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10年 第3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25
    化学化工
    付时雨 李辉 刘浩 李雪云 詹怀宇
    2010, 38(4):  1-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1
    摘要 ( 676 )   PDF (341KB) ( 1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纸浆纤维表面的疏水改性,利用木素磺酸盐(LS)与Cu 2+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纸浆纤维进行了表面修饰.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以及动态接触角测量的方法对自组装后的纤维表面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表面S和Cu的含量随着LS与Cu 2+的交替组装而增加,说明LS和Cu 2+在纤维表面的层层自组装是可行的;随着层层自组装的进行,纤维表面的微细纤维逐渐被木素致密覆盖;表面木素的增加致使AFM相图的平均相位逐渐增大,使表面疏水性提高;纤维的初始接触角随着自组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且一定时间(0.08 s)内接触角的下降速率减小;组装5层木素后,纤维表面的初始接触角由0°提高至104.8,°0.08 s后下降至78.9°,表面由高度亲水性变为具有一定疏水性.由此可得出结论:通过控制SL自组装的层数可以有效且可控地实现纸浆纤维的疏水改性.
    詹怀宇 胡会超 付时雨
    2010, 38(4):  6-1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2
    摘要 ( 731 )   PDF (360KB) ( 9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竹子热水预抽提过程中主要糖类组分的溶出率,总糖和戊糖占抽提液中固形物的比例,以及糠醛、羟甲基糠醛的生成随H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为了获取最大量的糖、减少糠醛(F)和羟甲基糠醛(HMF)的生成量,lgH应控制在3.2~3.4的范围内;在获得相同最大量糖的前提下,热水预抽提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160℃;当lgH低于3.2~3.4的范围时,糖的溶出率较低;高于此范围,部分糖降解生成F和HMF,总糖占抽提液固形物的比例和糖组分溶出率下降;在总糖溶出率达到最大值时,相同H因子作用下,温度超过160℃会导致糖降解生成的F和HMF增多.关键词:竹子半纤维素;热水预抽提;H因子;糖溶出率;糠醛;羟甲基糠醛
    楼宏铭 张海彬 梁悄 杨东杰 邱学青
    2010, 38(4):  12-17.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3
    摘要 ( 719 )   PDF (419KB) ( 9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滤将竹浆黑液接枝磺化产物(GCL1-JB)分成4个不同分子量范围的级分,采用凝胶渗透色谱进行分子量表征,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级分对水泥净浆和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级分对水泥净浆和砂浆的减水分散性能优于低分子量级分,高分子量级分(大于50 000)在掺量0.5%时,水灰比为0.29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为287 mm,120 min经时流动度损失为7%,3 天、7 天和28 天砂浆抗压强度比分别为159.4%,193.4%,143.8%。中等分子量级分具有很强的引气性和缓凝作用,可改善新拌砂浆的工作性,但是硬化砂浆后期的抗压强度低于空白砂浆。中分子量级分(10 000~50 000)在掺量0.5%时,水泥净浆初凝时间延长140 min,终凝时间延长297 min,28天砂浆抗压强度比为99.8%。
    彭新文 李新平 张素风 任俊莉 孙润仓
    2010, 38(4):  18-22,2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4
    摘要 ( 636 )   PDF (416KB) ( 10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漆酶处理对未漂马尾松热磨机械浆打浆性能及纤维形态的影响,发现:漆酶处理能够使未漂马尾松热磨机械浆(TMP)纤维的胞间层甚至初生壁产生剥蚀,暴露出更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层结构,纤维更容易吸水润涨,纤维结构更加疏松,纤维更加柔软并容易分丝帚化,同时在打浆过程中纤维的切断现象也减少。漆酶处理能较大幅度提高浆料的成纸强度,其裂断长、撕裂指数分别提高37.30%和47.33%,松厚度下降20.33%,并使动态接触角下降。马尾松TMP纤维的漆酶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改性方式,能够降低打浆能耗,改善打浆效果,提高纸页的结合强度。
    郭文杰 王艳 万金泉 马邕文
    2010, 38(4):  23-2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5
