应时间延长的条件下,醚键结构失稳而断开,主要形成H-0 型、G-0 型、S-0 型结构单元; 在 275 ℃以上水的亚临界状态及不同反应时间下,水热转化产物中愈创木酚含量明显比其他酚类化合物高,因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与时间有利于工业上提取有用酚类化合物.
TEMPO 氧化浆特性及其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陈港 陈青霞
2013, 41(10): 7-12,1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2
摘要
(
398
)
PDF
(24934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蝴蝶桉木纤维为原料,使用2,2,6,6 -四甲基哌啶-1- 氧化物自由基( TEMPO) /溴化钠( NaBr) /次氯酸钠( NaClO) 氧化体系对纤维进行氧化,通过纤维质量分析仪、动态滤水仪和显微镜等对氧化前后纤维的形态和浆料性能进行表征; 并将氧化后的浆料用于制备透明纸,研究了NaClO 用量对纸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TEMPO 和 NaBr 用量一定时,随着NaClO 用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长度减小了0. 8mm,平均宽度增大了4.7μm,细小纤维含量增加 8 倍,纤维的卷曲指数值下降13.9 个百分点,滤水性能变差; 相比于原浆制备的透明纸,氧化浆制备的透明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大,抗张指数最大可提高 4 倍,弹性模量最大可提高 6 倍,纸页表面粗糙度最大可降低73.0 %, 透明度高达 87 %.
交联型 FSiPUA 乳液的制备及涂膜性能
肖新颜 蔡锡松 万彩霞
2013, 41(10): 13-1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3
摘要
(
418
)
PDF
(1412KB) (
7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聚丙二醇( PPG) 、端羟基丙基硅氧烷( PDMS) 、三羟甲基丙烷( TMP)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HPMA) 和二羟甲基丙酸( DMPA) 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SiPU) 水性分散体; 以SiPU 为种子乳液,加入丙烯酸丁酯( BA)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DFMA)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交联型氟硅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 FSiPUA) 复合乳液.考察了HPMA、PDMS 和 DFMA 用量对乳液聚合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马尔文粒度仪、接触角仪、FT- IR、TG- DSC、XPS 和 AFM 等表征了PUA、SiPUA、FSiPUA 的乳液特性及涂膜性能.结果表明: 当HPMA、PDMS 和 DFMA 用量分别为 5.2%、 7.0% 和 20.0% 时,可得到耐水性和疏水性良好的交联型 FSiPUA 复合乳液; HPMA、PDMS 和 DFMA 的引入使涂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吸水率减小,水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中间层对核包覆比对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的影响
邵庆辉 李辉 胡剑青 王锋 涂伟萍
2013, 41(10): 20-25,3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4
摘要
(
525
)
PDF
(6790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碱溶胀法制备了不同中间层对核包覆比的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然后通过粒径分析、粘度分析、SEM 分析、TEM 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等方法对制得的中空乳胶粒进行表征,研究了中间层对核包覆比对中空乳胶粒的形态和遮盖性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从6 到10 的增加,中空乳胶粒的溶胀程度逐渐减小,强度逐渐增加,遮盖性先增加后减小; 当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为6,7 时,中空乳胶粒表面粗糙,溶胀程度较大,空腔较大,壳层较薄,有相当数量的乳胶粒塌陷甚至破裂; 当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为9,10 时,中空乳胶粒表面光滑,溶胀程度小,空腔较小,壳层较厚,几乎无乳胶粒塌陷和破裂; 当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为8 时,中空乳胶粒溶胀程度适中,遮盖性最佳.
