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14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材料科学与技术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冻干粉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细胞响应
叶建东 吴华娥 何福坡 张婧
2014, 42(10): 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1
摘要
(
326
)
PDF
(11481KB)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冷冻干燥制得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干粉对磷酸钙骨水泥(CPC)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细胞实验等手段研究了PRP和PPP对CPC水化产物物相、断面显微形貌和细胞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PRP或PPP并不影响CPC的水化产物,最终水化产物均是弱结晶的羟基磷灰石;复合一定量的PRP或PPP对CPC表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细胞培养的后期,复合较少的PRP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表明PRP和PPP均有望用于提高CPC的细胞响应能力和骨诱导性.
常温下添加剂对有色Ti-Zr转化膜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左茜 李文芳 穆松林
2014, 42(10): 7-1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2
摘要
(
502
)
PDF
(4184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有机物、钒盐作为添加剂研究了两种添加剂对Ti-Zr转化膜膜层生长与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涡流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点滴腐蚀法、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研究了转化膜的厚度、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及耐蚀性能等.结果表明:同时添加钒盐和有机物,在30s内即可获得有色的钛锆转化膜;同时添加钒盐和有机物时形成的膜层致密、均匀,表面平整,膜层中氧化物含量明显增加;相较于无添加剂的Ti-Zr转化膜,膜厚增加了4倍以上,耐点滴腐蚀时间延长了3倍多,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至原来的1/6、极化电阻提高了3倍以上,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烧结温度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和性能的影响
刘泓 刘仲武 尹育航
2014, 42(10): 14-1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3
摘要
(
345
)
PDF
(6278KB)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轴承内圆精密磨削用陶瓷基立方氮化硼(cBN)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界面成分分布,并用轴承内圆磨床测试了磨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界面成分扩散深度缓慢增加,烧结温度从700℃升高到800℃,扩散层厚度从大约3μm增加到6μm左右;界面强度增加速度大于陶瓷基体材料强度增加速度;当烧结温度为750℃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与陶瓷基体材料强度相匹配,磨削时复合材料进给量达到8μm/转,磨耗体积比达到310~370,具有良好的锋利度和耐磨性能,磨削后的复合材料能观察到cBN磨损、破裂、脱落和陶瓷基材桥断裂的痕迹.
SiO2/ FSiPA超疏水杂化涂层的制备
肖新颜 时银龙 刘建峰
2014, 42(10): 20-24,3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4
摘要
(
417
)
PDF
(5081KB)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含氟硅聚丙烯酸酯(FSiPA)乳液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改性剂合成疏水性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将所制杂化乳液喷涂在玻璃表面得到超疏水涂层。考察了FSiPA乳液用量和MTES/TEOS物质的量比(M/T)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M/T值对涂层微观形貌的影响;讨论了杂化涂层的形成机理;比较了具有相同倾角的超疏水涂层与普通疏水涂层表面的自清洁特性。结果表明:,当FSiPA乳液用量为15%,M/T为5时,涂层表面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和自清洁特性,疏水性SiO2纳米粒子能够在涂层表面建立起微/纳米粗糙结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WCA)为154.0°。
螺环-双环笼状磷酸酯的合成与性质
刘述梅 冯猛 孙志松 赵建青 袁彦超
2014, 42(10): 25-3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5
摘要
(
393
)
PDF
(835KB)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含季戊四醇骨架的螺环磷酸酯二酰氯(PDD)和双环笼状磷酸酯(PEPA)为反应物,合成既有螺环又有双环笼状的磷酸酯阻燃剂PDD-PEPA,对该阻燃剂的合成条件(三乙胺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等方法对PDD-PEPA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对PDD-PEPA在氮气氛下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乙腈为溶剂、三乙胺与理论释放氯化氢的摩尔比为1.2:1、回流温度下反应10 h时可得到较高产率的PDD-PEPA;该条件下制得的阻燃剂理论磷含量为21.2%,起始分解温度为351 ℃,650 ℃时的残炭率为63.6%。
冷速对X80管线钢淬火组织和应变硬化特性的影响
端强 阎军 朱国辉 蔡庆伍
2014, 42(10): 31-35,4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6
摘要
(
364
)
PDF
(6620KB)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观组织观察和准静态拉伸试验分析了冷速对X80管线钢的淬火双相组织及其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X80管线钢通过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冷速的降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强度降低,均匀伸长率增加;当铁素体体积分数不小于5.27%时,应变硬化指数与材料的均匀伸长率正相关,与屈强比负相关;当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22.8%时,加工硬化率经历先快、后慢的两个下降阶段,后一阶段推迟了颈缩变形;淬火组织中的贝氏体随着冷速的降低,形貌由板条状转变为粒状,并生成了MA组元,通过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机制的转换保证加工硬化性能,提高了均匀塑性变形能力。