    摘要 ( 650 )   PDF (479KB) ( 9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低温氮吸附法等方法研究了废旧新闻纸(ONP)浆及经不同脱墨方式脱墨后的脱墨浆的纤维孔隙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变化,并运用分形理论对纤维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NP浆经过中性、碱法和酶法脱墨后,其BET比表面积、BJH孔容及BJH平均孔径变化不大;脱墨前后纤维的分形维数相近,脱墨方式对纤维的孔隙结构影响较小;ONP浆经过中性、碱法和酶法脱墨后,结晶度下降,碱法脱墨浆纤维结晶度下降12.24%,中性脱墨浆下降6.12%,酶法脱墨浆下降最少,仅0.77%;经过脱墨后,纤维的保水值有所增大,其中碱法脱墨浆纤维增加最大,中性脱墨浆次之,酶法脱墨浆最小;脱墨后纤维打浆度和平均长度下降较小,细小纤维含量增加
    肖新颜 叶永清
    2010, 38(4):  30-34,4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6
    摘要 ( 606 )   PDF (338KB) ( 9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Me 2+(Me=Ni,Co,Mn)-NH3-OH--H2O共沉淀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 1/3 Co 1/3 Mn 1/3 O2正极材料前驱体Ni 1/3 Co 1/3 Mn 1/3(OH)2,研究了pH值和氨水浓度[N]对前驱体振实密度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氨水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的最佳pH值为11,最佳[N]为0.1~0.5mol/L;在此条件下,金属阳离子Ni 2+、Co 2+和Mn 2+的损失最小,分别小于1×10 -3、1×10 -3和1×10 -6 mol/L.在pH=11、[N]=0.24mol/L条件下,所合成的前驱体中Ni、Co、Mn的摩尔比为0.324∶0.349∶0.327,与理论设计值1∶1∶1非常接近,其振实密度高达1.32g/cm 3
    林东恩 彭云铁 张逸伟
    2010, 38(4):  35-3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7
    摘要 ( 678 )   PDF (320KB) ( 1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3’-异丙叉利巴韦林(Ⅰ)为原料,通过碱催化与3个不同的酰氯缩合酯化和酸催化水解脱除异丙叉保护基两步反应合成了3个化合物,即1-(5-对硝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a),1-[5-(3,4,5-三苄氧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b)和1-(5-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c),Ⅲa和Ⅲb通过催化氢化得到1-(5-对氨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Ⅳa)和1-[5-(3,4,5-三羟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Ⅳb),考察了不同碱和不同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不同酸对脱除异丙叉保护基的影响以及催化剂Pd/C的用量对催化氢化的影响.中间体及目标产物均通过IR,1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王正顺 陈克复 黄良辉 康国兵
    2010, 38(4):  40-4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8
    摘要 ( 739 )   PDF (344KB) ( 8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多孔介质气流干燥理论,建立了纸张穿透式热风干燥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最后通过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热风干燥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纸页水分及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常速干燥期和降速干燥期模型计算数据略高于实测数据,水分含量相差4个百分点.证明该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纸张穿透式热风干燥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食品科学与技术
    赵谋明 罗东辉 赵强忠 龙小涛
    2010, 38(4):  45-4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09
    摘要 ( 744 )   PDF (373KB) ( 1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Alcalase对β-伴球蛋白(7S)富集组分进行了酶解处理,通过对酶解产物溶解性、乳状液粒度分布和热诱导凝胶特性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水解度(DH)对产物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初期(酶解30min内,DH〈7.69%)是影响7S富集组分功能特性的关键阶段,DH为4.53%时,酶解产物的溶解性、乳化性和凝胶性显著改善,中性条件下溶解性提高27.3%,相应的乳状液体积平均粒径减少至0.936μm,仅为7S富集组分乳状液的4.55%,弹性模量增加了158.15%;DH进一步增大,酶解产物的乳化性和凝胶性反而下降.
