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基本信息
期刊荣誉
编委阵容
征稿简则
期刊订阅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浏览
2010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大型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多次分割双向收缩快速QR算法
赵学智 叶邦彦 陈统坚
2010, 38(1): 1-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1
摘要
(
778
)
PDF
(509KB) (
19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QR算法在处理某些大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时可能不收敛的本质原因,提出采用双向收缩、多次分割的解决对策。研究了在一般矩阵数值计算文献中被忽视的、然而对奇异值分解精度有重要影响的细节如从左至右、从下至上的非零元素直线驱逐算法,提出了矩阵分割时子阵首、末行搜索算法,在这些基础上实现了完整的针对大型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多次分割、双向收缩QR算法。通过实例比较和分析了不分割与多次分割双向收缩QR算法的收敛速度的差异,证实了多次分割双向收缩QR算法具有迭代次数少、迭代过程无停滞、收敛迅速等优点,解决了传统QR算法处理某些大矩阵的SVD时可能不收敛的问题,对任何大矩阵都可实现快速SVD运算。
一种改进的阅读器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
戴宏跃 姚锡凡 梁爽
2010, 38(1): 9-1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2
摘要
(
560
)
PDF
(334KB) (
9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阅读器功率控制算法存在随机退避机制的不确定性、难以设置算法相关参数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阅读器分布式功率控制(EDPC)算法.该算法通过合理设置阅读器的工作时序和改善阅读器对工作时隙的选择机制来提高阅读器功率控制的效率与可靠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DAPC、PPC算法相比,EDPC算法的检测范围明显扩大,检测所需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低掺杂多晶硅TFT阈值电压的确定和提取
姚若河 欧秀平
2010, 38(1): 14-17,4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3
摘要
(
648
)
PDF
(288KB) (
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低掺杂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表面势进行分析,将表面势开始偏离亚阈值区、沟道电流迅速增加时所对应的栅压作为晶体管的阂值电压.考虑到多晶硅薄膜的陷阱态密度为单指数分布,通过对低掺杂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表面势进行求解,推导出一个多晶硅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解析模型,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所得到的阈值电压与采用二次导数法提取的阈值电压相吻合.
一种混沌伪随机序列复杂度分析方法
罗松江 丘水生 陈旭
2010, 38(1): 18-2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4
摘要
(
616
)
PDF
(255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衡量混沌伪随机序列的随机本质,文中提出用增强统计复杂度方法分析混沌伪随机序列的复杂度.以Logistic映射和耦合映像格子映射产生的混沌序列和多进制混沌伪随机序列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通过改进排列模式,使之对二进制混沌伪随机序列同样适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呈现序列的相关结构,反映序列的随机本质,可用于准确度量混沌系统产生的伪随机序列的复杂度,且计算简单
一种非对称IDMA交织器的设计及分析
罗智峰 丘水生
2010, 38(1): 22-2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5
摘要
(
625
)
PDF
(251KB) (
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衡量混沌伪随机序列的随机本质,文中提出用增强统计复杂度方法分析混沌伪随机序列的复杂度.以Logistic映射和耦合映像格子映射产生的混沌序列和多进制混沌伪随机序列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通过改进排列模式,使之对二进制混沌伪随机序列同样适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呈现序列的相关结构,反映序列的随机本质,可用于准确度量混沌系统产生的伪随机序列的复杂度,且计算简单.
