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10年 第3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0-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化学化工
草本类木素的化学与热化学性质表征
娄瑞 武书彬 吕高金 杨卿
2010, 38(8): 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1
摘要
(
1003
)
PDF
(395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草本类植物中的稻草和毛竹为原料,采用酶解/温和酸解法来分离草本类木素,制得酶解/温和酸解木素(EMAL).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定量磷谱(31P—NMR)等手段对两种EMAL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同时利用热重一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FFIR)和热解一气相色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研究EMAL的热裂解特性.发现:稻草的聚戊糖和抽出物含量较高,而毛竹的纤维素和木素含量较高;稻草EMAL含有丰富的愈创木基(G型)结构单元,毛竹EMAL主要以紫丁香基(S型)结构单元为主;毛竹EMAL在384℃出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而稻草EMAL热解时分别在270和384℃出现明显失重峰;两种木素化学结构的差异会影响EMAL的热解性质和热解产物.
二茂铁基偶氮苯甲酸溶液的光化学和电化学行为
任碧野 张一 李崇清 刘新星 童真
2010, 38(8): 7-1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2
摘要
(
479
)
PDF
(346KB) (
10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光活性和氧化还原活性的两亲性分子--4-(11-二茂铁基正十一烷氧基)偶氮苯甲酸(FcAzCOOH),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确认与表征.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FcAzCOOH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光致异构行为.循环伏安行为研究表明,FcAzC00H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的电极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紫外光照对FcAzCOOH的电化学行为几乎没有影响.
换热器折流区域流路的传热分析及与逆流换热偏差的研究
邓先和 蒋夫花
2010, 38(8): 12-16,22.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3
摘要
(
670
)
PDF
(435KB)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流体与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比仅对换热器的有效传热温差有重要影响,不同的a代表不同的换热深度.为探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深度与长径比的关系,文中采用流路分析法对换热器壳程折流区域的传热性能进行数学分析,并与纯逆流情况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深度换热的临界点(a=1),折流区域的换热性能远低于逆流换热,应避免折流区域靠近临界点操作;换热器折流与逆流区域传热温差的偏离量随a变化,为避免偏移量过大,应控制折流区域面积占总传热面积的比例;a〈1时,为使传热温差偏移小于5%,应使折流区域面积占总传热面积的比例小于0.6/R1a,c(R1a,c为临界点逆流冷流体出口、进口温差与算术平均温差之比).文中揭示了现有换热器结构大型化之后难以实现a〈1的原因,并给出了一种可以增加换热深度受限的有效结构——壳程多通道结构.
制冷背心用于隔绝式防护服中的传热模型研究
鄢瑛 张会平
2010, 38(8): 17-22.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4
摘要
(
572
)
PDF
(357KB) (
1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芯材为石蜡、壁材为密胺树脂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制冷背心样衣,与隔绝式防护服配套使用.在室温36℃、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测定穿着未配有和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时人体胸温、背温、手温、腿温和肛温等的变化;结合人体产热、散热经验式与伍德科克人体散热理论建立模型,探讨人体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后人体平均体温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发现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后,人体胸温、背温、手温、腿温和肛温明显下降.建模计算分析表明,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后,人体平均体温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的计算值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
HPMA对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
张心亚 何艳萍 江煜灵 裴勇兵 陈焕钦
2010, 38(8): 23-2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5
摘要
(
570
)
PDF
(456KB) (
1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添加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和甲基丙烯酸(MAA),制备了软核硬壳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及其可再分散乳胶粉,讨论了HPMA用量对乳液和乳胶粉的成膜性、再分散稳定性和耐水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MA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2%时,在保证再分散稳定性的同时得到的丙烯酸酯原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成膜性好,耐水性最优;吸光度测试显示HPMA添加量小于等于1.2%时,乳胶粉再分散稳定性好,分散度达90%,吸光度平均变化小于10%;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显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胶膜有6.98和30.11℃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乳胶粒子具有两相结构;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合成的乳液粒子有核壳结构;扫描电镜测试显示原乳液和乳胶粉成膜性能优异,合成的原乳液在成膜过程中发生了微相分离,进一步说明了合成的乳液具有核壳结构.