食品科学与技术
提取方法对香菇多糖性质的影响
赵谋明 邹林武 游丽君
2013, 41(10): 26-3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5
摘要
(
540
)
PDF
(10701KB)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回流热水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高温热水提取法提取香菇多糖,通过香菇多糖抗氧化活性、分子形态、单糖组成等指标对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提取时间内,高温热水提取所得香菇多糖的提取率最高,达14.25%; 高温热水提取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多糖溶液的黏度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下多糖溶液的表观黏度大小依次为回流热水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提取>高温热水提取;高温热水提取的多糖分子高度最低、平均粗糙度最小; 不同的提取方法会对多糖的聚集度和支链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因此影响其抗氧化活性,4 种方法提取的多糖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 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回流热水提取>高温热水提取;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多糖的单糖组成均以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
Maillard 反应体系中亚硫酸根对2-氨基-2-脱氧葡萄糖降解的影响
于淑娟 马菲 徐献兵
2013, 41(10): 34-39,4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6
摘要
(
276
)
PDF
(1542KB) (
1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果糖与铵盐在Maillard 初级反应阶段产生的一种典型的海恩氏( Heyns) 重排产物——2-氨基-2-脱氧葡萄糖为初始美拉德反应物,分别加入不同量的亚硫酸钠,在110℃下反应0.5、1.0、2.0、3.0 和4.0 h;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亚硫酸根对体系褐变程度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分别了亚硫酸根对体系中丙酮醛及2-氨基-2-脱氧葡萄糖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亚硫酸根可显著抑制反应体系的褐变,促进裂解产物丙酮醛的产生; 亚硫酸根对2-氨基-2-脱氧葡萄糖的降解没有抑制作用; 体系中少量亚硫酸根的存在有利于葡萄糖的生成,过量亚硫酸根可促进体系中葡萄糖的消耗;亚硫酸根对体系中果糖含量的影响规律与对葡萄糖的基本一致.
甘蔗葡聚糖酶解过程分子量及浓度变化规律
赵振刚 贺湘 于淑娟
2013, 41(10): 40-4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7
摘要
(
486
)
PDF
(1301KB) (
8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醇沉、酶解和超滤等方法,分离提取甘蔗混合汁中的粗葡聚糖,并以凝胶渗透色谱( GPC) 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然后,采用葡聚糖酶降解混合汁中的葡聚糖,通过GPC 及离子色谱研究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混合汁在室温下静置20 h 后,生成的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为1.02 × 106和3.57 × 103 ; 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明显下降;葡聚糖酶可将葡聚糖降解为较小聚合度的多糖,酶解产物主要以低聚合度糖形式存在;葡聚糖浓度变化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油脂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 的分批补料法高密度培养
宗敏华 刘宗俊 吴虹 娄文勇 朱定和
2013, 41(10): 47-52,6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8
摘要
(
883
)
PDF
(1172KB) (
4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 发酵产油脂的能力,采用分批补料的培养方式对其进行高密度培养,考察了初始糖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初始糖浓度为100 g /L,在该浓度下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且不存在底物抑制现象; 然后,在5 L 发酵罐中进行分批补料培养,发酵132 h 后,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 的生物量、油脂含量及油脂生产强度分别为102 g /L、48%和0. 37 g /( L·h) .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适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基于细菌酯酶活性的叠氮噻唑橙分子设计与特性验证
余以刚 黄韵 李晓凤 肖性龙 吴晖
2013, 41(10): 53-5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09
摘要
(
272
)
PDF
(4520KB) (
9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活菌检测技术,以细菌酯酶代谢活性为判断依据,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噻唑橙荧光染料———TOMA,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确证.对TOMA 的细胞膜穿透性、酯酶敏感性及对DNA 的PCR 扩增的抑制作用3 方面特性进行了初步验证. 结果显示: 10 mg /L 的TOMA 于室温、黑暗条件下与活的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 O157: H7 混合孵育10min 后菌体发出强烈荧光,表明该分子能有效穿透细菌壁膜,并与核酸有良好的结合能力; 用固定化脂肪酶对TOMA 进行体外水解,水解率达83%,说明该分子的酯键能在相关酶作用下断裂; TOMA 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联用时,该分子对细菌DNA 扩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上结果证明TOMA 分子设计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β-淀粉酶对不同品种淀粉的水解特性
黄强 陈磊 扶雄
2013, 41(10): 60-6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0
摘要
(
413
)
PDF
(680KB)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蜡质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淀粉糊化后经β-淀粉酶水解,研究了酶解产物的流度、DE 值、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热力学性质等.结果表明: 在加酶量为0.1%时,蜡质玉米淀粉的流度最大,马铃薯和木薯淀粉次之,普通玉米淀粉最小; 加酶量大于0.3%时,酶解5 h 后产物流度趋于稳定,薯类淀粉酶解产物的DE 值大于谷类淀粉酶解产物;谷类淀粉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集中,薯类淀粉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差异较大,且薯类淀粉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谷类淀粉酶解产物;普通玉米淀粉酶解产物中出现直链淀粉老化或淀粉与脂质复合物的吸收峰,而其他3 种淀粉没有吸收峰.