基于FrFT的直扩系统片内多径搜索及合并方法
唐珣 沙学军 温容慧
2010, 38(1): 26-3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6
摘要
(
644
)
PDF
(299KB) (
8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多径信号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FrFT)的片内多径搜索方法.该方法使用Chirp信号作为导频信号,在接收端对多径Chirp信号进行分数傅里叶变换,根据多径时延差与分数域信号峰值的位置差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分数域峰值位置计算出各多径分量的相对时延,搜索精度为Chirp信号带宽的倒数.当Chirp带宽大于扩频带宽时,可用于直扩接收机分辨片内多径.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有效地计算出片内多径时延,在采用等增益方式对片内多径进行合并后,直扩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提高
一种新型的多址接入中继协作方案
韩春雷 葛建华 王勇 高明
2010, 38(1): 31-3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7
摘要
(
663
)
PDF
(1279KB) (
8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有多址中继协作方案的编码增益有限且用户之间不能相互辅助,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网络与信道编码的多址中继协作方案:在中继端利用网络编码将不同用户的编码冗余同时转发,目的端通过对某个用户信息的正确译码恢复出其他用户的编码冗余.通过对译码错误事件概率的分析,推导了该方案的中断率与误码率近似值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提升,文中方案可获得比编码协作更好的中断率和误码率性能,同时信噪比较高的用户还可辅助提升信噪比较低的用户的性能.
认知无线电空闲频谱的联合检测算法
石磊 蒋群琳 张中兆
2010, 38(1): 38-4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8
摘要
(
613
)
PDF
(337KB)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认知无线电中感知用户对主用户(弱信号)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多个感知用户合作的分布式优化联合检测算法.该算法在知道主用户信号和噪声的概率分布的条件下,通过最优化理论中的逐步二次规划法,联合求解检测系统的最优融合准则和各感知用户的最优判决门限,使系统联合检测概率取极大值.该算法不受接收机检测方式的限制,数值求解收敛速度快.仿真结果表明,感知用户为5个、融合中心虚警概率为0.1、相关符号累积为255次、不同融合准则下各感知用户信噪比相同时,与最好的固定融合准则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使联合检测概率在高斯白噪声信道和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中分别提高了13%和5%.
基于分数傅立叶变换的认知无线电抗干扰系统
刘鑫 谭学治
2010, 38(1): 44-4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09
摘要
(
715
)
PDF
(315KB) (
9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由于机会式利用空闲频谱,因此当授权用户突然出现或者和其他认知用户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干扰将会极大的降低认知无线电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FrFT)的认知无线电抗干扰系统,通过将在分数傅立叶变换域具有能量集中性的Chirp信号作为认知无线电的基带信号,能够在接收端通过特定阶数的分数傅立叶变换域的滤波处理提取有用信号的能量,抑制其他用户的干扰。仿真表明:当干扰为正余弦波时,本文系统要比未采用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系统具有更低的误码率,而且本文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和其他多认知用户的干扰。
基于G/G/1排队模型的802.11 DCF延迟分析
谢丽英 王洪江 韦岗
2010, 38(1): 49-53,5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0
摘要
(
658
)
PDF
(346KB) (
1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802.11DCF分析模型在进行退避机制分析时不考虑周围节点状态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非饱和情况下IEEE802.11DCF协议的性能分析方法,推导出了以802.11DCF为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的单跳无线网络中,MAC层的分组延迟及其抖动表达式,并分析了不同分组到达速率、节点数和退避窗口大小对MAC层分组冲突概率、延迟及其抖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MAC层的分组冲突概率、延迟及其抖动随着分组到达速率、节点数的增加而增加;以冲突概率的增加为代价,减小最小退避窗口可以减小MAC层的分组延迟及其抖动.
基于串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带宽估计算法
陈晨 高新波 裴庆祺
2010, 38(1): 54-5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1
摘要
(
702
)
PDF
(335KB) (
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用带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选择、负载均衡、多sink布置、优先级传输等策略的重要参考.文中提出一种利用串扰来估计采用了S-MAC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带宽的方法.传感器节点在使用串扰避免机制后,将收集到邻节点的RTS/CTS/DATA/ACK分组中的网络分配矢量以表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缓存中,经过计算得到节点的可用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S-MAC中节点周围的负载情况和竞争程度
基于网络协议栈模块化的802.16跨层交互管理
郭华 叶梧 冯穗力 庄宏成
2010, 38(1): 59-64.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2
摘要
(
531
)
PDF
(417KB) (
8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跨层设计的软件实现架构尚未成熟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网络协议栈模块化现象的跨层交互管理算法CLIM.该方法使用DSA机制和消息队列机制,令跨层交互的实现更加灵活,并维持了网络协议栈的良好架构.仿真表明,在CLIM中运行跨层交互的时间开销较小,且CLIM算法可与IEEE802.16信令机制相结合,使得在802.16设备中使用多种跨层设计算法成为可能.