    赖富饶 温其标 李琳 吴磊燕 吴晖 余以刚
    2010, 38(4):  50-54,6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0
    摘要 ( 671 )   PDF (402KB) ( 1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豆皮多糖和豆渣多糖在物化及功能性质上的差别,对两种粗多糖进行了分级纯化,分别从两种粗多糖中得到了3种多糖纯化组分.通过气相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各组分及两种粗多糖的物化性质,并通过乳化和胆酸结合试验比较了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豆皮多糖是不含蛋白质的酸性杂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45~150 ku,乳化性质较差,胆酸结合能力较低;豆渣多糖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370 ku,具有优异的乳化性能,且其体外胆酸结合能力较高,是具有良好功能性质的优质水溶性多糖
    张本山 陈福泉 赵永青 高凌云 陈翠兰 卢海凤 韩忠
    2010, 38(4):  55-6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1
    摘要 ( 763 )   PDF (408KB) ( 1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分析测定了淀粉颗粒粒径分布,可实现了对淀粉在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粒径变化的在线监测。考察了淀粉乳浓度、搅拌速率和介质等因素对FBRM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大小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FBRM测得的淀粉颗粒粒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浓度达到10%时,粒径大小趋于稳定;在高浓度淀粉乳中,搅拌速率对淀粉颗粒粒径的影响较为显著,在低浓度淀粉乳中,则没有显著的影响;采用浓度小于50%的乙醇和异丙醇以及高于75%甘油作为介质时,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粒度分布;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趋势不同。
    曾凡逵 王永华 杨博 刘红 宁正祥 李琳
    2010, 38(4):  61-6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2
    摘要 ( 505 )   PDF (269KB) ( 9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系统地研究了蒸发温度、进料速度、进料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分子蒸馏纯化不饱和单甘酯质量比D/F的影响,影响D/F值的因素从大到小为:蒸发温度>进料流速>进料温度>冷凝温度。建立了轻相中单甘酯和甘二酯的含量对不同蒸发温度下的二次回归方程,将模型值同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的数学模型和实验值很吻合。最后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不饱和单甘酯的回收率,当蒸发温度为170-190℃之间,进料速度为0.71mL/min,进料温度为70℃,冷凝温度为60℃时,只通过一步分子蒸馏,轻相中的MAG的纯度可以提高到80%以上,MAG的回收率在60%到80%之间。
    梁兰兰 赵志敏 吴军辉 吴秋婷 陈嘉东 宁正祥
    2010, 38(4):  65-70,9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3
    摘要 ( 705 )   PDF (494KB) ( 1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稻谷陈化时间对米粉制品质构特性、米粉热特性、米淀粉晶体相对结晶度、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以及米粉制品质构特性与其他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稻谷陈化时间可以改善米粉条的拉伸特性和抗剪切性能,主要表现为最大破断应力、剪切应力、最大破断应变和破断功增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米粉起始温度、峰值温度、曲线峰面积、热焓值与破断功显著相关(P〈0.05),峰高度与破断功极显著相关(P〈0.01).米淀粉亚微晶相相对结晶度、晶相相对结晶度与最大破断应力极显著相关(P〈0.01)且与剪切应力、破断功显著相关(P〈0.05),脂肪酸值和米粉条拉伸特性和抗剪切性能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材料科学与技术
    叶建东 罗方聪
    2010, 38(4):  71-7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4