酶解条件对淀粉颗粒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罗发兴 伍秀英 黄强 李超
2013, 41(10): 66-7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1
摘要
(
373
)
PDF
(6274KB) (
6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控制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淀粉颗粒进行水解,制备了水解率相近的微孔淀粉,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小角X 射线散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淀粉颗粒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解率相近的前提下,加酶量多、酶解时间短的微孔淀粉破碎程度高于加酶量少、酶解时间长的样品,但后者淀粉颗粒内部及无定形区被大量水解,颗粒内部出现大的空腔; 随着水解率的增大,淀粉的焓值减小,在较高酶解程度下,酶解时间长的微孔淀粉焓值下降更明显; 在酶解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聚集态结构发生变化,无定形区及半结晶区结构均受到影响,提高加酶量主要影响半结晶区的水解,而延长酶解时间主要影响无定形区的水解.
材料科学与技术
含Cr 低合金钢在货油舱下底板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梁金明 唐荻 武会宾 张鹏程 柳伟 毛红艳 刘晓童
2013, 41(10): 72-78,9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2
摘要
(
326
)
PDF
(12776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货油舱下底板环境中的腐蚀机理并开发满足该服役条件的的低合金耐蚀钢,采用自制的货油舱下底板强酸性Cl -溶液模拟腐蚀装置,进行Cr 含量不同的低合金钢的腐蚀行为研究.测量了模拟腐蚀实验中各合金钢的平均腐蚀速率,观察了实验后各试样表面的宏观形貌,应用SEM、EDS 对腐蚀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应用EBSD 和TEM 技术分析了钢的微观结构对该环境下腐蚀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不同Cr含量的低合金钢进行了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分析. 结果表明: 货油舱下底板环境中,Cr含量为1% ~ 3%时,腐蚀速率随着Cr 含量的升高逐渐增大,点蚀现象随之变得明显; 随Cr 含量的增加,合金钢中的小角度低能晶界含量增加,同时钢的局部位错密度增加,两种微观结构综合作用促使腐蚀速率增大; 腐蚀实验结果与电化学分析结果是对应的.
变形Mg-1.5Zn-0.2Gd 合金的组织性能及再结晶过程
蔡正旭 唐荻 江海涛
2013, 41(10): 79-8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3
摘要
(
362
)
PDF
(22615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金相显微镜、SEM 和万能拉伸机等手段对Mg-1.5Zn-0.2Gd 合金热轧、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结晶组织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g-1.5Zn-0.2Gd 合金经450℃热轧和350℃退火60min 后,其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织构极密度显著降低,最大值仅为2.3; 基面织构沿着TD 方向发生分裂,角度大约为30°; 经热轧、退火处理的合金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低于热轧状态,但表现出良好的延伸性,延伸率达29.1%; 退火过程中非基面取向的晶粒在原始大角度晶界位置形核长大,是Mg-1.5Zn-0.2Gd 合金织构得到优化的关键原因.
Nb 微合金化对NM550 耐磨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胡日荣 蔡庆伍 武会宾 车英健
2013, 41(10): 86-9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4
摘要
(
360
)
PDF
(14465KB) (
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及Nb 元素的加入对NM550 耐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200℃回火时,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不含Nb 钢的晶粒长大比较明显,强度和硬度下降,韧性提高; 含Nb 钢中Nb 的析出物抑制了晶粒的长大,同时Nb 的回溶提高了奥氏体中的合金浓度、减小了析出物尺寸,在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的共同作用下,含Nb 钢展示了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当回火温度从200℃升高到250℃时,由于碳化物的粗化,两种钢的力学性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应当避免在此温度回火.
双相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分布及演变规律
李辉 段路昭 米振莉 赵征志 唐荻
2013, 41(10): 92-9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5
摘要
(
321
)
PDF
(22425KB)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双相钢( 铁素体+马氏体,DP) 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得到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达到强度和塑性的良好结合. 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和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DP 钢的微观组织,并进一步分析了残留奥氏体随形变量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残留奥氏体晶粒细小,主要呈粒状,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或马氏体的晶界位置,也有少量分布在铁素体内部; 残留奥氏体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形变量小于10%之前,之后的转变与应变成线性关系,拉伸断裂后未发现残留奥氏体.
分形结构团聚体在流场中分散混合的数值模拟
麻向军 邱忠财 陶成文
2013, 41(10): 98-102.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6
摘要
(
331
)
PDF
(1885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了解分散混合的机理及其动态细节,在经典离散元理论模型中引入范德华力和流体拖曳力,开发了二维颗粒离散元程序DEMix2D,对具有分形结构的颗粒团聚体在剪切、拉伸和剪切-拉伸混合流场中的分散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团聚体在流场中先发生变形然后再分散,分散过程中存在剥蚀和破裂两种分散方式; 流场强度相同时,团聚体在拉伸流场中的分散效率最高,碎片平均尺寸最小,在剪切流场中的分散效率最低,碎片平均尺寸最大; 在相同形式的流场中,随着流场强度增加,团聚体的分散效率提高,碎片平均尺寸减小.
