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18年 第4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25
    食品科学与技术
    熊犍 谢丽平 张婷 梁明 袁尔东 任娇艳
    2018, 46(11):  1-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1
    摘要 ( 346 )   PDF (190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五种传统具有改善记忆作用的中草药(人参、远志、茯苓、龙眼及银杏叶),分别水提得到相应的活性成分,并与核桃多肽进行相互作用后研究复合物的理化特性与抗氧化活性。通过含量和抗氧化测定,发现所提取的中草药活性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效。以蛋白回收率和抗氧化活性为指标优化核桃酶解工艺,并分析最佳酶解液的总氨基酸组成,并借助抗氧化性评价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中草药活性物质与核桃多肽的交互作用,探讨不同相互作用条件(如,配比、温度、pH等)对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中提取的目标活性物质使核桃多肽荧光发生猝灭,表明两类物质发生交互作用,且在抗氧化功效上有协同作用。通过对交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的探讨,发现合适的配比更利于协同效果,温度、pH值对多糖和多肽交相互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该发现可为相关产品生产时中草药活性物质与多肽类物质的复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黄强 丁丽 舒琴 李萍 关楠楠 张斌
    2018, 46(11):  9-15,3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2
    摘要 ( 309 )   PDF (1616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常用食用油脂和加热方式对小麦淀粉结构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首先将黄油、棕榈油、大豆油等食用油与小麦淀粉按1:5(w/w)比例共混,然后对其分别进行恒定高温和持续升温两种热处理,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并测定了其脂质含量、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热力学性质及体外消化性。结果表明,淀粉与脂质复合后,结合脂质含量显著增加,其结晶结构由A型转变为A+V型。其中,棕榈油更易与小麦淀粉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持续升温热处理较恒定高温相比,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且形成复合物的慢消化淀粉(SDS)及抗性淀粉(RS)含量均显著增加。经恒定高温热处理后,小麦淀粉-大豆油的SDS含量最高,为15.8%;经持续升温热处理后,小麦淀粉-棕榈油的SDS含量最高,达16.4%。
    高文宏 黄扬萍 曾新安
    2018, 46(11):  16-2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3
    摘要 ( 237 )   PDF (1073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添加0%、1%、3%、5%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的鳙鱼鱼糜经-18℃冻藏12周后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的变化, 并结合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 鳙鱼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在前四周下降迅速, 其后下降速度减缓, 呈两段下降趋势, 而SSPS的加入可以缓解这些指标的下降, 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 冻藏12周鱼糜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SSPS可以减少鱼糜肌原纤维蛋白芳香族氨基酸残基(色氨酸, 酪氨酸)的暴露, 降低ɑ-螺旋含量的减少, 阻止二硫键构象由扭曲-扭曲-反式向扭曲-扭曲-扭曲的变化, 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 研究表明SSPS可有效地减缓鳙鱼鱼糜在冻藏期间发生蛋白质变性, 提高其冻藏品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蛋白抗冻剂.
    袁尔东 段雪菲 向丽敏 孙伶俐 赖幸菲 黎秋华 任娇艳 孙世利
    2018, 46(11):  23-2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4
    摘要 ( 276 )   PDF (332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间的单丛茶样为试样,在分析对比其内含成分的基础上,对其体外抑制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陈年单丛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新鲜茶样,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没食子酸和茶黄素含量均高于新鲜茶样。儿茶素含量与茶黄素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1996年单丛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为43.01%,2016年单丛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为94.48%。经相关性分析,推测没食子酸为单从茶抑制脂肪酶活性、发挥减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咖啡碱可能是单从茶发挥降血糖作用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本研究结果为单丛茶的深度开发和收藏增值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游丽君 黄诗铭 郑桂青 赵振刚 韩锐 孟赫诚
    2018, 46(11):  29-38.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5
