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2022年材料科学与技术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脉振频率对脉振模压成型UHMWPE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胡松喜, 冯彦洪, 殷小春, 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 (8): 144-154.   DOI: 10.12141/j.issn.1000-565X.210672
    摘要398)   HTML2)    PDF(pc) (15592KB)(33)    收藏

    现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静态成型方法普遍存在成型周期长、能耗高、极易出现热分解等问题,其制品的初生相特征结构被彻底消除使其难以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为此,文中采用脉振模压(PVM)成型技术,在低温下高效地制备了UHMWPE样品(PVM-UHMWPE),并研究了熔融热压阶段不同脉振频率对PVM-UHMWPE样品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振模压作用引起UHMWPE颗粒相互摩擦,能促进UHMWPE颗粒界面熔合,实现低温成型,这能保留UHMWPE初生相高规整度、高结晶度的特征结构,从而提高样品的整体结晶度和晶片厚度;随着熔融热压阶段脉振频率的增大,脉振作用增强,UHMWPE颗粒界面固结质量提高,PVM-UHMWPE的屈服强度、拉伸模量、断裂强度和断裂功均得到改善,但当脉振频率超过3.0 Hz后,脉振作用对UHMWPE初生相高规整度、高结晶度特征结构的破坏程度加剧,使PVM-UHMWPE的整体结晶度和熔点均降低,在未能进一步增强断裂韧性的同时,致使样品的拉伸模量下降;相对于成型周期长一倍、成型温度高40 ℃的普通模压样品(CM-210 ℃-60 min),成型温度为170 ℃、熔融热压阶段脉振频率为3.0 Hz的PVM-UHMWPE样品(PVM-170 ℃-3.0 Hz)的屈服强度、拉伸模量分别提升了大约9%和23%,磨损率和磨损指数分别下降了大约24%和22%,即相对于CM-210 ℃-60 min样品,PVM-170 ℃-3.0 Hz样品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好的耐磨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光谱诊断的氧化物活性TIG焊电弧特征分析
    李春凯, 丁彬, 石玗, 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 (8): 128-135.   DOI: 10.12141/j.issn.1000-565X.210699
    摘要405)   HTML2)    PDF(pc) (2875KB)(43)    收藏

    活性钨极氩弧焊(A-TIG焊)作为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通过在母材表面预先涂覆活性剂来增加焊缝熔深、提升焊接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氧化物作为A-TIG焊中最为常见的活性剂配方之一,其影响电弧行为的机制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为明晰氧化物对TIG焊电弧行为的影响机制,文中搭建了电弧形态与电弧空域光谱同步采集系统,研究了氧化物作用下电弧空域中活性剂粒子及氩、铁等带电粒子的谱线分布规律和电弧形貌特征,并基于Boltzmann作图法计算了不同区域的电弧电子温度。研究发现:电弧空间中的Ar Ⅱ谱线相对强度随距阴极区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这是因为越靠近阴极区电弧能量密度越集中,越有利于促进Ar原子的电离;SiO2、B2O3能够促进Ar粒子的电离,TiO2能够抑制Ar粒子的电离;Fe Ⅱ谱线相对强度在轴向方向的分布规律与Ar Ⅱ谱线的相反,从阳极区附近到阴极区附近,谱线相对强度逐渐减小,这是因为越靠近熔池表面(阳极区附近),蒸发进入到电弧空间的铁蒸气浓度越高、电离越明显;3种氧化物活性剂的引入都会使Fe Ⅱ谱线的相对强度降低。涂覆TiO2活性剂的电弧空间中并未检测到明显的Ti Ⅰ特征谱线和电弧收缩现象,且电弧温度场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TiO2活性剂对电弧行为的影响非常微弱;涂覆SiO2、B2O3活性剂的电弧空间中都检测到了Si Ⅰ、B Ⅰ特征谱线,且两种活性剂能够引起电弧收缩,但电弧收缩并不会对电弧温度场产生明显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固溶温度对GH4099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谭海兵, 李姝, 王静, 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 (8): 136-143.   DOI: 10.12141/j.issn.1000-565X.210704
    摘要293)   HTML3)    PDF(pc) (7645KB)(54)    收藏

    为了研究固溶温度对GH4099合金环锻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环轧后锻件固溶处理温度为1 080、1 100和1 120 ℃,保温时间均为1 h,时效处理制度为900 ℃条件下保温5 h的热处理试验,并开展相关的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JMatpro软件计算和力学实验检测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下GH4099合金环锻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 080、1 100和1 120 ℃固溶处理后γ′相的平均尺寸分别为47.3、48.5和49.3 nm,体积分数分别为30.1%、31.0%和29.9%,由此可见,固溶温度对γ′相的尺寸、含量及分布影响不大。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硬度呈下降趋势。晶内颗粒状M23C6随着固溶温度的上升逐渐发生回溶,当温度达到1 120 ℃时,晶内M23C6几乎完全回溶。固溶温度在1 100 ℃以下时,晶粒细小,组织均匀;固溶温度在1 100 ℃以上时,晶粒尺寸出现明显的长大现象,并且经时效处理后,M23C6型碳化物呈链状析出于晶界,使晶界由平直状变为弯曲状,弯曲晶界显著提升了合金的持久寿命。持久试样断口附近晶粒组织被拉长,晶界处存在大量的孔洞,该现象表明沿晶断裂为该合金裂纹萌生和扩展的主要机制。此外,1 120 ℃固溶处理时,合金内部组织不均匀,出现混晶现象;由此可知,GH4099合金环锻件的最佳固溶处理温度为1 100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免溶剂熔融制备及性能
    张桂珍 刘洋 严明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 (8): 119-127.   DOI: 10.12141/j.issn.1000-565X.210805
    摘要527)   HTML6)    PDF(pc) (2186KB)(83)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智能电子设备和电动车、电网体系迅速成长,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和可充电电池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由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由于电解液易挥发、泄露,因此电池容易发生短路甚至着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固态电解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固态电解质在电池中既能分隔正负极、防止内部短路,又能充当离子导体实现正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锂离子传递,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浇铸、涂布和热模压等,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有机溶剂污染环境、制造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聚环氧乙烷(PEO)基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拉伸应力诱导免溶剂熔融制备新方法,并采用SEM、XRD表征电解质膜的结晶形态和微观形貌,采用DSC表征膜的热性能,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电导率测试来表征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简单的机械混合相比,采用文中提出的新方法制备的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PEO/PVDF-HFP/LiTFSI)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锂盐分散性更好。离子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即便不使用有机溶剂,采用文中方法制备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仍与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的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相当;所加入的PVDF-HFP含量为30%时,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在60 ℃下的离子电导率达2.07×10-4 S/cm,电化学稳定窗口超过5.0 V。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通知公告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