掺杂改性TiO
2
/AC与TiO
2
/ACF的制备及其对气相甲苯的降解性能
肖新颜 杨青山
2010, 38(8): 29-33,5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6
摘要
(
607
)
PDF
(432KB) (
1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Fe、N离子共掺杂的、以活性炭(AC)和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的TiO
2
/AC和TiO
2
/ACF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选取甲苯为模型化合物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离子掺杂量、抑制剂种类、焙烧温度、载体种类以及循环使用次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在ACF上的分散效果好于在AC上;TiO
2
以颗粒状镶嵌在AC孔隙内、以膜状包覆在ACF表面,所制备的光催化剂均以锐钛矿相存在;Fe、N离子共掺杂实现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以冰醋酸为抑制剂、N和Fe离子掺杂量均为8%(摩尔分数)、500℃下焙烧2h时,所得的TiO
2
/ACF光催化剂对气相甲苯的降解活性最高,循环使用效果最好.
造纸污泥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彭林才 陈元彩 付时雨 詹怀宇
2010, 38(8): 34-3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7
摘要
(
754
)
PDF
(442KB) (
1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卫生纸厂初级污泥作为生物质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60、Tween.80)对造纸污泥同步糖化发酵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底物质量浓度100g/L、酵母接种量6%(体积分数)、纤维素酶用量25FPU/g;Tween-20能显著促进造纸污泥的同步糖化发酵,添加0.2%的Tween-20时,乙醇产率提高14%:上述工艺条件下反应48h的乙醇质量浓度达19.5g/L,是理论值的63.9%.对同步糖化发酵前后污泥及发酵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大量纤维素已糖化发酵成乙醇,仅少量半纤维素发生水解,水解产物木糖不能被酵母有效利用发酵成乙醇.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造纸污泥经同步糖化发酵后,长条状的纤维大多被破坏,同时出现了大量椭球状的酵母细胞
燃料乙醇萃取蒸馏工艺的有效能分析
杨慧 陈砺 严宗诚 王红林
2010, 38(8): 40-4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8
摘要
(
615
)
PDF
(332KB) (
10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高效节能地制备燃料乙醇,采用有效能分析法对燃料乙醇萃取蒸馏工艺的4个塔进行分析.其中醪塔由塔顶常压操作、水蒸气预热进料变为塔顶压力50kPa、塔底废醪液预热进料后,有效能效率从33.3%增加到61.0%;精馏塔塔顶压力从常压变为200kPa时,有效能效率从1.6%增加到64.0%;萃取精馏塔的萃取剂乙二醇中添加醋酸钾后,有效能效率从原来的25.0%增大到29.0%;萃取剂回收塔的有效能效率为25.9%.说明利用有效能分析法可以清晰地辨别系统能耗高的位置.
碱抽提强化的麦草浆ClO2漂白及ECF漂白流程
赵德清 陈克复 莫立焕 李军 徐峻 杨仁党 杨飞
2010, 38(8): 45-5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09
摘要
(
780
)
PDF
(430KB) (
1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常规碱抽提(E)、氧加强的碱抽提(E0)、H
2
O
2
强化的碱抽提(Ep)、氧和H
2
O
2
强化的碱抽提(EoP)对ClO
2
脱木素(D0)麦草浆进行改性,考查不同碱抽提方式的改性效果在后续漂段(D1)的体现,并就不同无元素氯(ECF)漂白流程(D0ED1、D0P、D0A/QP、D0EP、D0E,D1、D0E,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碱抽提方式对D0浆木素的改性效果不同,就对后续漂段D1的影响而言,4种不同碱抽提方式下纸浆的可漂性顺序为D0E0p〉D0Ep〉D0E0〉D0E;在4种碱抽提方式所对应的DOEDl漂白流程中,D1段ClO
2
用量的增加对白度的提升是有限的,以0.8%-1.0%为佳;D0EpD1和D0EpP流程漂白效果优于其它流程,采用D0EpD1和D0EpP流程漂后白度可分别达到82.3%ISO和83.8%ISO,均适用于麦草浆短序ECF漂白.
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的酶学性质
罗志刚 杨景峰 王敏妮
2010, 38(8): 51-5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0
摘要
(
684
)
PDF
(362KB) (
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并对相应的固定化脲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后,载体之间形成较大的团状.研究发现: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量达到24.3%;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造作用温度为70℃;固定化脲酶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较高的米氏常数,且重复使用10次后的活力仅下降约25%.说明酶解双醛淀粉能有效固定化脲酶,是一种高效的固定化酶载体
机械工程
孔群钻削机械手的运动规划和加工路径优化
邹焱飚 张铁 陈伟华
2010, 38(8): 56-6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1
摘要
(
444
)
PDF
(324KB) (
9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加工效率,对用于钢琴弦轴板孔群钻削加工的三轴直角坐标机械手的运动规划和加工路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算法对钻削过程进行运动规划,生成一条位置和速度都连续的平滑运动轨迹.然后以最短加工路径为目标,以无碰撞地绕过所有障碍物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孔群加工路径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层优化的遗传算法获得了孔群加工的优化路径.最后以6种型号弦轴板为例进行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非均匀有理B样条在线拟合高速平滑插补法
李方 李迪 黄昕
2010, 38(8): 61-6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2
摘要
(
642
)
PDF
(340KB) (
1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连续小线段加工平均速度低、路径不连续和振动冲击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拟合的小线段平滑实时插补方法.通过分析连续小线段路径的几何特性及加工工艺,提出了连续小线段的相邻段长度比准则和相邻段临界夹角准则来选择满足要求的数据点集;根据凹凸性准则对可拟合点集分段后拟合为参数曲线,通过直线和参数曲线混合插补实现连续小线段的高速平滑加工.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加工速度,减小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同时保证加工精度.