    摘要 ( 364 )   PDF (1663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裙带菜多糖(UPP),提取率为11.00 ± 0.25%,UPP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组成,分子量为691.05 kDa。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得UPP的氧自由基吸收(ORAC)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64.54 ± 4.85 μmol TE/g,64.93 ± 4.76 μmol Trolox/g和46.80 ± 6.06 μmol Trolox/g。选用RAW264.7细胞对UPP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发现UPP在50~15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该细胞无明显毒性,且可显著增强该细胞的吞噬能力,当UPP浓度为600 μg/mL时,相对细胞吞噬能力达113.22 ± 2.75%。当UPP浓度为600 μg/mL时,促RAW264.7细胞释放NO量达12.60 ± 1.01 μM;UPP在100~800 μg/mL浓度范围内显著上调iNOS mRNA的表达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裙带菜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调节活性作用,可应用于保健食品工业生产中。
    材料科学与技术
    李静 陈旭阳 雷汝白 张定 樊春雷
    2018, 46(11):  39-4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6
    摘要 ( 314 )   PDF (1761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金界面材料凭借优异的接触热阻消除率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 以提高材料接触面之间的热传导性能. 本文通过在Bi-In-Sn三元合金中添加微量膨胀金属粒子Sb并于管式炉中700 ℃熔融工艺, 制备了一种新奇的Bi-In-Sn-Sb四元合金. 该合金具有较低的熔点(~61 ℃), 较高的导热系数(~23.8 W m-1 k-1)和极低的接触热阻(~12.3 mm2 K W-1), 其对陶瓷基板间界面热阻消除率可达到95.9%, 这能够极大促进基板之间的热传导. 研究发现这是因为Bi-In-Sn-Sb四元合金在相变后体积膨胀率高达88.6% (在80 ℃), 能够有效减少界面之间的空气带隙残留量, 改善接触面质量. 因此, 这种相变膨胀Bi-In-Sn-Sb四元合金最可能成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的候选者.
    程从密 张健 甘伟 LUO Zheng-tang 张亚芳 何娟
    2018, 46(11):  47-52,67.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7
    摘要 ( 314 )   PDF (1598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裂能是评价玻璃纤维增加水泥(GRC)抵抗开裂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玻璃纤维长度和用量、水胶比、砂胶比对预混浇注生产的GRC断裂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玻璃纤维显著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断裂能,玻璃纤维掺量不超过固体组分质量的3%时,GRC断裂能随着玻璃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近似成直线关系。玻璃纤维掺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GRC的断裂能先增大后降低,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mm时,GRC有较高的断裂能。GRC的断裂能主要来源于玻璃纤维的拔出能,水胶比和砂胶比都对玻璃纤维的拔出能有显著影响。水胶比的增加会降低GRC抗弯强度,但GRC的断裂能随着水胶比的增加大幅增加。水胶比从0.32增加至0.50时,GRC的断裂能增幅达227%。GRC的断裂能随着砂胶比的增加而下降。
    曾俊杰 范志宏 熊建波 王胜年
    2018, 46(11):  53-60.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8
    摘要 ( 254 )   PDF (1772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偏高岭土单掺以及与粉煤灰复掺取代水泥配制混凝土,在实际海洋环境浪溅区开展长期暴露试验,测试了暴露混凝土中总氯离子含量和自由氯离子含量,采用SEM-EDS测试了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形貌与元素分布,并采用XRD分析了暴露混凝土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偏高岭土可降低实际海洋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提升混凝土氯离子固化能力,当与粉煤灰复掺时效果更佳。偏高岭土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机理在于,改善了混凝土结构密实性,提高了水化凝胶的A/S,降低混凝土碱性,促进了暴露混凝土中F盐的生成。此外,偏高岭土对于实际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的长期抗硫酸盐侵蚀性没有不良影响。
    杨万友 王家序 周青华 黄彦彦 熊林冬
    2018, 46(11):  61-67.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09
    摘要 ( 234 )   PDF (2490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滚动接触疲劳是滚动轴承和齿轮等机械传动零部件极易发生的一种典型早期失 效方式. 此外,工程材料中不可避免存在杂质、夹杂和空洞等缺陷,严重影响接触副材料的 性能. 文中利用数值化等效夹杂方法分析 x-z 方向截面为椭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不 同形状的杂质对基体材料应力场的影响,并以体积应力积分量化疲劳,探究非均质材料发 生滚动接触疲劳的规律. 结果表明,分布杂质的形状、弹性模量、深度、体积分数及摩擦系 数等都对线接触载荷作用下非均质材料的体积应力积分具有重要影响.