    摘要 ( 664 )   PDF (341KB) ( 10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可溶粒子造孔法,结合冷等静压成型技术,分别以立方体的氯化钠晶体和短棒状的谷氨酸钠晶体为造孔粒子制备出具有较高孔隙率和良好抗压强度的磷酸钙骨水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所制备的支架材料的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对支架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造孔粒子制得的支架材料的主晶相均是弱结晶的羟基磷灰石;造孔粒子的形貌决定了所制备的支架的孔隙形貌,并影响支架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在造孔粒子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谷氨酸钠晶体作为造孔粒子制备的支架的孔隙率更高,但强度更低;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了等静压处理,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
    张军军 李文芳 杜军
    2010, 38(4):  76-8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5
    摘要 ( 756 )   PDF (461KB) ( 1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常温下Ce-Mn转化膜在铝合金表面的成膜速度和耐腐蚀性能,在室温、pH=2的Ce(NO33和KMnO4的混合溶液中分别添加H3BO3、Zr(SO42、NaF、HF、NaBF4和Na2ZrF66种添加剂,研究添加剂对Ce-Mn转化膜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涡流测厚仪、点滴腐蚀法、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研究了膜的金相组织、厚度及耐腐蚀性能等;同时,通过SEM和EDS研究了氟化钠对膜的形貌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钠是较佳的常温成膜促进剂,常温下9 min就能成膜,相对于无添加剂的Ce-Mn转化膜,膜厚增加2.3倍,耐点滴腐蚀时间延长2.0倍,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至原来的1/3,膜电阻提高3.9倍:添加NaF后膜的铈含量从5.14%提高到8.59%,锰含量从7.70%提高到14.42%.
    钟明峰 张志杰 周新涛
    2010, 38(4):  83-8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6
    摘要 ( 580 )   PDF (235KB) ( 8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偏高岭土兼作Al、Si源,H3PO4作磷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三乙醇胺为复合模板剂,采用分段晶化的方法制备磷酸硅铝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XPS及NH3-TP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为柱状的磷酸硅铝分子筛,其晶粒尺寸大约为20 μm×5 μm×5 μm,其晶体结构中P:Al:Si=1:1.19:0.67(摩尔比),硅含量较高;采用分段晶化方式制备的SAPO-5分子筛的总酸量为578.0 μmol/g高于一段晶化方式制备的SAPO-5分子筛的总酸量;采用分段晶化生成的SAPO-5分子筛的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初始活性可达到24.8 %,远高于一段晶化制备的SAPO-5分子筛的初始活性14.1 %。
    许元妹 方晓明 张正国
    2010, 38(4):  87-9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7
    摘要 ( 679 )   PDF (335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P25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得以菱形为主、直径为10~15nm、比表面积达112m 2 /g的纳米晶TiO2.用该纳米晶TiO2制膜,并与用P25粉制成的膜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装置等对两种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TiO2制成的膜颗粒小、分布均匀,BET比表面积是P25膜的两倍,膜厚相同时染料吸附量是P25膜的两倍多.将纳米晶TiO2膜与P25膜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上,分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用纳米晶TiO2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高的光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
    李志强 韩强 刘四维 刘燕
    2010, 38(4):  92-9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8
    摘要 ( 570 )   PDF (296KB) ( 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非等温DSC方法对干式变压器浇注用环氧树脂体系动态升温过程中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无模型法得到了体系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与固化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不是简单的一步反应,而是复杂的多步反应.用唯象模型拟合法对DSC测试结果进行了非线性拟合,两者吻合很好,相关度达99.51%,表明该体系符合通用n级三步分支反应模型.最后用唯象模型对该体系的等温反应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相同固化时间下,固化温度越低,体系的固化度和固化速率也越低.