潜游式管道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赵大旭 陈柏 吴洪涛 田富洋
2010, 38(8): 66-7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3
摘要
(
658
)
PDF
(585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管道机器人在充满液体的管道中运行时的受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欧拉参数(四元数)的潜游式管道机器人六自由度空间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对于在特定的三维弯管道内沿规划路径游动的机器人,通过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计算出机器人的流场阻力并代入该动力学模型,在Mathematica环境下可计算出机器人的受力.利用该模型进行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机器人在确定形状的弯曲管道中游动时所需的驱动力.欧垃参数(四元数)的引入有效地避免了奇异性.
整体叶轮分步法数控电解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王福元 徐家文
2010, 38(8): 72-7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4
摘要
(
677
)
PDF
(438KB) (
10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的加工难题,在单步加工法的基础上对叶片电解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提出了分步法叶片电解加工工艺.首先制定了叶片的分步电解加工方案,采用切片法提取叶片加工的工艺数据,并利用整体叶轮叶片电解加工的专用软件对叶片电解加工工序的加工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对加工路径进行规划,据此计算出阴极运动的控制路径与各坐标轴运动分量,实现了叶片数控加工编程,最后通过加工试验验证该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证明,该工艺方法解决了整体叶轮叶片的加工难题,提高了叶片加工的精度,缩短了加工准备时间
纳米/超细晶切屑形成机理的有限元研究
吴春凌 叶邦彦
2010, 38(8): 78-82.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5
摘要
(
678
)
PDF
(328KB) (
10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大负前角和钝圆半径联合作用的大应变切削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较低切削速度下刀具前角和钝圆半径对切屑形态、等效应变、应力、应变速率、切削温度和主切削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刀具前角的减小和钝圆半径的增加,切削变形区中的等效应变、应力、应变速率、切削温度和主切削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刀具前角比钝圆半径影响更为显著;负前角切削时,钝圆半径的作用明显减弱;大负前角低速切削时,切屑在相对低的温度、较高的应变速率和应力下发生大剪切应变,形成具有纳籼超细晶结构和高硬度的切屑材料.
涂层刀具铣削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试验研究
乔阳 艾兴 刘战强 赵军
2010, 38(8): 83-8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6
摘要
(
645
)
PDF
(403KB) (
1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刀具磨损试验,并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刀具的磨、破损形态和磨损机理.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刀具寿命进行研究,使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和回归分析建立了铣削力、刀具寿命的经验模型.利用等寿命一效率响应曲面法,对干铣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的切削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粘结磨损和磨粒磨损是主要的磨损机理;在不同的切削速度下刀具失效形式不同;建立的铣削力及刀具寿命经验模型高度显著,进给量对铣削力和刀具寿命的影响显著;干铣加工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理想的切削用量为切削速度40~60m/min、轴向切削深度0.15~0.20mm、径向切削深度10~20mm、每齿进给量0.08~0.10mm.