不同流场特性下的PS/HDPE共混物性能
殷小春 汤邦 曾文兵 杨智韬 瞿金平
2014, 42(10): 36-4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7
摘要
(
335
)
PDF
(19095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动态拉伸形变支配的叶片式混合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该混合装置及商品化的以剪切形变为主的Brabender转子密炼机上进行PS/HDPE熔融共混实验,分析了转子轴转速和混合时间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rabender转子密炼机类似,叶片式混合装置制得的PS/HD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混合时间的延长和转子轴转速的升高先增加之后基本保持不变;与Brabender转子密炼机相比,叶片式混合装置的转子轴转速对共混物分散相粒径的影响较小,且转速相同时达到相同的分散相粒径叶片式混合装置需要的混合时间较短;随转子轴转速升高和混合时间延长,利用转子密炼机共混所得共混物表观黏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叶片混合装置共混得到的共混物表观黏度降低。叶片混合装置比Brabender转子密炼机的混合效率高,混合效果更好。
医用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
李立风 任力 刘卅 王迎军
2014, 42(10): 44-49,5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8
摘要
(
319
)
PDF
(10797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椰汁作为基本的碳源和生长因子来源,通过添加成分明确的乙醇及酵母膏作为补充碳源和氮源, 并补加相应的微量元素,获得了成分简单明确的医用细菌纤维素培养基;该培养基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提高了细菌纤维素的发酵速率和产量,所获得的产物厚度可满足不同的医用需求。将碱液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超声波及乙醇联用对发酵产物进行纯化处理。结果表明:碱液与SDS联用时纯化效果最好;纯化所得样品的杂质N含量低于检测限,透光率高、在可见光范围内与活体角膜透光率相近,L929细胞相容性良好。
高倍率无硫低温可膨胀石墨的电化学法制备
刘定福 梁基照 戈明亮
2014, 42(10): 50-5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09
摘要
(
367
)
PDF
(979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用低污染的方法制备低温可膨胀石墨(LTEG),以天然鳞片石墨(NFG)为原料,以高氯酸溶液为电解液,通过电化学法制备了起始膨胀温度低,低温膨胀容积大且不含硫的LTEG。探讨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液中HClO4的质量分数和膨胀温度对膨胀容积(EV)的影响,采用FTIR、TGA和XRD对制得的LTE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中HClO4的质量分数可以低至50%,与化学法相比大幅降低,电解液易于循环使用,对环保有利;LTEG在200 ℃和950 ℃时的EV分别高达282 mL/g和594 mL/g,具有高倍率、无硫和低温膨胀性能;LTEG表面有羰基和羧基生成,层间存在ClO4-和HClO4插层物;在2θ为25.76 º处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非常弱,而在2θ为9.41 º处有一宽峰,对应层间距为0.941 nm;在60~330 ℃之间发生明显热失重,失重率约28%,在60~800 ℃之间的总热失重率约35%。
磁场作用下的磁流变液导电性和导热性
贾润泽 王义春 周飞
2014, 42(10): 57-62.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0
摘要
(
436
)
PDF
(2681KB)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自制的实验装置,对制备的两种不同的铁钴镍磁流变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其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导电、导热规律,并与铁钴镍磁粉本身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铁钴镍磁流变液和铁钴镍磁粉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磁场强度在0~0.92T内增大时,铁钴镍磁粉的电阻会有两到三个数量级的下降,其导热系数从4W/(m•K)增加到13.2W/(m•K),导热性显著提高,两种磁流变液的导热系数也均有提高。
化学化工
木质素改性产物的吸附与分散性能
邓永红 郭运清 邱学青 楼宏铭
2014, 42(10): 63-6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1
摘要
(
336
)
PDF
(3667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木质素改性产物(GCL1-JB)的结构对其分散稳定性及吸附特性的影响,通过向GCL1-JB水溶液中添加二氧六环制备一系列不同构象的GCL1-JB模型。利用分散稳定仪和逐层自组装技术研究不同构象GCL1-JB对水泥的分散稳定性及其吸附特性,发现GCL1-JB的构象越伸展,吸附量越小,但对水泥的分散稳定性更好。GCL1-JB构象较伸展时,能平坦地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致密平整的吸附膜,有效阻止水泥颗粒间的相互凝聚。这也是GCL1-JB分散稳定性优于木质素磺酸钠的重要原因。
木质素单体模化物热解过程的理论分析
武书彬 邓裕斌 刘超
2014, 42(10): 70-7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2
摘要
(
642
)
PDF
(842KB) (
3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深入研究木质素的热解机理,选用香草醛、香草醇和香草酸作为木质素单体模化物模拟热解过程.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不同化学连接键的解离顺序,并设计了4条反应路径(Path 1—Path 4):Path 1和Path 2都生成愈创木酚,但中间过程不同,Path 3和Path 4则分别以优先过程生成邻苯二酚和苯酚.结果表明:模化物的侧链甲基会优先解离生成CH4,C1取代基的解离顺序取决于其吸电子能力;在热解过程中,C1取代基不易直接解离,而是会优先发生外界参与下的解离;3种目标产物(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苯酚)都是可能的,且会优先生成邻苯二酚,其次是苯酚,较难生成愈创木酚;从动力学角度分析,Path 2和Path 4要优于Path 1和Path 3进行;生成同种目标产物时总是香草醇最易进行,香草醛次之,最难进行的是香草酸.
