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辰1 温惠英1 张琳2,3
1. 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2.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巨灾模拟与系统性风险应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东 珠海 519087;
3.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YE Yichen1 WEN Huiying1 ZHANG Lin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2. 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Catastrophe Simulation and Systemic Risk Governance/ School of National 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519087, Guangdong, China
摘要: 城际路网可达性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要素流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研究多聚焦宏观连通性,忽视局部服务与节点经济互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不足。为此,本研究构建多维城际路网可达性评价框架。首先,提出了兼顾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与数据可得性的节点分类方法,系统界定经济活动中心、交通枢纽与旅游景点在城际路网中的定位与功能。其次,将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与普通省道整合至统一的拓扑模型,并通过构建兼顾通行效率与费用差异的时间阻抗调整机制,真实反映不同类型道路在路径选择中的动态平衡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连通、服务与经济三个维度设计可达性评价模型,分别量化网络整体连通性、居民对枢纽与景点的可达便利性,以及节点间的经济互动强度。以2021年底粤港澳城际路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在多维可达性上显著优于粤东西北地区。基于循证设计原则,选取关键节点并规划建设高标准公路后,无论在全域范围还是粤东西北局部,连通、服务与经济可达性均显著提升,其中粤东西北地区99.2%的节点连通可达性改善,83.3%的节点经济可达性提高,充分验证了框架与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与资源配置提供了系统化分析工具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