微机电系统二维线圈的能量接收性能
薛凯峰 黄平
2010, 38(8): 89-9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7
摘要
(
624
)
PDF
(461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空间两线圈互感及铁磁芯线圈自感的计算方法,对微机电系统能量接收线圈二维正交绕组的接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改变接收线圈位置和夹角以及有铁磁芯和无铁磁芯情况对系统耦合系数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发现:二维正交绕组在不同的姿态下均可以得到较好的互补效果,能够防止传输效率过低;铁磁芯可显著增强系统的耦合性能.根据系统微型化的要求,选用合适的电子元器件,对后续整流电路进行了设计,研制了微型整流电路.利用自行设计的微机电系统进行的实验表明,文中设计的二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及稳定性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食品科学与技术
花生分离蛋白与蓝园鳆酶解物TGase交联产物的乳化特性
胡晓 赵谋明 任娇艳 崔春
2010, 38(8): 95-99,13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8
摘要
(
901
)
PDF
(491KB) (
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将花生分离蛋白(PPI)与蓝园碜酶解物(DPH)进行酶法交联,并经高压均质制成O/W型乳状液,研究TGase的交联作用对乳状液粒度分布、表面积平均粒径、显微结构及离心乳析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Gase可促使PPI与不同水解度的DPH交联,与交联前的电泳图相比,低分子质量亚基条带(14~31ku)消褪,高分子质量亚基条带(大于97ku)生成;DPH的水解程度对交联物的乳化性有重要影响,水解度为5.5%时所得交联物具有较好的乳化特性;交联作用提高了PPI-DPH异源蛋白的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
蛋清抗氧化肽增效剂的优化
林松毅 郭洋 王莹 刘静波 郑淋 殷涌光
2010, 38(8): 100-10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19
摘要
(
623
)
PDF
(384KB) (
9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NaCl、糖类、柠檬酸单独添加以及两两或三者合用对蛋清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增效剂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NaCl、麦芽糖及柠檬酸均能显著提高蛋清抗氧化肽的活性,可作为蛋清抗氧化肽的抗氧化增效剂单剂,三者合用时增效效果最佳,最佳组合为NaCl1.4%、麦芽糖3.0%、柠檬酸0.24%,在此条件下蛋清抗氧化肽对DPPH的IC50值(DPPH清除率达到50%时蛋清抗氧化肽的质量浓度)为0.27mg/mL,增效比可达3.96.
冷冻干燥处理后糊化玉米淀粉的性质
张本山 高凌云 陈福泉
2010, 38(8): 105-11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0
摘要
(
738
)
PDF
(443KB) (
1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糊化的玉米淀粉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a—bender黏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以及原淀粉的性质进行对比.发现冻干后的糊化淀粉具有以下特点:多数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少数呈现碎片状;其Brabender黏度曲线的趋势与滚筒干燥的糊化淀粉有显著的差异,与原淀粉类似;X射线衍射谱具有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相类似的弥散峰特征,峰强度略小于预糊化淀粉;颗粒粒径最大,为110.468um;冷水可溶性较差,透明度较低,稍高于原淀粉;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表观黏度较低,冻融稳定性优异.
浸渍冷冻载冷剂的冻结点分布与渗透性
韩光赫 倪明龙 曾庆孝 朱志伟
2010, 38(8): 111-11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1
摘要
(
659
)
PDF
(332KB) (
1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乙醇、丙二醇、盐类与水构成的三元以及四元载冷剂,采用温度-时间法,研究其组成与冻结点的关系,采用硝酸银滴定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多元载冷剂对食品明胶模型的渗透作用.结果表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45%的乙醇、丙二醇与水组成的三元载冷剂的冻结点比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水溶液低,乙醇质量分数为20%~30%时,溶液的冻结点达到最低值;盐类中的NaCl对四元载冷剂冻结点下降的影响最明显;与常用的盐水及乙醇水溶液相比,乙醇、丙二醇、NaCl与水构成的四元载冷剂向冻结明胶模型的溶质渗透量最小;乙醇、丙二醇、NaCl与水构成的四元载冷剂具有冻结点低、溶质质量分数小、渗透量小等优点,更适合作为浸渍冷冻载冷剂.
油茶籽的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描述
张喜梅 吴雪辉 李昌宝 寇巧花 李丽
2010, 38(8): 116-12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2
摘要
(
656
)
PDF
(335KB) (
1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燥对油茶籽贮藏、加工和茶油质量极其重要.为了优化干燥工艺,降低干燥能耗,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自然干燥3种方法对油茶籽中油脂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温度和堆积密度对油茶籽干燥特性的作用规律,采用3种不同模型对油茶籽干燥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油茶籽适宜采用热风干燥,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堆积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在40、55、70℃下,油茶籽干燥至相对安全储藏水分所需时间分别为20、15、13h;堆积密度为322、354、430、442kg/m
2
时,对应的干燥时间约为15、20、22、25h.常用的3种指数干燥模型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age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油茶籽的热风干燥过程,所得理论值和试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2%,说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油茶籽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率及水分含量
赤芝、紫芝三萜类成分指纹图谱的优化与比较
黄生权 魏刚 姚松君 刘翠玲 宁正祥
2010, 38(8): 121-12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3
摘要
(
589
)
PDF
(328KB) (
9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灵芝三萜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拟定赤芝、紫芝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将其初步应用于评价赤芝与紫芝的质量差异。优化后的流动相为乙腈-2%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2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5℃,14批赤芝、7批紫芝共标示出29个共有峰.鉴别了3个成分(灵芝酸A、C2,G),发现灵芝酸A的峰最强;赤芝与紫芝的共有峰相对比值较接近,但紫芝的单位生药峰面积只有赤芝的5%~10%左右,说明含灵芝制剂的质量评价应采用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获得的灵芝三萜指纹图谱表明,赤芝三萜类成分较其它文献报道多,紫芝中三萜类成分能明显检出,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腐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耿予欢 李国基 邹家兴
2010, 38(8): 126-13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4
摘要
(
604
)
PDF
(344KB) (
1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一种不依赖纯培养、可以在腐乳发酵工业现场使用的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分子技术,以腐乳发酵过程的4个阶段(前发酵、盐胚、盐水胚和后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获得了腐乳发酵物总DNA的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指纹图谱.图谱分析表明:同一批次不同发酵阶段的样品在500、750bp处均存在特征性条带,说明在整个腐乳发酵过程中某些微生物种群始终发挥着作用;不同发酵阶段具有各自特有的特征条带;对于连续4周取的不同批次的样品,其对应的各个发酵阶段的ERIC—PCR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相似性,Sorenson配对相似性系数(Cs值)在59%-100%之间.