热化学储能体系Ca(OH)2/CaO的分解动力学
龙新峰 吴娟
2014, 42(10): 75-8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3
摘要
(
430
)
PDF
(861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a(OH)
2
/CaO体系是非常有前景的热化学储能介质, 其动力学研究是了解整个储能体系的反应速率及能量储、释速率的重要途径。文中采用热重分析法,对Ca(OH)
2
在氮气气氛、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Ca(OH)
2
样品分别在623.15~773.15 K和873.15~973.15 K出现两个分解失重过程,且失重率分别接近21%和2%。应用多重速率扫描法对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所得动力学参数与反应转化百分率、升温速率以及选用的模型方法有关。最概然机理函数分析表明:实验条件下, Ca(OH)
2
热分解动力学模型符合相边界反应的收缩圆柱体模型。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指前因子A的自然对数和活化能E之间都存在着线性关系。
毛细动力学在超亲水膜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力学模型
袁腾 陈卓 刘文济 周显宏 涂伟萍 王锋
2014, 42(10): 82-89.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4
摘要
(
458
)
PDF
(7462KB)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基于特殊润湿性的油水分离膜方面的研究大多只是针对于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分离效率的考察,很少涉及到膜分离过程中相关的动力学过程的考察以及量化计算。文中运用毛细力学的思想考察超亲水膜分离过程的相关物理量,将基于特殊润湿性的膜材料的膜孔归类为毛细管孔道,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超亲水膜分离油水混合物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表面张力的角度计算分析了空气中超亲水超亲油膜在水下超疏油的原理;从毛细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膜分离过程中的毛细流动速率、毛细管总渗透速率、膜通量以及临界穿透压力等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初步从毛细力学角度探讨了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分离膜的分离机理。
一种用于氟离子可视化检测的荧光探针
杨小东 汪磊 路新卫 刘瑞源 瞿金清
2014, 42(10): 90-9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5
摘要
(
309
)
PDF
(3464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丙二腈与 6-羟基-2-萘甲醛反应合成 2-(6-羟基萘-2-亚甲基)丙二腈(探针1),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氟离子。在测试体系中,探针1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为浅黄色,几乎没有荧光;加入氟离子后,溶液颜色立刻变为粉红色,且溶液显示蓝色荧光;而加入其他阴离子,溶液未显示荧光。研究还发现探针1对氟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Job’s法得出探针1与氟离子之间的配比为1∶1;核磁滴定结果表明:加入氟离子后,探针1上的酚羟基发生去质子化反应;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得出,探针1去质子化后HOMO-LUMO能级差增大,明显改变了溶液颜色和荧光光谱。
添加流变助剂的烟草薄片性能
高文花 陈克复 杨仁党 杨飞
2014, 42(10): 95-10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6
摘要
(
304
)
PDF
(3463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涂布工艺是造纸法烟草薄片加工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添加流变助剂CMC、GG-50、CGG于涂料中,调整涂料性质,改善涂布工艺,分析流变助剂添加与涂布加工后薄片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流变助剂添加量的增大,涂料的黏度增高,涂布后烟草薄片的松厚度、透气度和填充值降低,而抗张强度和撕裂指数提高,主流烟气中焦油、总粒相物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增高。涂布后薄片的SEM分析表明:,当3种流变助剂的用量均为0.1%时,薄片表面呈现较好的涂层结构,涂料均匀填充于薄片纸基内部,且涂层表面没有片状结构生成。
土木建筑工程
预应力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试验与计算
孟刚 贾金青 高军程 叶浩
2014, 42(10): 102-109,1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7
摘要
(
310
)
PDF
(4228KB)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裂缝宽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功能。为研究预应力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抗裂性,对13根预应力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这种新型组合梁的破坏形态、裂缝开展与分布规律和最大裂缝宽度的变化特性,给出了考虑配筋位置的综合配筋指数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弯矩的关系;结合我国现行相关规范提出了适用于预应力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平均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总体吻合较好。在考虑钢骨腹板的影响时,取梁受拉侧1/2梁高范围内的腹板等效为纵筋,导致综合配筋指数大于0.19时,计算结果略大于实测值,小于0.19时,计算结果略小于实测值。
不同板中配筋形式下板柱结构的连续倒塌性能
杨涛 蓝文武 钱凯