    焦慧彬 陈康华 杨振 陈送义 王会平 马云龙
    2018, 46(11):  68-75.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0
    摘要 ( 1737 )   PDF (1895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研究了不同Si含量和热处理条件下Al-Zn-Mg-Cu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统计分析确定晶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通过增加Si含量和时效程度来改善合金的耐SCC性能。晶界沉淀相(GBPs)面积分数是评估SCC敏感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不同时效程度的Al-Zn-Mg-Cu-0.16Zr-0.04Si(wt%)合金,当GBPs的面积分数相对较低时,SCC的主导机制是氢脆。对于峰时效状态下的Al-Zn-Mg-Cu合金和Al-Zn-Mg-Cu-0.16Zr-0.02Si (wt%)合金,当GBPs的面积分数足够高时,阳极溶解主导SCC。
    申林 陈定市 李万恒 赵尚传
    2018, 46(11):  76-82.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1
    摘要 ( 337 )   PDF (3900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非饱水状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侵蚀问题,根据混凝土在干湿循环过程的水分迁移的特点,考虑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因素,推导出非饱水状态下水分-氯离子传输对流-扩散耦合方程。融合氯离子侵蚀数值模型与细观随机混凝土模型,总结得到了非饱水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物质传输受骨料的影响其路径和浓度梯度方向变得复杂。混凝土骨料对氯离子浓度存在较大的影响,且氯离子浓度分布存在聚聚效应。不同于混凝土表层,由于对流和扩散的共同作用,靠近内部区域的氯离子浓度在湿润过程浓度上升,在干燥过程浓度下降,湿润过程中的骨料周围氯离子浓度聚聚效应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可为非饱水状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工程
    温惠英 汤左淦
    2018, 46(11):  83-9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2
    摘要 ( 310 )   PDF (430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抽取美国印第安纳州2013-2015年1947起摩托车单车事故,分别建立Nested Logit与Random Parameters Logit模型以分析摩托车事故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参数分别采用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估计。两个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女性、年龄、使用头盔、酒驾、甩出车外、超速、冲出道路、载人、车龄>10年、路面潮湿、曲线坡度、交叉口、限速值>50mph、4、7月份、夜间无灯光、郊区、事故碰撞物(防护栏、树、墙、路缘、电线杆、涵洞)与摩托车事故伤害程度显著相关。通过对比Nested Logit与Random Parameters Logit模型的AIC与BIC准则值,表明Random Parameters Logit模型对事故数据的拟合优度更高,能够得到更好的参数估计结果。文中结果能为后期国内系统的摩托车事故伤害分析提供指导与依据。
    申爱琴 宋攀 郭寅川 李鹏
    2018, 46(11):  92-10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3
    摘要 ( 373 )   PDF (3302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针对积水路面行车轮胎产生动水压力易导致水损害和车辆打滑的问题,探索车辆产生滑水风险的速度和路面材料受动水冲刷损伤过程,以奥迪A4L和陕汽重卡德龙F3000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AH-E型传感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实测二者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动水压力数据,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平台建立轮胎-水膜-道面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对动水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规律性分析并计算滑水风险速度.结果表明:动水压力随水膜厚度,行车速度和车辆轴载的增加而变大;轮胎-水膜-道面相互作用区域划分为正动水压力区和负动水压力区,二者共同作用对路面材料产生了较强的动水冲刷;随着路表水膜厚度的增加,能够使汽车发生滑水风险的速度不断减小,相同速度下小车比卡车更易发生滑水风险.
    彭波 何娟 蔡春丽 王汛杰 杨征文
    2018, 46(11):  102-10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4
    摘要 ( 1423 )   PDF (2170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我国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缺少适用评价方法以至于无法有效约束施工中 碳排放的问题,对我国多个地区共 13 条在建沥青路面开展碳排放调查与检测,建立能源 燃烧碳排放和沥青高温分解碳排放计算公式;提出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量化分级标 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碳减排关键工序,提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 结果表明:沥青面 层施工碳排放评价达到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比率分别为 15%、31%、46% 和 8%;碳 减排关键工序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碾压,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工序的碳排 放主要受原材料加热能源类型影响,沥青混合料碾压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沥青类型影响.