基于视觉的贴片元件检测算法
张舞杰 李迪 叶峰
2010, 38(1): 65-69,8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3
摘要
(
629
)
PDF
(382KB) (
10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实现贴片元件的自动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贴片元件几何特征参数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最大外接矩形法实现元件的粗定位及确定边缘的分割点,并采用Canny和Zernike矩边缘检测算子实现边缘的精确定位.然后,利用分割点将边缘分割成4部分,分别进行直线和圆弧拟合,得到其精确值.同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图像特征,实现端面图像中条纹方向的判定.实验中测得亚像素边缘点的定位精度为0.03像素,直线拟合精度为0.03像素,圆弧拟合精度为0.05像素,端面条纹判断的准确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很好地满足贴片元件自动视觉检测稳定可靠、精度高及实时性强的要求.
水下沉底目标回波的小波谱重排时频分析及其匹配检测
王强 潘翔 王孝伟
2010, 38(1): 70-75.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4
摘要
(
541
)
PDF
(351KB) (
10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浅水混响限条件下,为提高水下小尺度目标检测性能,结合宽带线性调频(LFM)信号回波目标信息量大、混响背景相关性弱的特点,提出对目标宽带回波进行时频谱重排压制混响,再进行匹配检测的方法.通过比较目标回波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尺度重排谱时频表征,发现小波尺度谱重排能较好地实现目标信号和耦合混响的分离.再结合匹配滤波的定位特性设计基于小波尺度重排谱的时频匹配检测器.仿真和测试数据分析表明,文中方法的检测性能优于传统匹配滤波约4dB,在混响背景下,时频匹配滤波器仍能对水下目标进行有效定位,且能较好抑制旁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和PCA的脑网络效应连接方法
钟元 王慧南 焦青 张志强 郑罡 于海燕 卢光明
2010, 38(1): 76-80.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5
摘要
(
674
)
PDF
(375KB) (
1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脑功能效应连接网络检测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效应连接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PCA提取感兴趣区域内fMRI信号的时间主成分,以此特征作为时间参考信息,然后计算参考信息与大脑其余每个体素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映射到全脑,形成Granger因果图(GCM).理论推导阐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人脑运动功能脑区在手动任务下的效应连接GCM,结果验证了运动功能神经网络理论
一种网络入侵检测特征提取方法
张雪芹 顾春华
2010, 38(1): 81-86.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6
摘要
(
666
)
PDF
(346KB) (
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去除冗余特征,降低系统存储和运算负担,提高网络入侵检测分类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Fisher分和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入侵检测特征提取方法.针对KDD
,
99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应用该方法得到了混合攻击和4种单一攻击模式下的特征重要度排序,选取重要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入侵检测分类器.结果表明,该分类器精度与使用全部特征构建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相当,训练和测试时间则显著降低
基于最小熵正则化的半监督分类
刘小兰 郝志峰 杨晓伟 马献恒
2010, 38(1): 87-9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7
摘要
(
617
)
PDF
(329KB) (
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分析了条件 Havrda-Charvat’s structural α-熵为什么是一个好的聚类标准,然后基于认识:一个好的聚类标准同时也是对无标记数据的一种好的刻画,提出了基于最小熵正则化的半监督分类模型,并用拟牛顿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该算法既是判别式的,又是直推式的,从而降低了对模型的依赖程度,同时可以方便地预测训练集之外的示例的标记。在UCI数据库上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网格环境下基于序贯博弈的性能-效率平衡型优化
郑美光 胡志刚 张凯
2010, 38(1): 92-96,10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8
摘要
(
603
)
PDF
(378KB) (
9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应用执行性能和提高系统资源效率,针对网格环境下的资源映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优化策略.该策略根据平衡的思想,将资源映射过程分为活动分发和处理器分配两个阶段,通过有限次博弈后获得优化解.文中还给出了衡量应用执行性能的重要参数——信任度的计算方法.仿真实验检验了优化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Min-Min算法相比,文中的优化策略具有更低的时间复杂度、更优的应用执行性能和更高的资源效率.