环境科学与技术
三维电极─电Fenton耦合法降解硝基苯废水
肖凯军 王新 银玉容
2010, 38(8): 131-13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5
摘要
(
600
)
PDF
(414KB) (
1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耦合法处理硝基苯废水,考察了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废水处理效果,并与三维电极法、普通电Fenton法去除硝基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电解时间的延长和初始pH值、极板间距、槽电压、Fe
2+
投加量、曝气量的增加,硝基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硝基苯的去除率均呈先增后降或趋于平缓的态势;最佳试验参数为电解时间2.0h、初始pH值为3.0、极板间距6cm、槽电压30V、Fe
2+
投加量1.0g/L、曝气量0.8m
3
/h;在此条件下,COD及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为93.1%和96.5%.文中还通过对中间产物进行气相色影质谱联用分析,探讨了硝基苯的降解机理,并进一步证明了三维电极-电Fenton耦合法较三维电极法、普通电Fenton法具有更好的硝基苯类物质去除效果.
纳米Pd—Cu/SnO
2
复合催化还原硝酸盐氮
程建华 胡勇有 吴以保
2010, 38(8): 137-141,14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6
摘要
(
522
)
PDF
(430KB) (
9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纳米SnO
2
,并运用浸渍法制备Pd—Cu负载在SnO
2
上的双金属纳米负载型催化剂.对纳米SnO2进行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以甲酸为还原剂,在常压下考察了纳米Pd.Cu/SnO
2
催化还原硝酸盐氮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SnO
2
的晶粒粒径为8.9~10.4nm或9.3~10.7nm,颗粒粒径在10.0nm左右。BET比表面积最大为144.9892m
2
/g;催化还原硝酸盐氮的Pd—Cu配比为6:1,甲酸的投加量为16.0mmol/L时,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100.00%,催化活性达到0.119mmol/(min·g),总氮的去除率为76.23%,反应的最佳pH值为4.0.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因素
沈文浩 龙周 陈小泉 李东勋
2010, 38(8): 142-14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7
摘要
(
657
)
PDF
(324KB) (
1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自制的纳米TiO
2
对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能力,文中通过自制光催化反应系统,研究了纳米TiO
2
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过程,考察了环境相对湿度、光照强度、气体流量、甲醛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甲醛的气相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
2
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最佳相对湿度为50%,适宜气体流量为1.20L/min;光降解率并不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无限制地增大,甲醛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将降低光催化氧化降解速率.
水中盐酸四环素的超声辐照降解
马艳 高乃云 姚娟娟 郭洪光 张可佳
2010, 38(8): 147-152.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8.028
摘要
(
821
)
PDF
(389KB) (
1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了解超声波对水溶液中盐酸四环素(TC·HCl)的降解作用,探讨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H值以及阴离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可快速有效地降解水中的Tc·HCl,超声对TC·HCl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当pH值为5.60左右、超声频率为400kHz、超声功率为100W时,超声辐照20min后,1.00mg/LTC·HCl的去除率可达到88.17%;在试验所研究的范围内,TC·HCl的降解速率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提高,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溶液pH值对降解效果影响显著,碱性条件更利于TC·HCl的降解;Cl
-
和SO
4
2-
对TC·HCl的降解稍有抑制,NO
3
-
离子对TC·HCl降解略有促进,而HCO
3
-
、HPO
4
2-
的促进作用显著.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