2014, 42(10): 110-11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8
摘要
(
373
)
PDF
(3284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爆炸、冲击等偶然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板柱结构中承重柱失效可能导致结构发生局部或整体连续倒塌破坏。为了研究板中配筋形式对RC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制作了两个1/3比例的楼盖子结构模型,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在角柱缺失条件下结构的连续倒塌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板内配置连续上层钢筋可以有效减小板上裂缝的宽度;与板中采用非连续上层配筋的试件相比,采用连续配筋试件的屈服荷载、第一个峰值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38.4%、31.8%和7.5%,在动力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抗倒塌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板中拉膜效应对于塑性铰线机制失效后结构的抗倒塌承载力贡献显著。
桥面火灾条件下斜拉桥拉索及全桥结构的安全性能
马明雷 马如进 陈艾荣
2014, 42(10): 117-12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19
摘要
(
354
)
PDF
(1337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桥梁火灾风险问题,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进行性能化抗火分析。首先进行火灾危险源分析,设置了3种桥面火灾场景;通过FDS模拟获得了不同场景下的火场温度,并与ISO834升温曲线进行比较;分别通过FDS火灾场和ISO834升温曲线得到了两种情况下的拉索温度,并结合屈服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拉索失效分析;最后对全桥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于FDS模拟的火场温度总体上低于ISO834曲线温度,在最不利条件下最多可致3根拉索断裂;火灾对斜拉桥整体安全性能的影响有限,但会削弱桥梁的使用功能,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减小火灾损失。
ETFE薄膜单轴和双轴拉伸试验与分析
陈宇峰 陈务军 赵兵
2014, 42(10): 125-13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20
摘要
(
507
)
PDF
(2264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哑铃形试件,进行单调拉伸试验,得到了工程中常用的ETFE薄膜的力学参数(屈服强度、屈服应变、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在考虑ETFE薄膜粘弹塑性效应特征的前提下,应用应变能等效的方法计算ETFE薄膜等效弹性模量,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等效弹性模量介于切线模量和割线弹性模量之间。研制了一种专用于ETFE薄膜双向张拉试验的装置,并进行了系列试验;基于正交异性薄膜理论推导出薄膜双向解耦的独立弹性常数计算列式。根据ETFE薄膜双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求得厚度为250um的ETFE薄膜在双边应力比为1:1的工况下的耦合模量为1163MPa;由正交异性理论计算得该薄膜的解耦模量为814.2MPa,与单轴拉伸试验得到的等效弹性模量相近。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商业体空间人流分布模拟
郭昊栩 李颜 邓孟仁 赵飞翔
2014, 42(10): 131-13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21
摘要
(
409
)
PDF
(2700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商业人流的均衡分布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专家模式是其主导预测方式。该方式在客观性及时效性方面仍存在不足,空间句法理论的发展为更准确地进行人流分布预测提供了可能。文中以两个典型的购物中心为例,综合应用Depthmap、SPSS等软件对不同空间组织模式下的购物中心加以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出入口及垂直交通布置均衡的条件下,业种组合作用与整合度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实现人流分布预测;组织简明且具有相对的对称形态的空间形式更利于实现人流均衡分布;当C空间的商业组织不佳时,合理的业种组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商业均好性。
特大型高铁车站候车厅建筑声环境分析
刘培杰 赵越喆 吴硕贤
2014, 42(10): 138-14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4.10.022
摘要
(
305
)
PDF
(1655KB) (
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新建的高铁车站候车厅体积巨大,对该类超大体积空间的声场特性缺乏深入研究。文中以一候车厅为例,采用现场测量和声场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该候车厅的室内声场参数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该空间混响时间较长,呈现中频较长(达9.21s)、低频和高频比中频短的频率特性;在该空间中,语言传输指数与早期衰变时间(500~1kHz)高度相关,而与混响时间(500~1kHz)的相关性不大;增加建筑界面的吸声量,声场参数得到显著改善;A声级与声源和接收点距离的对数值高度相关,混响时间(500~1kHz)与声源和接收点的距离无关。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声场参数早期衰变时间(500~1kHz)、语言清晰度(500~1kHz)、语言传输指数与声源和接收点的距离高度相关。候车空间的分布式扬声器系统与旅客的距离需仔细设计,以满足语言清晰度的要求。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