    田晟 许凯
    2018, 46(11):  110-11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5
    摘要 ( 246 )   PDF (1930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收费路网下的逐日交通路网流量在出发时刻和出行路径上的演化规律,根据时间价值差异将出行者分为3类,以历史经验学习更新出行路径相关参数,将时间价值与路段收费统一为出行成本,引入前景理论描述出行者的出行行为。以准点到达概率最大为目标建立出发时刻流量转移模型,以追逐路径前景值最大为目标,建立各出发时刻流量在路径间的流量转移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处于收费路段与时段的流量值较小,流量向其他路段及时段转移;且异质出行者与同质出行者相比,总体流量演化表现为转移次数更多,转移幅度更平缓。
    熊会元 何山 查鸿山 朱雄来
    2018, 46(11):  117-124.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6
    摘要 ( 361 )   PDF (1628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双轴驱动纯电动汽车的前后电机驱动转矩分配,基于电机的MAP特性,建立以双电机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获得双驱动电动汽车不同转速与不同转矩需求下的双电机最优转矩分配模型。针对双轴驱动电动汽车,设计了普通、动力与经济三种驾驶驱动模型,并基于优化模型制定了三种驱动模式的转矩分配优化策略。最后以轻量化纯电动中巴为对象,建立了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分别以0-60km/h加速验证动力性能以及NEDC工况的经济性验证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三种驱动模式下,本文的策略能小幅度缩短电动中巴的加速时间,提升NEDC工况续航里程分别达2.2%、4.56%与6.6%,为双轴驱动电动汽车提供了双电机转矩优化分配的方法。
    陈永恒 熊帅 白乔文 刘鑫山 陶楚青
    2018, 46(11):  125-13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7
    摘要 ( 300 )   PDF (1875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快速路入口匝道汇入行为,首先对交织区全范围的汇入位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将汇入行为分为前段汇入、中段汇入、末段汇入三种。采用5种分布模型对各类行为的汇入位置进行拟合,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并进行Kolmogorov-Smirnov拟合优度检验,得到前段汇入符合Johnson SB模型,中段汇入符合Log-logistic模型,末段汇入符合Gen.extreme.value模型。最后,建立汇入位置分布与主路外侧车道密度、匝道车辆合并速度间的关系模型。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同一类别的汇入位置分布受密度、速度的影响显著。
    宋波 张金喜 薛忠军 叶盛波 张涛
    2018, 46(11):  132-141.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8
    摘要 ( 395 )   PDF (2420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沥青面层不同材料层的探地雷达(GPR)反射信号相互叠加,降低了沥青面层厚度测量精度的问题,本文利用WRELAX时延估计算法分析沥青路面的1 GHz空耦GPR反射信号,以提高沥青路面分层厚度检测精度,并利用仿真实验和现场检测进行了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WRELAX算法通过强信号搜索并在迭代计算中逐步去除强信号,使微弱的重叠信号得以显现,从而可以提取出信号时延和幅度的参数信息。1 GHz雷达信号应用WRELAX算法处理后可以有效检测沥青路面面层分层厚度,而且估计误差波动相对较小,算法稳健性较好,总体效果优于2 GHz雷达。WRELAX算法的沥青面层分层厚度估计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沥青路面分层厚度检测和评价要求。
    惠冰 郭牧 刘晓芳
    2018, 46(11):  142-149,15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19
    摘要 ( 260 )   PDF (2617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三维激光检测技术的数据密度对面域构造深度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利用三维激光室内检测系统获取了AC10、AC13和AC16三类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三维数据,计算了16种激光数据密度下的MTD指标,分析了激光数据密度对MTD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检测技术测量沥青路面构造深度MTD指标的可靠性较高;当激光数据密度由0.5mm×0.5mm下降到5mm×5mm时,3类沥青混合料试件的MTD均值最大下降了36.52%,标准差增大到0.543mm。同时,仅改变激光数据密度的单方向间距,对MTD计算结果影响不显著。三类沥青混合料试件的MTD与激光数据密度的下降比例间呈明显对数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并且粒径越大的混合料类型路面受激光数据密度变化的影响更大。
    裴明阳 陈海华 林培群 庞崇浩
    2018, 46(11):  150-156.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8.11.020
    摘要 ( 256 )   PDF (933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互联网公交是一种新的更为灵活与定制化的公共交通方式,但现阶段仍缺少一系列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站点动态分级管理措施和基于差异定价的运营调度方法。本文通过收集乘客出行信息和公交站点的基础数据,在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求、出行OD、出行时间,和站点周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路网密度、以及人口密度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公交站点进行动态评分、动态分级,并对不同等级的站点差异定价,灵活公交选择性到达。通过建模对不同时段的灵活公交进行优化调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全线路收益。案例结果表明:高峰时段系统收益增加5%,平峰时段系统收益增加18.09%,可以较好的达到公交公司和乘客双方共赢的局面。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