一种硬盘动态电源管理方法
刘发贵 吴泽祥 麦伟鹏
2010, 38(1): 97-101.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19
摘要
(
614
)
PDF
(316KB) (
9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便携式系统中,硬盘能耗约占整个系统能耗的20%.为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系统使用时间,提出了一种硬盘动态电源管理方法:通过读写硬盘寄存器来实现硬盘状态的转换,读取内核相关结构以获取硬盘负载,设计并实现高性能的动态电源管理策略优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硬盘进行动态电源管理,能显著降低便携式系统的能耗,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汽车工程
五转向架城轨磁浮车辆的动力学
韩强 阳奕鹏 姚小虎 刘晓明 胡伯仁
2010, 38(1): 102-10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0
摘要
(
663
)
PDF
(370KB) (
1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城轨磁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利用Catia及ADAMS软件,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五转向架城轨磁浮车辆的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两种工况下的数值仿真.在静悬浮工况下,车体在垂向、横向和纵向都产生振动,但以垂向振动为主,通过分析垂向振动参数,证明车辆具有较好的平顺性指标.在R70m的弯道工况下,仿真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基于轴间转矩分配的四轮驱动汽车牵引力控制
胡建军 王银 秦大同 丁华
2010, 38(1): 108-112,11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1
摘要
(
674
)
PDF
(355KB) (
9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汽车的牵引性能,通过对轴间转矩分配的分析,建立了四轮驱动汽车加速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发动机节气门控制和轴间转矩分配控制的综合控制策略;采用PI控制方法设计了发动机节气门控制系统和轴间转矩分配电流控制系统;在低附着路面和对接路面上进行了无牵引力控制和有牵引力控制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四轮驱动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可有效抑制驱动轮过度滑转,提高汽车动力性.
机械工程
虚拟仪器时间特性建模与实时优化分析
徐钦桂 刘桂雄 高富荣
2010, 38(1): 113-11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2
摘要
(
601
)
PDF
(422KB) (
10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任务环境下,进程执行速度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测控任务响应时间的不可预测性.针对此问题,文中首先基于虚拟仪器系统的结构及实时工作条件,建立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模型,采用微秒级计时方法,准确计算虚拟仪器实时性能计量指标;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超时公式推导,找出实时性能优化的主要途径,并得到实验证实;最后,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提出最大数据采集频率估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在运行效率高达80%的负载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响应时间,实现实时性能的约束优化.
改进的预估校正NURBS实时插补算法
柳宁 王高
2010, 38(1): 119-123,12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3
摘要
(
600
)
PDF
(306KB) (
10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行的NURBS插补二阶预估公式不能保证插补过程中参数u的单调性,可能会出现插补方向反转,且其迭代过程在NURBS曲线尖角拐角处不一定收敛.为此,文中提出了一阶预估校正算法:采用一阶预估公式计算NURBS参数u的估计值,再迭代计算NURBS曲线的坐标点,直到满足插补精度为止.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以保证插补过程中参数u的单调性,消除插补方向反转的现象,其速度精度与二阶预估公式相同,但迭代次数有所增加
基于广义势场的多机器人避碰算法
赵东 郑时雄
2010, 38(1): 124-127.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4
摘要
(
606
)
PDF
(240KB) (
1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多机器人避碰算法存在的计算复杂、缺乏普适性等的局限性,以传统人工势场法为基础,将协商和意愿引入人工势场范畴,提出了多机器人系统运动规划的广义势场算法.该算法以物理空间障碍为基础构造排斥势场,以意愿为基础构造吸引势场,并通过排斥势场与吸引势场的拓扑积构成人工势场.在人工势场中,通过对势场中微团运动趋势的求解就可得出所需的路径规划.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仅具有人工势场法系统模型构造简单、能够进行最优路径规划的优势,而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系统死锁的发生.