    土木建筑工程
    吴波 乔长江
    2010, 38(4):  97-10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19
    摘要 ( 620 )   PDF (516KB) ( 9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SAFIR程序,进行了约束混凝土柱升降温全过程的弯矩分析,考察了截面边长、配筋率、升温时间、转动约束刚度比等参数对ISO834标准升降温过程作用下约束混凝土柱半高处弯矩的影响规律,并与单调升温时的相应规律进行了对比.通过对192种工况的计算分析,给出了该类构件半高处弯矩变化系数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升降温过程中,无转动约束柱的半高处弯矩变化系数呈现出先逐渐增大再缓慢降低后渐趋平缓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单调升温时一直增大的现象;升降温过程中,转动约束柱的半高处弯矩变化系数首先迅速减小继而缓慢降低后渐趋平缓,单调升温时的变化趋势与此基本类似.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公式计算值与程序计算值的相关系数达0.992
    汪之松 李正良 肖正直 晏致涛
    2010, 38(4):  106-11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0
    摘要 ( 724 )   PDF (394KB)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风荷载作用下的输电塔线结构属于非线性耦合振动体系,自然风的脉动分量使体系中的构件处于交替受力状态,从而可能导致构件的疲劳破坏.文中以某直流线路的一段塔线体系为例,提出了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疲劳时域分析方法;采用AR模型产生了随机风场,对输电塔线耦合体系进行了非线性风振时程分析;建立了考虑风向和风速分布等因素影响的疲劳累积损伤计算公式;确定了输电塔结构中疲劳损伤的关键部位,针对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分析,并采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构件的风振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时域分析方法可有效估算输电塔结构在风振作用下的剩余寿命.
    刘红军 李正良 白强
    2010, 38(4):  112-118,12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1
    摘要 ( 616 )   PDF (395KB) ( 1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主管规格为219×6的、有负偏心作用的1/4加肋钢管插板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同时借助有限元法分析了常用主管径厚比下不同长径比、不同负偏心距以及定长径比时主管直径、厚度以及节点板长度等参数对主管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类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建议公式.结果表明:在常用的主管径厚比下,负偏心对长径比大于30的主管的承载力是不利的,对长径比小于30的主管的承载力是有利的,这主要是由于长径比大于30时主管整体失稳先于局部屈曲,而长径比小于30时主管局部屈曲起主要控制作用;主管直径、厚度以及节点板长度对承载力影响明显;所得出的建议公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郭猛 姚谦峰
    2010, 38(4):  119-12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2
    摘要 ( 634 )   PDF (398KB) ( 8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框架-剪力墙的结构位移计算方法,引入密肋复合墙体的剪切变形,分别建立了框架-复合剪力墙结构在倒三角形荷载、均布荷载及顶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微分方程,给出了水平位移的解析解,并以一12层框架-复合墙结构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框架-复合墙结构的剪切变形使总水平位移显著增加,且所占总位移的比例较大,位移计算必须计入剪切变形.文中还比较了框架-复合墙结构与框剪结构在位移、刚度等主要力学性能方面的异同,发现两种结构都以弯剪变形为主,但剪切变形在两者总位移中所占的比例差别很大;复合墙是一种"变刚度、变阻尼"的受力构件,框架-复合墙结构中当层间位移角为1/250时框架处于最不利受力阶段.