PBS /ESO 共混物的力学和流变学性能
赵永青 陈福泉 吴正环 冯彦洪 晋刚 瞿金平
2013, 41(10): 103-107,1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7
摘要
(
397
)
PDF
(4219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新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 ESO) 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 进行熔融共混,制得PBS /ESO 共混物,研究了ESO 含量对PBS 力学、流变学性能以及相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ESO 可显著提高PBS 的韧性; 随ESO 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SO 含量为5. 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PBS 的15. 0 倍和1. 4 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则随之减小; ESO 能明显降低PBS 熔体的黏度,使其在更低的角频率下呈现出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 ESO 与PBS 是部分相容的,较高ESO 含量的共混物会发生明显的相分离现象.
土木建筑工程
自适应子群体米母算法及其在混凝土框架位移性能优化中的应用
魏德敏 陈贵涛
2013, 41(10): 108-1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8
摘要
(
260
)
PDF
(1209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差分进化( DE) 与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 CMAES) ,提出了自适应子群体米母算法( SaS-MA) ; 为发挥SaS-MA 的全局勘探和局部开发能力,设计了一个由删除机制和建立机制组成的子群体自适应策略; 通过一个数值实验,将SaS-MA 与DE、L-CMAES、PSO 和IP-CMAES 等算法进行了对比; 最后对一个10 层2 跨的混凝土框架进行了位移性能优化,并将SaS-MA 的优化结果与例题原始文献、目前广泛应用且性能可靠的DE、CMA、PSO 和GA 等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 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子群体自适应策略通过动态删除和建立子群体,提高了算法性能; SaS-MA 在统计学意义上优于其他4 种算法,是一个有效、可靠的全局优化算法. 位移性能优化算例结果表明: SaS-MA 在混凝土框架位移优化问题上更具有效性; 相比于其他4 种算法,同等条件下SaS-MA 能够得到最好的解,具备良好的寻优能力和收敛性.
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工作机理
刘鸿亮 蔡健
2013, 41(10): 117-12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19
摘要
(
430
)
PDF
(6422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适用于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有限元分析的核心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基于ABAQUS 大型通用有限元平台,考虑试件受力过程中多种材料泊松比变化及本构关系非线性等因素,编写了USDFLD 子程序,并建立了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有限元模型; 从应力-应变关系,钢管、核心混凝土及约束拉杆三者之间的约束作用、核心混凝土纵向应力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工作机理. 结果表明: 采用文中提出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设置约束拉杆能够减缓并延迟钢管的向外局部屈曲,使钢管屈服发生在极限承载力之前,增强钢管角部和中部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提高核心混凝土的纵向应力,从而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随着约束拉杆间距的减小,钢管角部和中部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明显增大.
劲化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性能
郑新志 蔡健 郑新华
2013, 41(10): 126-13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20
摘要
(
274
)
PDF
(3163KB) (
5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7 个不同结构的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讨论了其各自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轴压破坏特点、延性及相应耗钢量. 结果表明: 在轴压荷载作用下,设置约束拉杆的钢管混凝土柱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明显改善,但分布仍不够均衡,整体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延性提高受限; 设置劲化带后,在用钢量增加较少的情况下,钢管壁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相对于普通带拉杆钢管混凝土柱更趋均匀,提高了整体约束效应,改变了钢管的局部屈曲变形状态,提升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和延性; 劲化带宽厚比对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试件的轴压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劲化带宽厚比的减小,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承载力增大,试件发生局部屈曲时对应的纵向应变增大,延性系数增大.
基于主观评价法的现代剧场满意度评价——以广州大剧院和湖南大剧院为例
陈向荣 吴硕贤
2013, 41(10): 135-14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3.10.021
摘要
(
364
)
PDF
(1360KB)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满意度研究的方法,从使用者( 观众和演员) 的需求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以不同使用者群体、不同剧场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比较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各个分析结果为依据探讨了现代剧场的使用状况和主要问题.建立了两级层次分析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满意度总体评价影响最大的10项评价因子以及各项因子的权重,为今后的剧场建筑设计提供了指引. 问卷调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和各因子权重的比较分析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的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是合理的.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