薄壁轴向微沟槽铜管高速旋压成形数值模拟
李勇 许泽川 汤勇 周宏甫 曾志新
2010, 38(1): 128-13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5
摘要
(
656
)
PDF
(419KB) (
1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建立了简化的1/4旋转对称模型,对薄壁轴向微沟槽铜管的钢球高速旋压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成形特征和等效应力应变、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金属回弹效应会导致齿根部出现凹口缺陷;等效应力应变及三向应力应变沿轴向呈层状分布,沟槽管外壁面应力超过材料应力极限导致铜屑产生,且易出现断管现象;沟槽底部的等效应力应变和残余应力大于齿顶与外壁面的应力;过大的残余应力容易造成材料脆化,进而产生裂纹等缺陷
三维梯度式机场驱鸟系统
陆龙生 唐彪 白鹏飞
2010, 38(1): 134-13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6
摘要
(
640
)
PDF
(386KB) (
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机场的各种驱鸟方式形式单一,易减弱驱鸟效果.为此,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扰乱鸟类学习适应过程的驱鸟系统.通过对驱鸟工作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形成了一套在高度方向上驱鸟方式复杂程度随梯度变化的三维驱鸟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引入了仿真人驱鸟单元、恐怖眼驱鸟单元、广播驱鸟单元、电子炮驱鸟单元和火炮驱鸟单元,针对某机场,组成了与鸟类高度分布相一致的A锄三维梯度式驱鸟系统,从视觉、听觉、嗅觉3个方面分别或同时对鸟类进行驱赶,使总体鸟撞发生概率降低57%以上.
基于大刃倾角刀具的玻璃高效精密切削
万珍平 黄智成 汤勇
2010, 38(1): 139-143,14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7
摘要
(
530
)
PDF
(367KB) (
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功能玻璃硬度高、脆性大、容易在已加工表面产生裂纹和凹坑的特性,提出基于大刃倾角刀具的玻璃切削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在亚毫米级的切削深度下高效地获得无裂纹和凹坑的完整表面.文中分析了大刃倾角刀具切削玻璃的机理以及刀具参数、切削用量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刃倾角刀具切削玻璃时,表面粗糙度尺。达0.21um,表面完整性优于传统的玻璃精磨时的表面;要获得较好的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参数和切削用量都存在一个较佳的取值范围.
H型钢粗轧道次工艺过程数值分析
贺庆强 孙佳 袁宝民 赵军友 金涛
2010, 38(1): 144-148.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0.01.028
摘要
(
715
)
PDF
(342KB) (
9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现有型钢轧制工艺的合理性,必须综合考虑轧件的微观组织演化、轧制力等多方面因素.为此,文中提出了针对H型钢多道次轧制过程的综合数值分析流程,通过热模拟实验和金相观测,建立轧件材料的高温屈服应力模型及奥氏体再结晶预报模型,并构建基于网格重构的多道次仿真分析方法.对某11道次H型钢多道次粗轧过程的仿真计算表明:轧制力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现有多道次粗轧工艺对轧件腹板的晶粒细化作用较为明显.
通知公告
本刊2025年第2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本刊2025年第1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5-04-03
专题征稿|“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
2025-04-02
公告
2025-03-03
2025年寒假值班安排
2025-01-14
本刊2024年第10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26
本刊2024年第9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8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11-01
本刊2024年第7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本刊202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目录
2024-09-10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科技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