    李昊 简方梁
    2010, 38(4):  125-13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3
    摘要 ( 885 )   PDF (381KB) ( 17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生物力学和交通领域相关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精细化的随机人群荷载作用下的人致振动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以生物力学领域试验数据为基础,拟合人步行速度与步频之间的关系式,采用交通领域研究人流集度与人流速度关系模型,结合目前结构领域关于单人荷载模型的研究,建立精细化的随机人群荷载模型,推导该人群荷载模型下的结构动力平衡方程,采用自编程序对该方程进行求解,得出结构的人致响应。最后通过ISO2031标准对结构的人致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本文所建立的荷载模型,可以较好的考虑人群荷载对结构的作用,避免了目前人群荷载作用下人致振动分析参数取值的盲目性。
    凌育洪 彭辉鸿 张帅
    2010, 38(4):  131-135,15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4
    摘要 ( 604 )   PDF (382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常温下循环加载次数、应变幅值、加载速率等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相变应力、单圈耗能、变形模量、等效阻尼比及残余应变等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加载速率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正、逆向相变应力均有降低,正向相变应力降低的幅度更大,正向相变应力在20个循环后趋于稳定,逆向相变应力在5个循环后趋于稳定;单圈耗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从第1圈到第30圈,能耗减幅达33%;残余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第30圈时达饱和值0.4%;等效阻尼比随应变幅值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幅值7%时达最大值,卸载模量随应变幅值增大而减小;加载速率影响材料的相变应力及耗能,相变应力随加载速率增加而增加,材料的耗能能力随加载速率增加而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章权兵 张爱明
    2010, 38(4):  136-14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5
    摘要 ( 562 )   PDF (326KB) ( 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改进Favaro等人提出的迭代求解热扩散方程的方法,研究了由散焦图像恢复物体深度的问题.首先将两幅散焦图像按照不同的相对模糊程度划分为两个区域,证明了这两个区域的边界和图像的边缘有很高的一致性;然后通过强化图像的边缘,使这两个区域的边界在迭代求解热扩散方程的过程中更容易确定;再根据确定的U+和U-的边界较好地求解了物体深度;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及实际图像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实际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方法的恢复效果优于Favaro的方法
    陈自郁 何中市 何静媛
    2010, 38(4):  141-14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6
    摘要 ( 664 )   PDF (392KB)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变长集合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离散粒子群优化模型。为了符合集合的特点,该模型将集合的概念和运算引入到粒子群优化中,定义了一个可变集合搜索空间,重新定义了粒子的位置、速度及作用于此空间的运算规则。为了验证此模型的性能,将其应用到典型的变长集合组合优化问题—背包问题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算法具有强的寻优能力和好的稳定性。
    林智勇 郝志峰 杨晓伟
    2010, 38(4):  147-15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7
    摘要 ( 823 )   PDF (673KB) ( 17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绝大部分传统的以精度准则为优化目标而获得的分类器不适于不平衡数据学习(IDL)的问题,文中通过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上进行"元学习",研究了精度、平衡精度、几何平均、F1得分、信息增益、AUC(ROC曲线下方图面积)以及文中新提出的GAF和GBF等评价准则对IDL的影响.在16个来自UCI的不平衡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准则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即便是对于先进的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而言,若以精度准则最大化选择分类器,那么得到的SVM分类器也容易偏向预测多类;通过在其他准则上优化,能输出纠偏了的SVM分类器,它们的整体性能更好,尤其是在预测少类能力方面;在GAF以及GBF准则上优化所得的SVM分类器具有稳定且良好的性能.
    李大湘 彭进业 贺进芳
    2010, 38(4):  156-161,16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8
    摘要 ( 641 )   PDF (529KB) ( 1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图像的视觉语义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的空间转换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语义描述方法.首先,采用NCut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提取每个区域的颜色、纹理与形状等视觉特征;再用K-Means聚类方法对训练集中所有的视觉特征进行聚类,称聚类中心为视觉语义(Visual Semantic,VS),用来构造投影空间;然后通过所定义的非线性函数,将每幅图像向投影空间作映射,得到图像的投影特征;最后,为了提高分类器的训练效率与性能,先采用RS(粗糙集)方法对投影特征进行属性约简,再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学习和分类.基于Corel图像集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受聚类数的影响不大,鲁棒性强,且性能优于其它方法.
    张海 许勇 张凌
    2010, 38(4):  162-16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0.04.029
    摘要 ( 557 )   PDF (320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流大小分布估计的精度,比较了运用TCP流的SYN包和TCP序列号信息的几种极大似然估计(MLE)算法.结果表明,运用TCP流中的SYN包和SEQ信息对流大小的分布估计比单纯的抽样估计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其中在样本流中同时运用SYN包和SEQ信息的估计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种对小流采取细粒度、对大流采取粗粒度的流大小非均匀粒度分布估计算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减少算法计算量的情况下,提高了对大流的估计精度.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